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孔子的10條原則,11個態度!值得我們學習!

孔子的10條原則,11個態度!值得我們學習!

孔子的10條原則,11個態度!值得我們學習!

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孔子

對孔老夫子一直懷有一種十分溫暖的感情,雖被後世尊為「聖人」,卻全然沒有遙不可及的感覺。他彷彿就是一位樸素可親的老者,跨越兩千年的時空陪在心靈左右,時時給予智慧而體貼的關懷。


讓我們一起從《論語》的解讀里,走進這位聖人的精神世界,學習他的修身態度!

1.樂:沒有一個「苦」字的《論語》

我們一翻開《論語》看孔子的第一個態度,即是孔子生活的道路,一見便覺得他的意味非常之長,非常之妙。

《論語》的第一章,孔子開腔便說: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單從這幾句話,可見他的態度非常鮮明,可以想見他心裡自得的樣子。其次如: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汝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他自己說他的生活是如此,這可以見出孔子心裡的那種樂趣快暢,生活之樂是很顯著的。

2.仁:柔嫩而真摯

仁則為孔子極重要的觀念。

據有人說:《論語》講仁有五十八處,而阮元《研經室集》中「論仁篇」說,仁在《論語》裡面見一百零五回。於此可證,」仁「是孔子的一個最重要觀念。

所謂仁就是慈愛之義,孔子說。

孝弟何以為仁之本,凡仁之愛親、敬兄,與夫父母之愛子,都懷著一種柔嫩而真摯之情。

而仁就是這種柔嫩篤厚之情。由此看去,所謂仁這個東西——本性這個東西,不是我們所固有的生命發出來的嗎?

3.訥言敏行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仁者其言也切。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孔子不愛說話,只實地做事,於此可見。

4.看自己,向內求

這個態度有好幾條可以看得出,而顯著的話就是: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這都是看自己不向外找的態度。

5.非功利

孔子說: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放於利而行,多怨。

6.非刑罰

孔子說: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這種新鮮的態度,與法家絕不同。蓋一講王道,一講霸道也。

7.孝弟

孝弟與禮樂,是有莫大的關係。

禮樂的根本,是無聲之樂,無體之禮,即生命中之優美文雅。孝弟之根本,是一個柔和的心理,亦即生命身處之優美文雅。

孔子一切的話完全是就個人生活說,我們也應該持這個態度。就心情去講孝弟,自然活潑有興趣。所謂孝弟這個心,還是我們講孔子樂的那個心,仁的那個心亦即禮樂的那個心,亦即所謂一團和氣的那個心。

我們有好的心理,自然發出來好的生活。許多好的生活,亦即許多好的事情,我們最眼前的人,就是父母兄弟的事情。如果對最眼前的人,最當下的事情,不曾弄好,其他的事情也自難說了。

故人的生活,即應從孝弟開端。


孝弟者也,其為人之本與。

8.命

所謂命這個東西,似乎也讓我們注意,孔子是講他自己的生活,說:


五十而知天命。

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

所謂知天命者,知只是一個通達,彷彿是通於天命,是與天命不二,與大的流行合一。

所謂為己,看當下,通統是與天不二的態度,只有此時是一個絕對,他不離開這裡,而一直流行下去,不曾把宇宙打為兩段。

9.禮

所謂禮者,即是人情的自然要求,並不是人情外面假的形式。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

可見禮之根本即是人情,人有情便頂好,不在許多繁文縟節。孔子所認為不好的,就是情不動。他說:


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10.不遷怒,不貳過

他極誇獎的弟子為顏回。而稱讚顏回極好的話,則為「不遷怒,不貳過」與「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此雖為顏子的生活,但足見在孔子生活中亦甚重要。此雖是一條原則,而為兩個態度。

我們知道怒是氣質中最硬固的東西。要不墮入氣質、習慣中,則頂好能不遷怒。其餘更不能為害矣。

「不貳過」有兩層意思:

一即是知過。我們平常做了許多錯事,我們往往不知道。若有錯即知,這個知道也就是不懈。

一是改過。知過後便不再有過,就是所謂一息不懈,所以說過而能改不為過矣。

總上十條原則,十一個態度,讀《論語》者不可不知,不可不曉。

儒家孔門之學,反躬修己之學也。

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孔子網 的精彩文章:

真正的聰明人,懂得丟掉3樣東西
生活順口溜,說的真精彩!

TAG:中國孔子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