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解析全球IC市場增長與GDP的緊密關係|半導體行業觀察

解析全球IC市場增長與GDP的緊密關係|半導體行業觀察

解析全球IC市場增長與GDP的緊密關係|半導體行業觀察

來源: 本文內容由 半導體行業觀察(ID:icbank)原創

7月31日,IC Insights發布了全球GDP對IC市場增長的影響報告,其中指出,從過去幾十年的情況來看,這一影響力及相關性將在今後持續提升。

該份報告預測,2018~ 2022年,全球GDP和IC市場相關係數將達到0.95,高於2010~2017年的0.88。IC Insights還描述了截至2017年,全球GDP增長與IC市場增長之間日益密切的關聯性。

解析全球IC市場增長與GDP的緊密關係|半導體行業觀察

圖1

如圖1所示,在2010 ~2017年間,全球GDP增長與IC市場增長之間的相關係數為0.88,這是一個很高的數字,因為按照IC Insights的理論,完美的相關性為1.0。

IC Insights在2017年版的麥克萊恩報告中指出,自2010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長一直是集成電路產業增長的主要影響因素。在這個「全球經濟驅動」的IC產業中,利率,油價和財政刺激等因素是IC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這與2010年之前有很大不同,當時資本支出,IC產業能力和IC定價特徵推動了IC產業周期。

圖2描繪了1992年全球GDP和IC市場的實際年增長率,包括IC Insights 2017年的預測。如圖所示,從2011年到2016年,這兩個類別都顯示出極不穩定的狀態,然後在2011年至2016年期間,增長率更加低迷。此外,IC Insights預測,到2021年,全球GDP和IC市場的年增長率將受到類似限制。

解析全球IC市場增長與GDP的緊密關係|半導體行業觀察

圖2

在2010年之前的30年中,相關係數從20世紀初80年代的、相對較低的0.35,到20世紀90年代的-0.10的負相關(基本上沒有相關)。然後又發展到21世紀第一個10年內的0.63,再到後來的0.88,總體呈上升態勢,具有較強的規律性。

IC Insights認為,越來越多的兼并和收購導致主要IC製造商和供應商減少,這是供應基礎的一個重大變化,說明該行業的成熟有助於促進全球GDP增長與IC之間更密切的關聯市場增長。其他因素包括fabless商業模式的強勁變動,以及資本支出在銷售比例中的下降等,這些趨勢表明半導體行業的巨大變化可能導致長期波動較小的市場周期。

2017年,隨著DRAM和NAND快閃記憶體市場的火爆,IC產業的增長受到「容量/資本支出周期模型」的極大影響,並推動IC產業整體增長25%。乍一看,從2010年到2016年,全球GDP增長與IC市場總體增長之間的強相關係數在2017年已經消失。然而,IC Insights並不認為情況就是如此。

在2017年,排除DRAM和NAND快閃記憶體因素,IC市場的剩餘部分增長了11%,這與全球GDP從2016年的2.4%增長到2017年的3.1%的情況密切相關。此外,2018年整體IC市場增長率預計會下降3個百分點,當然不包括DRAM和NAND快閃記憶體(從2017年的11%降到2018年的8%),預計將反映全球GDP增長預期的小幅下滑。

因此,去除2017、2018年DRAM和NAND快閃記憶體市場驚人的激增因素外,IC Insights認為,鑒於全球年度GDP增長率與IC市場增長率之間的緊密相關性,除非全球GDP增長與趨勢有顯著偏離(上升或下降),整體IC市場增長與全球GDP增長之間日益密切相關的趨勢仍然保持不變。

IC Insights給出了全球經濟增長(GDP)的一些觀察結果,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 自1980年以來,全球年度GDP增長率平均為2.8%。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全球年均GDP增長率每10年都在下降,預計在本10年的前7年將出現小幅反彈。
  • 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全球GDP增長率為2.5%或更低,這表明全球經濟衰退。在20世紀90年代末之前,當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市場在全球經濟中的份額小得多時,全球經濟衰退通常被定義為2.0%或更低的增長率。

如圖3所示,IC Insights比較了2011年全球GDP和全球IC市場的實際年增長率。值得一提的是,該圖表使用了圖2中用於全球GDP增長(-2%~5%)和IC市場增長(-40%~50%)的相同規模。很明顯,從2011年到2017年,IC市場和全球GDP增長波動比過去更加溫和。

解析全球IC市場增長與GDP的緊密關係|半導體行業觀察

圖3


日本、韓國和中國台灣崛起之影響

回看圖1,我么可以發現,20世紀80年代,日本半導體崛起了,而當時的全球GDP和IC市場關聯繫數為0.35,並不高,這與當時的經濟全球化水平,以及半導體發展水平密切相關。

半導體產業於20世紀50年代起源於美國,之後共經歷了三次大規模產業重心轉移。

第一次是在1970s末期,從美國轉移到了日本,第一次轉移後日本成為世界半導體的中心,1980s年代,是日本鼎盛時期,依靠低價戰略迅速佔領市場,該階段,日本半導體產業的主要競爭力是產品的成本優勢和可靠性;

第二次是20世紀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美國掀起了以downsizing為核心的技術革命,以PC為代表的新型信息通信設備快速發展,但日本在該領域未有足夠準備。另外,美國的遏制,也加速了日本半導體產業的衰落,產業從日本轉移到了韓國、中國台灣和新加坡等地,日本在DRAM方面的技術優勢也逐漸喪失,成本優勢也被韓國、中國台灣等地取代。形成了世界範圍內美國、韓國、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多頭並立的局面;

第三次是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由於具備勞動力成本等多方面的優勢,正在承接第三次大規模的半導體產業轉移。


為何出現-0.10?

再回看圖1,如果全球經濟和半導體產業按照正常的軌跡發展,則再日本興盛的那10年之0.35相關係數的基礎上,20世紀90年代,韓國和中國台灣半導體產業的興起,應該會延續這一相關性,而實際情況卻完全相反,那10年,全球GDP和IC市場的相關係數變為了-0.10,這是什麼原因呢?

IC Insights似乎沒有給出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而從整個半導體產業時間軸來看,IC Insights的GDP與IC市場相關性理論是成立的,而之所以在20世紀90年代出現了異常,一定是全球GDP,或半導體產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二者必有其一,才會打破原有的規律。

而在半導體層面,那10年與其它10年相比,該產業未發生巨大變化。那麼,原因一定就出在全球的GDP上了,具體來講,就是全球經濟在那段時間出現了巨大變化。我們仔細想一想,確實如此。

由於經濟與政治和軍事密不可分,而20世紀90年代,全球的政治和軍事發生了巨大變化。首先是前蘇聯解體,東歐劇變,打破了全球政治和經濟兩強爭霸的局面,變成美國一家獨大,使得全球經濟體系與格局巨變。另外,海灣戰爭爆發,業對原有的全球經濟形勢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全球的經濟大動蕩,客觀上必定會打破原有的相關與依附關係,而全球GDP與IC市場的相關性就是重要關係之一。這或許就是那10年,這一係數突變為-0.10的重要原因吧。呵呵,一家之言而已。


併購對相關係數的影響

再看圖1,進入21世紀以來,半導體行業併購逐漸增多,這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全球GDP與IC市場的相關性。

回顧歷史,我們會發現,早期的半導體產業有一個很重要的發展趨勢,那就是離散化,即由少數幾家大公司分化出越來越多的中小型公司。1966年,德州儀器(TI)、Fairchild和Motorola這三家公司,佔半導體行業收入的70%左右。到1972年,該合併的市場份額已經下降到53%。當今最大的半導體公司——Intel,有大約15%的市場佔有率,但這隻比1972年排名第一的德州儀器多2%。

與大多數行業不同的是,半導體由摩爾定律驅動,即每2~3年,集成電路晶體管數量就會增加一倍,這促使半導體行業領導者陣容不斷發生著變化。排名前10位的半導體公司經常發生變化,在過去的50年里,top 10中超過50%的公司已經從榜單中消失了。

解析全球IC市場增長與GDP的緊密關係|半導體行業觀察

圖4

半導體產業有60多年的發展歷史,已經是一個很成熟的行業,其增長速度正在放緩。在過去的20多年裡,半導體銷售額佔總電子設備銷售額的比例一直沒有太大的變化,整合併購會進一步提升產業的成熟度,就這一點來說,它和其它行業沒有什麼不同。

在提升特定市場領域佔有率和收入、市場上充足的資金流動性,以及政治等因素的驅動下,在過去20多年的時間裡,全球半導體業由早期的離散型發展,轉變為整合,併購案例不斷湧現,並在2015和2016年達到最高峰。

據統計,20世紀90年代,在「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前,市場併購的繁榮景象在2000年達到高峰,其總市值達到了3.5萬億美元,2007年,這一數字攀升到4.6萬億美元。當前,由於央行進一步釋放了資金流動性,使得2015年市場併購總值達到了5萬億美元。

由圖1可以看到,目前的相關係數未0.88,而今後幾年會上升到0.95,併購在其中發揮了不小作用。


結語

IC Insights的理論和視角很是獨特,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全球GDP與IC市場的相關性可能會隨著形勢的變化而出現很有意思的態勢,靜觀其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導體行業觀察 的精彩文章:

美啟動新一輪對華制裁 將首批44家中國企業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
上海新昇扭虧為盈,國產大矽片有望?

TAG:半導體行業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