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電影新人,為何能接連寫下票房神話?

一個電影新人,為何能接連寫下票房神話?

文 / 華商韜略 高冬梅 夏喬

繼《我不是葯神》之後,又一部現象級電影誕生——《西虹市首富》。剛上映6天,《西虹市首富》已破14億,貓眼預測票房達32.31億元,或超《我不是葯神》。

開心麻花2015年推出第一部電影《夏洛特煩惱》,以黑馬之姿飈出,一舉拿下14億票房,收入1.9億人民幣,成現象級產品,進入當年國產十大電影之列。之後的《驢得水》,成為當年豆瓣評分最高的華語電影,更以1000萬的小成本收貨1.7億元的票房。

一個電影的新人,為何能接連寫下這樣的業績神話?

故事要從2003年開始。

2003年,書商遇凱、建築設計師張晨和話劇導演田有良走到一起,發現賀歲電影很流行,但是「賀歲話劇」 卻稀缺,話劇市場上卻全是嚴肅作品。於是三人一拍即合,決定做「賀歲話劇」。

當年年底,他們推出了第一部劇;《想吃麻花現給你擰》。然而,儘管這部劇笑料十足、表演上乘,口碑頗佳,但起初的市場表現卻非常慘淡。

最冷清的一場,只賣出了7張門票。最後,大雪天里,他們站在劇院門口,給訂了票前來看戲的觀眾一一道歉、退票,並且賠給他們來迴路費。

錢賺不到,他們決定賺口碑,打響招牌,想盡辦法找人來免費看戲,甚至僱用大巴車去接觀眾。

開心麻花話劇因為台詞幽默、情節爆笑,盤點全年時事、批判社會上的不良現象,傳達正能量,非常符合觀眾胃口。

一位觀眾說:「印象中話劇就是端架子、拖長腔、邁台步,說的演的跟實際生活完全兩回事,所以我以前不看話劇。但你們的話劇不一樣,新鮮有趣,如果話劇都這樣,我願意一直看。」

慢慢,憑藉良好的口碑,逐漸開闢了一片屬於賀歲話劇的新天地。

2010年,曾在中新社工作了多年的劉洪濤加盟開心麻花,擔任總經理,提出開心麻花品牌化概念,並助推開心麻花登上春晚。

登上央視春晚舞台是讓開心麻花真正從小眾變大眾的開始。

開心麻花的成功首因來自於定位和專註於定位:專註賣「笑」。

它的戲劇模式有效填補了商業舞台喜劇的空白,而此後的十幾年間,開心麻花專註於兩件事:一是研究喜劇,一是研究觀眾需求,並且始終沒有偏離戲劇的根本。

舞台演出的特點是現場觀眾的情緒和反應會影響演員的情緒和表現,如果觀眾冷場演員表演就會無精打采。開心麻花各個項目團隊每天演出之後都會復盤,包袱拋出來響不響團隊要做到心裡有數,一個精心設計的包袱如果沒有反響就要反思或者改變甚至換掉。

這種專註喜劇內容的生產,讓開心麻花有了深厚的根基,也有了爆發的基礎。正如其創始人張晨在談到《夏洛特煩惱》時所說,公司做13年話劇累計的觀眾還不如這一部電影的觀眾多,但如果沒有12年的積累,就不可能有這個電影。

堅持品質第一是開心麻花成功的第二因素。

這讓開心麻花失去一些快速發展或者賺錢的機會,但它捍衛了開心麻花的品牌價值,讓它可以賺到更多更長久的發展。

去年,張晨曾在中國民營文化產業商會主辦的一個論壇上介紹,電影《夏洛特煩惱》大獲成功後,很多找到公司和他,希望合作推出《夏洛特煩惱2》,並承諾一定可以賺大錢。他們當然知道這可以賺錢,但全部都拒絕了,因為他們認為,當前公司還沒有配得上的好作品,而要打磨一個好的續集也不可能那麼快就做出來。

也是在這個探討IP價值的論壇上,張晨還謙卑地表示,不好意思說自己已經擁有真正的IP了,他認為,只有長時間積累,不斷衍生,放大變現,最後被認為有持續變現價值的才能叫IP。而這是開心麻花努力的方向。

憑藉電影《夏洛特煩惱》的爆紅,2015年12月底,開心麻花登陸新三板。

在登陸新三板前,開心麻花共完成6次增資。其中2013年8月第4次增資引入投資機構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當年投了5000萬左右,2年之內沒再進行任何B輪、C輪投資,直接按照50億估值進行了第二輪融資。

資本加持下,開心麻花底氣更足。在選擇資本方時,開心麻花有自己的考慮,除了資金支持和信用背書外,還希望投資方不要太在意每年新作品的數量和業績,而是看重打造未來五年至十年的核心競爭力,要有立得住的好項目,提高藝人的影響力和商業價值。

但資本可能並不會完全同意這一立場,他們更多的是從市場角度考慮。

如何保持業績穩定且持續增長,以及如何在借力資本的同時又不被資本裹挾?

這是開心麻花要考慮的新問題,同時也是很多文化產業企業糾結的大問題。問題怎麼解?考驗大家的智慧,甚至是良心。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商韜略 的精彩文章:

巨頭別動!我「碰瓷」一下……
到底怎麼了,又一家日企逃離中國!

TAG:華商韜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