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印度——顛覆印象之旅
在印度行走了一個月,主要是在北印,因為個人感覺北印保留的古迹多些,值得看的東西更多。這裡記錄一些行走的觀感,主要介紹交通、飲食、人文、宗教。
交 通
在印度旅遊,交通是個大問題。自由行最頭疼的問題就是城際交通。
一到印度,第一感覺就是吵,人滿為患。除了大聲說話,叫賣聲,最刺激腦神經的就是各種喇叭聲了!
計程車,私家車,突突車,摩托車,每一輛車都在不停地按喇叭。
在印度開車靠三樣東西:好耐性、好喇叭和好剎車。
我所坐過的每一輛車,司機都絕對是一把好手,像以前玩過的賽車遊戲,轉彎剎車都遊刃有餘!
只有在大城市和火車站、大景點附近,才能看到警察在指揮交通,紅綠燈也是稀罕之物。
大部分地方都是大家靠感覺行駛。道路堵塞時,大家就自髮指揮疏通。
印度公路一直在一種"萬物和諧生長"的節奏下蓬勃發展。
汽車、摩托車、三蹦子、人力三輪車、自行車、馬車、驢車、牛車、駱駝車,外加在公路上自得其樂遛彎兒的動物們,一起在公路上"玩兒命",隨時上演生死時速。
數據統計,印度的車禍死亡人數長期霸佔世界首位,平均每四分鐘就有一人在路上喪生。
城際間的交通,主要靠火車。在國人的印象中,印度的火車都是開掛的。連車頂上都坐滿了人,其實現在完全看不到這種情況,那是過去式了。
突突車,在印度是最常見的市內交通工具。不怕吃灰、不怕顛,這個最方便、最便宜,當然是我們的出門必備。
坐突突車要會談價格,基本一公里在10到20盧比之間。
在孟買市區,基本見不到突突車,計程車便宜。可以打表,也可以和司機談價格。
公交車我始終不敢嘗試,看見好多人跳上跳下的。
有一次看到一個老人下車跳下來,差點摔一跟頭。
還有一次看到一個年輕人追著車跑好遠,終於跳上車。
印度人真的該好好發展一下田徑運動。
馬路上也有不少人力車,像是老北京的駱駝祥子。
看著這一雙赤腳,我不太忍心,所以基本都是坐突突車。
牛的頭上也戴上頭巾,印度標配啊!
在印度,火車還是最普及的交通方式。
印度人口13億多,每年每人平均乘坐鐵路6.3次。其中,0.2次是地鐵,6.1次是火車。
1092公里的鐵路,儘管條件差,經常晚點。作為一個擁有13億以上人口,鐵路長度排名世界前5的大國家,他們用最低的成本讓13億人來去自如,是一件值得稱讚的事情。
這是座位車廂,我們不敢去,人太多,味道不好接受。
火車上完全不用擔心餓肚子,沿途的商販在火車降速的時候,會跳上來叫賣甜茶和食物。
卧鋪車廂。跟我國火車不同的是,除了上中下鋪外,側邊還有上下兩個鋪位。
人口大國,有人坐在火車地板上是司空見慣的。
火車到站是不報站名的,完全靠自己看地圖,要不就問當地人,不然很有可能睡過頭沒人叫你。
不管是巴士還是火車,都經常晚點到達,而且速度很慢。
帶著毯子在車站到處睡覺不是件奇事,但是我很好奇他們能睡得這麼香。
不過不差錢的,可以坐這個,和國內高鐵沒區別了。
大一些的城市,像加爾各答,德里,孟買都有地鐵。
車票一般10到40盧比,一般坐一站以上就20盧比了。
德里的地鐵站。
德里的女性車廂。
感覺很文明,不用擔心會被性騷擾,人也更少。
孟買,美麗典雅的火車站。
美輪美奐,不遜於迪斯尼的維多利亞火車站,你能想像這是在印度嗎?
我在印度沒有見過爬火車的。大城市早已通過立法禁止這種行為。
如孟買,已在2010年立法禁止"掛火車",禁令措辭如下:"只要車頂有一個人,這輛車就堅決不發動!"
飲 食
在印度,相信有很多外國人沒辦法接受他們的飲食習慣。
連我這個不太講究吃的人,到後來每天都為了吃什麼而頭痛!
群里有好多朋友是自己買菜煮飯的,可是我寧可天天吃餅乾也不想做飯。
來看看我一個月在印度的飲食歷程,怎樣生生讓我掉了7斤肉的吧!
masala tea是我在去印度前就超愛的茶,到了那裡自然是頓頓少不了的,據說還有殺菌功能。
坐在環境好的咖啡店裡,這樣一杯基本在五六十盧比左右。這是在德里的餐廳,好像是30盧比吧。
香蕉拉稀真是好喝。lassi,就是印度酸奶,5元一大杯。除了masala tea以外,這是我的最愛了。
著名的蛋包飯其實一般,但對於幾天吃不到中餐的人來說也是很解饞的。
加爾各答火車站邊上的小吃攤,我覺得很好吃。
這是齋普爾一家髒兮兮的烤雞店裡的烤雞。坐在店裡眼睛都會被熏到睜不開,但是居然是整個行程中最好吃的東西,後來一直想念啊,想念!
路上的小點心,好像印度人很喜歡吃油炸的東西。
印度人的甜點也挺出名,但有些實在太甜。
這是在德里main bazaar附近的一家蛋糕店,做得挺乾淨。我們買了些散裝餅乾,味道很不錯。
印度人的最愛paan,印度街頭食物中最優雅的鬼魂,30盧比一包。
其實就是檳榔啦。
這叫dosa,一種薄脆的卷餅,餅里卷了土豆等什錦蔬菜。
在加爾各答還能輕易找到羊肉飯,味道很好。
大蝦。
印度是個香料大國。
感覺他們離開香料就不會做菜了,就像四川人離不開辣椒花椒一樣。
菜單上五花八門印著好多菜,其實端上來的基本上就是餅配醬,再來一杯chai。
印度人還常以一種叫做"饢"的麵餅為主食。
小一點的硬一點的餅就叫洽巴迪。
印度人席地盤腿而坐,用手撕下一塊饢,蘸上菜糊、湯汁以及用豌豆、綠豆等熬成的豆湯,津津有味地吃著。
我吃太多了,以至於回到上海,一看到餅就反胃,估計得緩幾個月才能回過神來!
茴香?冰糖。這是每個飯店都會有的,飯後來個清新口氣的。剛開始吃不慣,後來越來越喜歡了。
在克久拉霍,去了突突車司機家吃午飯。普通人家做的咖喱羊肉還是很美味。
在孟買的一家中餐廳金陵酒家,上了一當。
點的酸菜魚,居然是一盤茄汁魚?一盤酸菜=酸菜魚,醉了醉了!
發現炒麵是印度人做得比較能讓中國人接受的東西。
我們不知道吃什麼的時候,就經常點炒麵,炒飯。滿滿一大碗,有蔬菜,有cheese ,才200盧比。環境一般的店裡更便宜些。
德里的這家烤雞店不錯。在康諾特廣場那裡,貌似中國人很多。
雞很嫩。覺得好吃,又點了一份。
德里的夜排檔,膽大體質好的可以嘗試。我吃了羊肉,結果回去水瀉了一天。
印度的消費是相當便宜了,除了孟買。
在烏代布爾那家我最喜歡的白色天台餐廳,一頓燭光晚餐,兩個人點了羊肉,魚和餅,吃得好飽才840盧比。
氛圍很好,每天都有好多老外,沒看到中國人。
和店老闆的合照,老闆很有藝術氣質吧?
到印度,流傳得最可怕的就是用他們的水刷牙都會拉肚子!其實,吃東西稍微注意點基本不會拉肚子。
我在前三個星期里吃過加爾各答路邊攤的餅乾,炸貨。
在齋普爾還在路邊小店吃過烤雞,喝過當場用水兌出來的酸奶,買來的牛奶沒煮直接喝,都沒拉肚子。
於是開始大膽了,結果在德里吃了一次夜排擋的羊肉就中招了,不過連吃3頓黃連素就恢復了。
在一家很像樣的餐廳吃了mutton卷,回去胃不舒服。可見也不一定是衛生情況造成的。
印度很神奇,到了印度我的肚子也變得神奇起來!所以不必過於緊張和擔心。
傳說終究是傳說,什麼事親身經歷了,才能下結論!世界辣么大,你不粗來看看嗎?
人 文
在印度的一個月里,一路在朋友圈裡傳的都是美麗的異域風光照片,朋友們都問我,印度怎麼這麼高大上?說好的髒亂差呢?
怪我咯,自動忽略髒亂差,只拍美照。
印度的小巷很多,但比起摩洛哥菲斯,好太多,起碼看著地圖不會迷路。
每天到點有人來廣場喂鴿子。
街頭小攤太多了。
只要有money,訓練有素,身穿制服的waiter隨時為你效勞。
高大上的飯店很多,性價比比國內高。
其實我更喜歡傳統市場,它的魅力在於會有不斷的新發現,和討價還價的樂趣。
夜幕下的霓虹燈。
鐘樓下的菜市場。
各種商品齊全,但我們始終沒在印度找到超市。
縫紉機,在這裡貌似很受歡迎。
印度人是超愛拍照的民族,只要你鏡頭對準他,標配笑容立馬展現。
笑容好單純、好歡樂,沒有絲毫做作。
熱情地圍著你,各種自拍。
所以在印度,oppo手機把國內的宣傳語,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改成了四個字:拍照手機!市場佔有率從0.7%一下子躥到了8%。
美美地畫個海娜,也是來印度必須做的事。
雙手畫好100盧比,據說還能再便宜點。在德里街上小販叫賣都是20盧比,不過複雜的也要50盧比一個手。
特別喜歡這樣燦爛的笑容。
和這樣誇張的造型,這個民族就是這麼有表演天賦。
大部分印度人都很友好,不會因為我們是中國人就另眼相待。政治永遠是屬於政客們的遊戲!
在焦特普爾,被一個老奶奶熱情地叫到她家中做客,他們拿出所有好吃的來招待我們。奶奶,兒子,媳婦都到門口來送我們,還不肯收一分錢。
說起去印度,所有人都異口同聲地問我,治安這麼不好,世界有名的強姦案高發國家,你怎麼膽這麼肥?
其實印度的旅遊城市治安不錯的,沒有傳說中被強姦的危險。
我每天穿得花枝招展的,只是贏得了無數的大拇指和求合影。
最多就還有些曖昧的目光。膽大的會直接問名字,說喜歡你,能不能跟你結婚,哈哈。
求合影也有各種方式。有直接不客氣舉著手機就蹭到你邊上拍的,有靦腆的小聲問你的,有一路跟蹤,找到合適機會再開口要合影的......
信 仰
提起印度,你第一個想起的詞會是哪個?
開掛?髒亂差?貧窮?甚至強姦......
沒到達之前我也很片面的這麼認為。
但是當我去過印度之後。每當想起這個國度,就真的只剩下"神奇"這個詞了。
這個國家用一種自己獨特的魅力吸引著我,到達瓦拉納西後,這種感覺開始強烈起來。
目前印度教在印度獨大,83%國民是信徒。在印度,可以說處處有神廟,村村有神池。
讚美河神的恆河夜祭,據說已經不論風雨持續了數百年。
這是人與神的對話,亦是通往天國的諮詢台,每晚都有無數人來這裡聆聽神的教諭......
傍晚,每個港口都會搭建好祭祀台,年輕帥氣的祭司,在眾人祈望的目光下,邁著高雅的步伐走上祭台。
儀式結束後,人們會隨著祭司紛紛走向河邊,將鮮花灑向恆河,放漂鮮花河燈許願。
在物慾橫流的世界,希望我們都有時間停下腳步,放空慾念,來傾聽一下自己內心的聲音,你要的究竟是什麼?
阿姆利則金廟是印度錫克教的最大一個寺廟,位於印度邊境城市阿姆利則市中心,整座金廟的建造共耗費750公斤黃金。
這座被譽為"錫克教聖冠上的寶石"的建築,風格典雅,造型優美。既有伊斯蘭教建築的肅穆莊重,又有印度教建築的絢麗璀璨。
金廟坐落在人工開鑿的、面積1500平方米的聖湖中間。一條60米長的棧橋通往湖的中央,平靜的湖水將廟倒映於水面。
錫克教是印度教與伊斯蘭教的奇妙結合,作為錫克教的聖地,阿姆利則意為"花蜜池塘"。
提到印度人的穿著,除了印度女子色彩艷麗的紗麗,大概就是男人頭頂的巨大頭巾。
事實上,絕大多數印度人都不戴頭巾,戴頭巾的少數派就是錫克教徒。
在大街上,每天都能看到教徒擺出來給路人免費喝的水。
大人小孩都下池子浸泡,因為在錫克人看來,這座"花蜜池塘",裝滿了洗滌心靈的聖水。
金廟傳出悠揚的頌經聲,周圍經常可見這樣冥想的信徒。
錫克教提倡,沒有種姓區別,沒有宗教區分,沒有婆羅門,也沒有剎帝利。任何人無論種姓高低,只要冥思神,對神虔誠,他所有的願望都能實現。
金廟附近一座街心建築上的話更令人難忘:
Service to humanity is true service to God.
人道主義即是對神真正的敬奉。
TAG:美人依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