這個外國人多數中國人不熟悉,但是,他的作品人人都能背上幾句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裴多菲·山陀爾
可以說,在中國大凡有中學文化水平的人都會背誦這首詩,都知道這是匈牙利大詩人裴多菲的詩。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為了這首詩的真諦,詩人和譯者都獻出了年輕的生命。說起匈牙利愛國詩人裴多菲自由勇敢的一生,他為了爭取民族的自由與獨立甘願拋灑熱血,敢為人先。
裴多菲·山陀爾,他是匈牙利的自由主義革命者、民族英雄。同時,他也被認為是匈牙利民族文學的奠基者。恰逢,魯迅先生特喜歡裴多菲·山陀爾其人其詩,由此,也是他最早把裴多菲的作品帶給了國人,「剛健不撓,抱誠守真,不取媚於群」即是對裴多菲的詮釋。
因有魯迅先生的熱心推薦和讚揚,這首被全世界喜愛的詩歌——《自由與愛情》於一九二九年為殷夫譯成中文。
一八二三年新年第一天,裴多菲呱呱墜地,降生在伏德大平原上的吉什—克洛什村子的一戶貧苦的家庭,父親是一個屠夫,母親靠幫別人洗衣維持生計。孩提時期的裴多菲喜靜,但是,卻聰慧而且勇敢。有記載,在其上學的時候,路上有一頭公牛發了瘋,瘋狂地向前沖,不遠處有幾個孩童正在玩鬧。
有著「快閃開」的大叫聲響起,眼看著危險萬分,眾人都嚇得抱頭鼠竄,只見裴多菲手提一根棍子站在原地一動不動,就在公牛快要衝到他面前時,猛然揮起棍子擊中牛的前腿,瘋牛轟然倒地,一場危機被裴多菲化解了。自然,事後他跟是受到誇獎, 「屠夫們就是這樣乾的」, 小裴多菲淡然道。
憶往昔,有同學道:「他最喜歡閱讀匈牙利歷史書籍,淵博的知識使大家都感到吃驚。他寫的一篇關於詩歌創作的作文,連老師都懷疑他是不是從什麼地方抄來的。」「學者」 的綽號由此而來。可以說,裴多菲的性格中充滿了俠義情懷,很討厭高年級學生欺侮弱小,每每遇見便怒不可遏,衝上前去替小同學打抱不平。
天性自由的裴多菲與校園嚴格教條的氣氛相衝,他喜歡的是吟曲寫詩,且迷戀上了當演員,這在當時是被視作下踐的職業。之後,盼望兒子能出人頭地的父親在百般勸說無果後發出了雷霆之怒,詩人從此被踢出了家門,從此,他就有了六年的流浪生涯。
一路上忍受著貧困、屈辱,感覺自己是被上帝拋棄了,期間入了流浪劇團,足跡遍布半個匈牙利,後來,虛報年齡成為了匈牙利第48步兵團的新兵蛋子。為了聽鋼琴家李斯特的音樂會,當時級別僅為列兵的他在請假未遂後偷溜出去更是受到了嚴厲的處罰。
並且,在這裡,很多軍官是說德語的奧地利人,用德語喊口令是軍中規定且不可更改,這讓裴多菲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一萬點暴擊,內心幾近崩潰。之後,他因病退伍,重續了流浪藝人的風餐露宿。在一八四二年,裴多菲發表了詩歌,萬里流浪的艱辛生活豐富了詩人的經歷。
此時,詩人深刻地意識到:「只有人民的詩,才是真正的詩」。為了達此目的,詩人爬山涉水拚命搜集民歌,採用最口語化的民歌體裁、匈牙利語寫詩,形成了裴多菲詩歌的獨到特色,儘管眾說紛紜,卻深得業內人士好評,愈加聲名鵲起。「縱言自由,誕放激烈」,魯迅先生如此評價。
在一八四六年的一個秋高氣爽的夜晚,裴多菲應朋友邀請去參加一個舞會。在此邂逅了美女尤麗亞,兩人一見鍾情,彼此情投意合。裴多菲當即求愛,尤麗亞心動了,但是,這親事卻遭到女孩的老爹伊爾諾茨伯爵莊園主的強烈反對。可是,窮小子和富家女不想被分開,於是,這對小年輕毅然私奔了。
婚後,裴多菲寫給妻子的詩多達一百零二首,著名的《自由與愛情》就是其中一首,這些詩中飽含著深情厚意,傳誦至今。
在一八四六年至一八四七年中發生的嚴重旱情導致多地顆粒無收,也加速惡化了匈牙利的國內矛盾,次年春,匈牙利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加速升溫,預兆著一場席捲歐洲的革命風暴——一八四八年革命的來臨。三月十四日,裴多菲和其他領導一道議定了起義事項且通過了旨在改革的政治綱領《十二條》。
第二日晨,起義者高呼口號,布達佩斯被起義軍攻下了。
這是裴多菲又一次當兵,他作戰有勇有謀,不久就被晉陞為少校,之後,因遭小人陷害而坐牢。裴多菲極有名氣,政府迫於群眾壓力於一八四九年春將這個詩人被釋放出獄。此時,他才得知母親和同是軍人的父親均已過世,七月,裴多菲加入了同他親如父子的名將約瑟夫·貝姆的軍隊。
約瑟夫·貝姆特意在戰前要求他留在後方以保存有生力量,而裴多菲卻悄然上了前線對敵戰鬥,一八四九年七月,俄奧聯軍再次逼近佩斯。七月三十日,詩人犧牲的前晚,他給妻子這樣寫道:「戰鬥非常激烈,我準備為祖國犧牲。只有這樣才是我最光榮的前途??我的妻子啊!我的兒子卓爾坦會走路了嗎?……」
寶寶卓爾坦於一八四八年十二月降臨,此時剛好半歲。次日,詩人在瑟克什堡大血戰中與沙俄軍隊作戰時英勇犧牲,時年二十六歲。
裴多菲為世人留下了諸多的財富。其中,有長篇敘事詩八部、抒情詩八百多首以及八十多萬字的小說、戲劇、遊記等。可以說,裴多菲的一生雖短暫,卻如詩般炫爛,為了爭取民族自由與獨立,勇敢地放棄了寶貴的生命和愛情。
並且,在此後的數十年里,匈牙利人民始終不願相信他們的詩人已不在人世,傳說不斷出現。有人說曾在一個農民家裡看見過他,有人稱自己被俘後在俄國見過裴多菲。匈牙利議會還專門進行了調查,但令人失望的是,這個「目睹者」既沒當過兵,更未被俘虜過……
參考資料:
『《裴多菲傳》、詩文《自由與愛情》』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