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聽的9大姓氏,名字怎麼起都似水如歌,名人輩出,您在其中嗎
現代社會,隨著身份證使用頻率的增加,名字也越來越重要。給寶寶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就成為了父母甚至長輩非常重視的一件事,有的姓比較尷尬,配什麼樣的名字都比較難聽。但是有的複姓,不論怎麼起名字,感覺都是那麼的高大上。最好聽的9大姓氏,名字怎麼起都似水如歌,名人輩出,您在其中嗎,起好的都讓人非常滿意!
1、納蘭
清初著名詞人納蘭性德,他的姓是納蘭,這兩個漂亮的字可不是漢人的複姓,而是滿語的漢譯,舊時譯作納蘭,後來改譯那拉。
這個姓的最著名的人物還不能算是納蘭性德,而是慈禧太后。如果做一次尋根之旅,納蘭或那拉也不是滿姓,而是蒙古姓,原本是蒙古的土默特姓。土默特消滅了一支滿人,佔領了他們的地盤,卻不知為什麼改成了這些被征服者的姓氏——納蘭(那拉)。後來,他們又舉族遷徙到了今屬遼寧省的葉赫河岸,建立葉赫國。葉赫,是蒙語「偉大」的意思。我們再清史裡邊經常遇到的一個詞「葉赫那拉」,源頭便在這裡。清亡後,其中一部將「葉赫納蘭」簡作「葉」姓,當代加籍華裔學者葉嘉瑩即為這一支的族人。也有一部分簡作「納」姓的。納蘭氏名人甚多,如著名清代大詞人納蘭性德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2、上官
上官姓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省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四百一十一位,新姓氏人口排序第510位,約有7.5萬餘人。春秋時,楚懷王封他的小兒子蘭為上官邑大夫,子蘭的後代子孫遂以邑名為姓,稱上官氏。《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說,漢時,為充實關中人口,朝廷曾下令將許多大姓遷往關中,其中上官氏被遷往隴西上邽。上邽,也就是今天的甘肅天水,即今甘肅省通渭縣西南。上官名人,唐有才女上官婉兒,宋有龍圖閣待制上官均、禮部尚書上官鼎等。一說「上官」為地名,在今河南省滑縣東南,其公族中人以封邑為氏。
3、皇甫
皇甫(Huángfǔ),複姓,出自西周。西周太師(高級武官)皇甫的後代以「皇甫」為姓,稱皇甫氏。又言出自子姓,是春秋時宋國公族的後代。皇甫姓在大陸和台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姓氏人口排名第529位,人口5.3萬人。皇甫姓氏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人才輩出其中不乏忠臣良將孝子義士、醫學家、科學家、文學家、富商巨賈等等,如:皇甫嵩、皇甫謐、皇甫御、皇甫湜、皇甫冉、皇甫端、皇甫涍、皇甫規
4、宇文
宇文(yǔ wén)為複姓,炎帝神農氏後裔。主要來源中國遼東,為南單于之後。魏晉時,北方鮮卑族宇文氏部落,自稱宇文姓。東晉時,宇文氏進駐中原,稱宇文國,以宇文為姓,稱宇文氏。宇文姓早期活動在西北地區,南北朝時期逐步南下內遷。唐代時,他們入地為籍,遍及中原各地。宋後宇文氏已不常見。如今在河北、陝西、北京、浙江、四川、台灣等地有少量分布。目前宇文姓人口排名第551位,人口約2.1萬人。
北周政權就是宇文家族的。歷史上姓宇文的名人,這一時期最多。宇文泰,北周政權的奠基者,於高歡起名。宇文覺,北周建立者,宇文泰第三子。宇文毓,北周第二個皇帝。宇文護,宇文泰侄子,前面兩個皇帝都被宇文護毒死。宇文邕,宇文泰第四子,北周第三個皇帝。宇文邕殺死宇文護,奪回權力,是北周明君。
5、慕容
慕容姓《三國志·鮮卑傳》中提到,漢桓帝時,鮮卑分為中、東、西三部,中部大夫柯最闕,居慕容寺。而從《通志·氏族略》的記載上考究,慕容氏出自中古時期,部族首領高辛氏的後裔,建立鮮卑國,自言慕二儀(天地)之道,繼三光(日、月、星)之容,因此以慕容為姓,稱為慕容氏。歷史上的鮮卑族在今內蒙西拉木倫河與洮兒河之間。慕容氏的發源地和老家便在這裡。主要歷史名人有慕容皝、慕容恪、慕容延釗等。因為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的姑蘇慕容世家,以致其他小說家也紛紛效仿,因此,慕容世家成為武俠小說中江南第一大世家。今天在大話西遊、仙劍奇俠傳等遊戲以及霹靂布袋戲的戲劇中都可以見到慕容氏都成為眾所周知的角色。
6、歐陽
歐陽姓,中華姓氏之一,為漢族複姓之首。據2014年統計,歐陽姓為324萬。在中國排86位。歐陽姓最早可追溯到夏朝。歐陽姓出自姒姓,夏君主姒少康封自己的庶子無餘於會稽,到了越王無疆,被楚所滅,無疆子蹄更封於烏程歐余山之陽,封為歐陽亭侯,遂以為氏,他的子孫因而姓「歐」或「歐陽」。歐陽姓以海鳥為圖騰,郡望為渤海。 宋朝時,歐陽姓約有22萬多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29%,排在第六十九位,為百家大姓之一,位列宋版《百家姓》複姓的第4席,人口總數居複姓首位。當代歐陽姓的人口約88萬,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07%,排在全國第一百四十九位。
歷史上重要的歐陽姓人物有:東越王歐陽搖、西漢博士歐陽生;東漢汝南太守歐陽歙;西晉哲學家歐陽山郡公、廣州刺史歐陽頒,左衛將軍歐陽紇;唐朝書法家歐陽詢;五代後蜀翰林歐陽炯,尚書左丞、寧江軍節度使歐陽彬,博士歐陽詹;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歐陽楚翁;元朝修宋、遼、金三史總裁官歐陽玄;明朝右僉都御史歐陽重。
7、司馬
司馬(sī mǎ):西晉國姓,中華姓氏之一,複姓。源於西周,以官職為姓。西周始置,司馬與司徒、司空並稱「三有司」。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四百一十位。司馬氏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省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司馬姓姓氏人口排名第549位,人口2.8萬人。如今,司馬氏仍為複姓中的大姓,分布較為廣泛,在河南省的洛陽市、偃師市、溫縣,陝西省的韓城縣,山西省的涑水縣,安徽省的宿松縣,湖南省的湘潭市、湘鄉市、湘陰市,山東省的蘭陵縣,江蘇省的金壇市指前鎮,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香港,台灣等地,均有司馬氏族人分布。
司馬遷:漢武帝時太史令,著名史學家,著有《史記》。司馬懿:三國時曹魏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司馬師:三國時曹魏著名的人物。司馬昭:司馬懿之子,三國時曹魏著名軍事家、政治家,263年滅蜀。司馬炎:司馬昭之子,西晉開國皇帝,即晉武帝,265年廢魏帝曹煥稱帝,建晉朝,始稱西晉,280年滅吳。司馬光: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家,著有《資治通鑒》。司馬相如:漢代文學家,善鼓琴。
8、聞人
出自春秋時期鄭國聞邑,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聞邑,春秋時期鄭國之地,故址在今河南省黃河以南的滎陽市虎牢關一帶地區,亦稱汜水關、汜水鎮。周定王姬瑜二十年(晉景公姬孺十三年,鄭襄公姬子堅十八年,公元前587年),晉景公因鄭國違盟投靠楚國,大怒之下出兵伐鄭國,連續擊敗鄭國軍隊,奪取了鄭國的聞邑,改為晉國的汜邑(今河南汜水),並一度包圍鄭國都城新鄭(今河南新鄭)。後鄭國得到了楚軍的協助才擊退晉軍,但聞邑已經收不回來了。失國的原聞邑之鄭國人,在成為晉國汜邑之民後,有以故邑「聞邑之人」名號為姓氏者,稱聞人氏,到了春秋後期有省文簡化為單姓聞氏者,皆世代相傳至今。
9、夏侯
夏侯(Xià hóu)姓源流單純, 出自姒姓,以爵號為氏。周武王封夏禹的後裔東樓公於杞,後者在春秋時建立杞國。公元前445年楚國滅杞,杞簡公的弟弟佗逃往魯國,魯悼公因為他是夏禹的後代,周初祖先又封為侯爵,於是稱他為夏侯氏,其後代子孫因以夏侯為氏,稱夏侯氏。夏侯姓姓氏人口排名第560位,人口1.1萬人。分布於山東曲阜、泗水一帶。
※華佗給曹操做開顱手術能成功嗎?曹操殺他百次也不冤,事實來證明
※姜子牙降服玉石琵琶精後,為何要扒她衣服,目的性太強,太有心計
TAG:觀天下知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