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它,比朱泥更稀珍,一噸原礦僅能提煉數十公斤

它,比朱泥更稀珍,一噸原礦僅能提煉數十公斤

泥料

玩壺的行家都知道,大紅袍泥料尤為珍貴。它產自江蘇宜興丁山趙莊山、黃石黃岩心,剛開採多為鵝黃色,製成後轉為硃紅色,泥料紅艷奪目,明艷生香。

近代原礦大紅袍所制的紫砂壺,比較有名的當數清末至民國時期俞國良所製作的大紅袍四方傳爐。

相傳此大紅袍為抗日戰爭前宜興縣官鍾竟成所藏,視若珍寶。有次鍾竟成令俞國良用其珍藏之大紅袍做壺送禮,因此俞國良才有機會得用此泥。

俞國良 《四方傳爐》

顧景舟曾評價這把四方傳爐:「此壺為俞國良之最佳傳器,精選極品大紅袍製作而成。燒成火候絕佳,色澤朱紅,光彩鑒人,肌理滋潤。制技與形制雖感有疵,卻是宜興朱泥器中的罕見佳作,堪稱顯示砂藝材質的絕佳傳器」。可見顧老對這把大紅袍傳爐評價頗高。

精品

珍貴

眾所周知,朱泥在紫砂泥料中相當珍稀。大紅袍更是從朱泥原礦中挑揀出來的「鳳毛麟角」。挑揀時拿鎚子將朱泥原礦中的精華,即紅色的部分敲下來,然後用這些碎片加以煉製,這樣煉製出來的泥料才是朱泥中的極品。

為何珍貴

大紅袍的稀有性在於它本就沒有獨立的礦源。

只能從相對珍稀的朱泥原礦里挑揀出精品煉製成大紅袍。一噸朱泥原礦提煉40公斤的大紅袍料就足以令人驚喜不已。

大紅袍製作成型難度極高

大紅袍紫砂壺製作,各方面難度都很大。一般未接觸過這種泥料的砂壺製作者都會感到生疏而棘手,即使是成型老手也無法很快掌握其特性,必須經過長時間模索,才能逐漸適應。

大紅袍燒製成品率非常低,僅30%

大紅袍在燒制過程中有很多講究,基本都是從失敗案例里總結出來的。最主要的特點還是收縮比例太大,將近達到紫泥的三倍。燒結過程中極容易變形、開裂,而且這種形變、破損是無法避免和彌補的。

如何分辨

從顏色上分辨:大紅袍可歸於朱泥,朱泥壺泥料顏色是黃色,燒出來卻是紅色。而大紅袍的泥料顏色天然就是紅色,燒出來的紅要比朱泥壺更加妖艷。

從特徵上分辨:大紅袍紫砂壺的潔凈度較高,泥的斷面有結實沉重感,將壺蓋與壺體觸碰時,可聽到鏗鏹之金屬聲,用手指彈扣,能聽到聲音清脆,音有共振。

從材質上分辨:大紅袍泥胚含有少許原礦顆粒,沖淋熱水後顏色變化極大,呈現紅中帶紫。平時養壺易現「包漿」之美,紅潤艷麗。

沖泡建議

因為泥質細密,整壺的透氣性不及段泥和紫泥等,也正因為其這「缺點」才造就了它最大特點:泡茶時不會奪茶香味。此泥料製作的壺,適合泡烏龍茶、鐵觀音、岩茶等有特殊香味的茶葉,對於其他的茶葉也適合,適茶性廣。

大紅袍燒制後,由於泥團粗細懸殊,燒成時體積收縮不一,外表粗顆粒略有凸出,又富有溫潤光澤的質感。猶如天津鴨梨的梨皮狀,而疏鬆的內壁因泥料礦物組成和團粒堆積等因素而形成的空隙,具有一定的氣孔率和吸水率。

精品賞析

《潘壺》楊小泉 編號:48625

《一品竹段》周瑩 編號:49644

周勇生《心經大德鍾壺》 編號:55250

泥有泥的秉性,純良者可造重器。一方泥經過世代承啟、沉澱、深化和揚棄,紅的發光,經過一人手,千人眼,逐漸嬗變為民族底色,中國最美的一抹紅,在紫砂藝術的世界裡,逐漸瀰漫著濃得化不開的入世情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紫砂之家 的精彩文章:

他是中國最「吝嗇」的畫家,不肯為壺書畫,卻捐盡畢生作品!
端午放肆吃粽子,怎麼才能做到吃不「膩」?

TAG:紫砂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