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叔本華:思考比讀書更重要

叔本華:思考比讀書更重要

原標題:叔本華:思考比讀書更重要


來源:如學傳媒


轉自:文韻的自留地

如涉版權請加編輯微信iwish89聯繫



▲ 音樂與美文的跨界混搭,你有調,我有譜。


思考比讀書更重要

| 叔本華


不管任何藏書豐富的圖書館,假如不加整頓雜亂無章的話,它給予我們的利益、還不如那些規模小藏書少,但整理得條理並然、分類清楚的圖書館,同理,不管你學識如何的淵博,如若不能反覆思維咀嚼消化的話,它的價值,遠遜於那些所知不多但能予以深思熟慮的知識。


何以言之?因為我們若要將所學得的知識消化吸收,變為己有,並且能夠充分應用發揮的話,就必須經過思考的過程,把自己的知識在諸方面相結合,或是把你的真理和其他的真理互相比較,當然,我們所能「深思熟慮」的東西,範圍狹窄得很,它只局限於我們所熟知的事情,所以,我們必須不斷地求上進,不斷地學習。


讀書或學習,我們可以隨心之所欲,愛讀什麼就讀什麼,愛學什麼就學什麼,但這裡的所謂「思考」,可就不是這麼回事了,它像在風中煽火一般,必須始終不斷地煽動,才能維持火焰不熄;思考時,必須要對思考的對象發生「興趣」,不斷地刺激它,並且要持之久遠不可懈怠。


思考興趣發生的原因可分為兩類:一是純粹客觀性的;一是主觀性的。後者是在有關自我的事件時引發了思考的興趣;前者是對宇宙萬物發生興趣,這一類人之所以思考,就如同我們的呼吸一般,純屬生理的自然現象,當然,這類人並不多見,連一般的所謂學者,真正在思考的,為數也少得可憐。


思考和讀書在精神上的作用,可說是大異其趣,其距離之大,恐令人難以置信。本來人類的頭腦就有著個別的差異,有的人喜愛讀書,有的人迷於沉思,再加上前述的距離,使得這原有的差異,越發擴大起來。讀書的時候,精神的一切活動全為書本所支配,隨書本之喜而喜,隨書本之憂而憂,此正如把印章蓋在封蠟上一樣,其喜怒哀樂的情緒,原不屬於自己的精神所有。


思考時則不然,在思考的瞬間,精神和外界完全隔絕,隨著自己的思考而活動,它不像讀書,被別人特定的思想所控制,而是按照當事者的稟性和當時的心情,供應一些資料和情緒而已。所以,一天到晚沉浸於書中的人,他的精神彈力便要消失殆盡了,這就和長時期被重物所壓的彈簧一般、它的彈力必定會消失的。你如果想做個沒有個性沒有思想的動物,去當個「蛀書蟲」確是不二法門。大概說來,一般「博聞多識」的人,大半都無較佳的才慧,他們的著作所以不能成功的道理,正是因為一味死讀的關係。這類人正如波普所云:「只是想做個讀者,不想當作者。」


所謂「學者」是指那些成天研究書本的人;思想家、發明家、天才以及其他人類的「恩人」,則是直接去讀「宇宙萬物」。


嚴格說來,有他本身根本思想的人,才有真理和生命,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只有對自己的根本思想,才能真正徹底的理解,從書中閱讀別人的思想,只是撿拾他人的牙慧或殘渣而已。

經閱讀後所了解的思想,好像考古學家從化石來推斷上古植物一樣,是各憑所據;從自己心中所湧出的思想,則猶似面對著盛開的花朵來研究植物一般,科學而客觀。



文 韻 的 自 留 地


文學 | 美學 | 感悟 | 觀點

ID:read-literatur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園 的精彩文章:

美即真理,真理即美?
五大非虛構烏托邦城市

TAG:哲學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