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方國家不僅其火炮能要挾中國,而且,一支筆都能整得中國沒脾氣

西方國家不僅其火炮能要挾中國,而且,一支筆都能整得中國沒脾氣

原標題:西方國家不僅其火炮能要挾中國,而且,一支筆都能整得中國沒脾氣


中國通商銀行創辦於1897年,是中國人自辦的第一家商辦銀行。寧波商人葉澄衷、嚴信厚、朱葆三等是該行的創辦人與大股東。通商銀行名為商辦,實系奉旨設立的官商性質,規定「權歸總董,利歸股商」,其實,大權均由盛宣懷一人獨攬。通商銀行成立之初,國家即授予發行銀元、銀兩兩種鈔票的特權,以為民用,使為整理幣制之樞紐。



至此,國中始見本國紙幣與外商銀行之紙幣分庭抗禮。並且,除發鈔外,該行並代收庫銀,全國各大行省,均先後設立分行,重要者計有北京、天津、保定、煙台、漢口、重慶、長沙、廣州、汕頭、香港、福州、九江、常德、鎮江、揚州、蘇州、寧波等處,業務極一時之盛... ...


可以說,中國通商銀行建立前後的十五年是中國於近代產生激烈「變革」的時期,東西方文明的相互碰撞,最終,導致這個國家的新舊派系在政治,外交,經濟和立法等領域產生激烈衝突。1895年的中日戰爭和馬關條約的失敗刺激了國民的神經,憤怒的學生為了尋求改革而進行抗議,朝堂上也出現了要求變革的聲音。


1898年光緒皇帝在康有為和梁啟超的鼓勵和幫助下,進行了「百日維新」,這一變革使朝野內外感到震驚。最重要的一番改革發生在1901年至1911年,在這十年里清王朝迫於當前形勢,開始實行一系列新政策:廢除科舉考試,興辦新式學校,保護民眾權益,推動立法進程,引進西方制度。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雖然,在一些地區發生了暴力衝突,但是,整個國家的社會經濟和國民生活在這次變革中得到了緩步改善。並且,這三次改革將中國從舊時代的昏睡中拍醒,讓這個國家開始學會適應新時期的局勢。最終,這個國家在經過西方勢力近半世紀的衝擊後,終於開始了與西方文明交融的進程。



其實,在這段變革時期發生了一件趣事,故事的主角是李鴻章,當時,年近70的他仍身居要職。1896年,他受朝廷安排出訪歐洲各個國家,之後,這位晚清大臣在無意間開啟了一段遲來的海外遊學旅程。


期間,他帶著自己的棺材,歷時190天,先後訪問俄國、德國、荷蘭、比利時、法國、英國和美國等8個國家,橫跨三大洋,行程9萬多里。當時,李鴻章受邀來到西方金融系課堂的經歷是特別有意思的,關於這段故事,中國的報道並不像西方報道的那樣生動,但是,也留下了一些描寫中堂大人這段逸聞的佳作。



與清廷的其他重臣相比,李鴻章在財務和金融方面的知識一直很差。1875年發生「塞防」、「海防」之辯,左宗棠立即跑到滙豐銀行借用錢款,最終,這筆投資使得駐紮新疆的楚軍防禦力量大大增強,而李鴻章是在甲午戰爭爆發以後才想起來求助外國人。


其實,他所推行的洋務運動以及借款投資等活動都是他的下屬以他的名義去操辦的,李鴻章除了依賴朝廷撥發錢款以及利用地方稅收以外,在金融方面沒有任何的個人主張。可以說,這位中堂大人在經濟方面的能力遠遠不如他的軍事能力。


1895年,由於作為中方代表簽署了「馬關條約」,李鴻章被普通民眾認定為國家的叛徒,他默默的承擔下這一罵名。原本以為政治生涯就此走到盡頭的李鴻章,卻又一次被朝廷安排出訪西方諸國。這位老人在日本所受槍傷還未癒合,就又踏上了出訪英法德俄美五國的旅程。


外國新聞報道中曾提到:「李鴻章屈尊訪問西方,受到各個國家最高級別的迎接,這次訪問在國際社會上造成了很大反響。」但是,只有李鴻章自己明白,他的真正使命是懇求各國在財政和金融方面給予優惠,以使戰爭失敗後的清廷能夠支付戰爭賠款。



李鴻章背負著沉重的負擔,他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在與各國進行的談判中提高中國關稅。當時,大清的關稅收入每年近3000萬元,但是,為了償付戰爭賠款,未來20年的海關收入都被作為擔保之用了。中國海關稅收本來應該是清朝的內政,但是,清政府沒有權利自行決定。


其實,早在1842年簽署的「南京條約」中就規定中國的關稅為5%,清朝早已失去自主權。這個稅率是當時世界上最低的,而且,這一狀況在長達50多年的時間裡沒有得到改變。現在,要提高這個稅率,還必須徵得締約國的同意。



當時的英國首相聽取了李鴻章的言論,回答道:「你想增加稅收可以,但是,清朝必須承諾開放內地市場,允許我們通商,並且,要保證身處中國英國人的權益。」李鴻章清楚,他無權決定是否開放內陸市場,所以,這一提議很難被落實。


閱讀當年的外國報告可以發現,這場談判就像是一場論文答辯,李中堂作為學生理屈詞窮,而外國人作為老師教訓連篇。就在李鴻章在英國的談判陷入窘境的時候,他讓梁啟超將他的《變法通議》發表在上海的時務報上,就提高關稅一事向國人發表自己的看法。之後,梁啟超怒而高呼:


「日本這樣一個小國仍然可以做到自力更生,清朝的一個重臣卻不敢在外國人面前提起修改條約的事宜。西方國家將我國私有權益變成公共事務,他們如此傲慢的行為令人憤怒。中國如果不能做到自立,一味的妄圖依賴他人,只能作為弱者一直遭受侮辱。」


其實,李鴻章不僅懇求提高關稅,而且,還抱著更大的希望,他想利用英國的力量來解決「鎊虧」問題,這是他肩負的另一大負擔。


自1870年歐美國家轉向金本位以來,大清一直受到白銀價格下跌的影響。李鴻章認為,黃金的價格一直在上漲,清朝最大的債主是英國人,雖然,俄國和法國在賠款的金銀比價上說的比較好聽,但是,只是空口無憑,鎊虧的根源來自於英國。


在甲午戰爭後,大清對日本的賠償金為2.3億。日本人堅持使用黃金來計算價格,如果,算上未來白銀對黃金的貶值,那麼,五年的賠償金額將會翻一倍。李中堂很無奈,他曾希望中國與日本共同議定白銀與黃金的兌換價格,並且,能夠在幾年間使中國的補償金額相對穩定。



但是,李鴻章認識到日本人不會對清朝仁慈,於是,他便寄希望於英國,希望中英貿易以固定匯率方式進行。但是,英國人回應他:「首相和銀行都不能決定匯率水平,固定匯率得交由上議院進行討論,而眾多的議員們都是聽命於企業家的,固定匯率將損害英國企業家的利益,所以,肯定是不會被上議院通過的。」


還有使中堂大人憂心的另一個負擔是外債成本,如果外債稅率可以降低1%,對大清那都是有著莫大的好處。在倫敦時,兩家大型商業銀行宴請這位大清重臣,滙豐銀行董事長在海德公園水晶宮為其舉行宴會,聲勢浩大,熱鬧非凡。



李鴻章見到如此鋪張的宴會,向滙豐銀行董事長恭維道:「你們在中國的戰爭期間賺了很多錢,借錢給大清實在是有眼光,經理氣度不凡,你們這個銀行定會越辦越好。」但是,滙豐銀行不會因為一句恭維就對大清有所關照,它借給英國政府債券的利息只有2.5%,是清政府需要支付利息的一半以下。李鴻章在宴會上被經理告知這個數據,內心真是五味雜陳。


李鴻章在法國時,曾和巴黎大銀行行長進行了一次令人窩火的談話。在宏偉的會客廳里,李鴻章就像一個小商人,他低聲詢問行長:「大清想跟你們銀行貸款,這筆交易能不能不經過政府。」行長說:「好哇,我們也想這樣做,我們銀行可以給你們一筆利息很低的貸款。」


當李鴻章聽到這樣的話,急切的說:「那我們今天就貸款。」行長卻慢悠悠的說:「短時間內辦不成啊,我們這裡要按程序辦事,而且,還需要得到很多的批准。」此時,李鴻章覺得自己被耍了,他生氣地說:「如果我們不還錢給你們銀行,你們國家難道會派出軍隊去討債嗎?」行長一臉無辜的回答說:「在正常貿易中,怎麼能要求國家軍隊收債呢?」


此時,李鴻章的怒火尚未消退,他又提到:「為什麼你們銀行借錢給俄國不需要擔保,但是,卻要扣除我們的關稅作為抵押呢?」行長狡猾地回答:「俄國名聲很好,值得我們信任,但是大,清的信用度很低,如果,沒有抵押,我們是不敢給你們貸款的。」李鴻章這才突然意識到,西方國家不僅依賴槍支火炮,就連西方銀行憑藉一支筆就都能要挾大清。



在這個普通的會客廳里,李中堂原以為他只要與行長悄悄謀劃一番便能順利借到錢款,事實上,站在行長背後的是政府的要員和軍事大臣。回想起在推行洋務的20多年裡,從未正視過西方銀行家,此時的中堂大人一定非常懊悔。


之後,李鴻章終於意識到大清必須有自己的銀行了,他不相信中國的財力無法與西方競爭。1896年底李鴻章從英國歸來,正逢盛宣懷向朝廷建議設立中國通商銀行,於是,李鴻章與革新派王文韶一起強勢支持盛宣懷。中國通商銀行首次公開募股時,中堂大人的兒子李經邁還入股兩萬兩,以表達他對父親事業的支持。



李鴻章在訪問過程中受了刺激,但是,他所主張的政府銀行卻沒有能夠得到落實。雖然,中國通商銀行成立了,但是,如何向清朝提供貸款?如何為政府提供資金?如何建立信譽良好的貨幣體系?李鴻章憑藉著在遊學過程中學到的淺薄金融知識也無法解決這些問題。而且,創始人盛宣懷眼裡只有股東、個人和附屬公司的利益。


儘管,李鴻章有著滿腔報國的熱情,但是,他不可能將一個商業銀行拉到政府銀行和發行銀行的軌道上。


參考資料:

『《中國通商銀行的發展》、《李鴻章出使八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指點江山 的精彩文章:

這個人當了皇帝後,連自己的親生母親都不敢認,最終只能偷偷祭拜
建國的國號並非兒戲,中國有兩個特殊國號,其中一個至今爭論不休

TAG:指點江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