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死者安息,竟是一種奢侈

死者安息,竟是一種奢侈

原標題:死者安息,竟是一種奢侈


今年夏天的江西,非常魔幻。


為了推進「綠色殯改」,當地老人們自備的幾百口棺材慘遭搶砸。


有的老人得知棺材被「搶」走,當場倒地痛哭;還有老人直接躺進棺材,聲稱「棺在人在,棺毀人毀」。


老人倒地痛哭


路sir覺得最為膽戰心驚的一幕,來自江西吉安的一段視頻。幾個執法人員強行闖入某戶人家的喪禮現場,開棺把屍體抬走。


據說,更有甚者將已土葬的逝者強行起棺,進行火化。


圍繞棺材的一系列事件,引起多方關注。8月1日下午,江西省民政廳發布消息稱,殯葬改革要堅決防止簡單過激的做法,同時建設好殯儀館、骨灰堂(公墓)等基礎設施。


最好是這樣。



4年前,安徽安慶市曾強行推行火葬 - 新京報


畢竟,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很多老人真的相信「60歲做棺長壽」,對「入土為安」的執著一時半會也改不了。


人們常說,死者為大。


但路sir發現,人類對死者的「不敬」現象,其實存在於古今中外。

老天不下雨


屍體慘當背鍋俠



明朝時,民間掘墓之風盛行。


那會兒老百姓相信「殭屍化為旱魃」,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殭屍化成旱鬼,就會禍害人間,導致旱災頻發。


路sir猜測,殭屍的內心一定是崩潰的:天不下雨都能怪到我頭上,真是躺著也中槍。



旱魃


每當遇到旱災,人們便認定是新葬的屍骸變成旱鬼來搞事情,必須挖墳開棺,鞭完屍再焚屍,就能求得雨水。


然而,不是所有的屍體都是旱鬼,只有長著「白毛」的屍體才算。

這怎麼找呢?只能一一排查。


先給家屬做思想工作,家屬不答應也由不得他們,畢竟這是關乎活人的利益,死人只能犧牲一下。於是,凡是新墓,就要「有棗沒棗打三竿」,不挖出一個長毛的屍體不罷休。



港產殭屍片曾流行一時 - 電影《殭屍先生》


那麼,古人為何要把旱災的鍋都甩到屍體身上呢?


原來,從宋代起就有一種說法,認為殭屍能「吸水」。


古人的想像力嘛,你懂的,天馬行空。按他們的推斷,殭屍之所以能不腐,而且生有白毛,是因為需要保持屍體內的水分,進而「偷」走了雨水。


實際上,屍體之所以會長「白毛」,只是因為空氣太潮濕導致發霉罷了。


路sir不禁要替被誣陷的諸位殭屍捏一把冷汗,平白無故地遭受這些無妄之災:被掘、被罵、被打、被燒,真是「死受罪」。


為了科學

屍體只能「被動獻身」



19世紀末,西方現代醫學迅猛發展,越來越多人開始學醫。


當時學外科的老師同學,必然會面臨一個問題:上哪找解剖教學用的屍體?


對於一些人來說,解剖屍體是大逆不道、不能接受的事情,自然就很少有人願意捐獻遺體。這就導致可用的屍體數量太少,上課根本不夠用。



遺體捐獻者,為醫學進步做出極大貢獻 - 《解剖學教室》


不過,科學最終還是戰勝了道德。1983年,英國通過《解剖法案》,允許解剖學校把無人認領的屍體用於教學使用。


儘管如此,屍體依然不夠用。漸漸地,去墓地偷屍體成了醫學生常乾的事。一些利欲熏心的人,也紛紛動手挖墳,進行屍體倒賣。


到了19世紀末,專業偷屍者開始出現,將偷屍發展成一門賺大錢的黑生意。一般是團伙作案,三人一組,挖開棺材,打開棺蓋,然後把繩子套在屍體的脖子上拉出來,最後裝車運走。

強盜行徑,必定是對死者意願的強姦。這種「科學進步」的代價,恰恰是「文明退步」。


即便到了今日,醫學生面對自願捐獻的遺體,也應當尊稱他們一聲「大體老師」。


屍體淪為商品


死後「論斤賣」



不是開玩笑,現在的中國,仍有盜屍的——為了冥婚。


在山西等地,若有未婚男子不幸去世,父母會為兒子尋找「門當戶對」的未婚女屍,將兩具屍骨合葬在一起,便算兩人在陰間結為夫妻。


2014年,中國新聞周刊曾刊發了一篇《中國冥婚現象調查:15萬元以下連骨頭都買不到》的報道。


這個報道的調查非常具體:上世紀90年代初,辦一場門當戶對的冥婚要花5000元,至本世紀初漲到5萬元;2010年,10萬元只能保證配上婚,已經不能提太多條件了;到2016年,15萬元以下連「一根骨頭都買不到」。


冥婚現場 - 視覺中國


可以看出,屍體成為一種「商品」,不僅明碼標價,而且市場需求旺盛,甚至還滋生出盜尸利益鏈。


據肇慶陽光網報道:2016年,山西洪洞3年被盜27具女屍!為了遏制猖狂的盜屍現象,無奈的村民只能把墳墓建在村裡,每天不定時去巡邏。


靈異禁地探險


是時髦還是作死?



每年鬼月,總有一些作死的年輕人去各地傳說中的鬼屋「探險」。到了裡面,不是放炮、吵鬧,就是亂翻東西,還有簽個名以示「到此一游」的,非得鬧出點動靜。


之前的熱映電影《昆池岩》,講述的就是一群年輕人夜訪韓國著名靈異地點昆池精神病院,驚擾了鬼魂導致被團滅的故事。


「鬼屋打卡」,似乎成了一種的新時尚。


著名的吉林醫院 - 自由時報


2016年,台灣媒體曾報道,2名年輕人去荒廢了23年的「吉林醫院」探險,並發照片在臉書上打卡,結果接到不明來電,男子被嚇得不輕。


網紅們在網上直播鬼屋探險,順便帶火了一系列靈異地點。


探險者帶著刺激好玩的心態,強行闖入,肆意玩耍;觀看者則將這種觀看當作消遣,若沒被嚇到,「鬼」還要被責怪業務能力差呢!



三立新聞報道日本網紅打卡鬼屋


且不論怪力亂神是否存在,這種鬼屋試膽的行為,其實是對死亡不尊敬的一種表現。


在娛樂至死的年代,我們連死亡都可以戲謔了嗎?



我們常講「敬畏」。

敬畏大自然,方可抑制人類的自我膨脹。


敬畏死亡,才能讓人明白生命的可貴。


在這裡,路sir向你推薦一本書《死亡的夏衣》,讓你科學地認識死亡。


死,並非生的對立面,它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


這本書將帶你一窺死亡的奇異歷史,從原始部落的食屍習俗,到19世紀的解剖屍體買賣,再到維多利亞時期的死後擺拍。


這本書還會告訴你,我們怕死的原因,以及死亡帶來的倫理困境。




撰文|涼山


編輯|Hedwig

排版|涼山


封面|電影《解剖》


-


看文章


轉發點贊,讓更多人心存敬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路上讀書 的精彩文章:

你是救人的英雄,但我們還是分手吧
看書也有鄙視鏈?我又雙叒墊底了

TAG:路上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