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坦克的履帶竟不能再寬?這些原因,令履帶設計別具一格
資料圖
二戰時的德國坦克,可謂是眾星雲集,軍迷們對他們的熟悉程度可謂是如數家珍。前有被譽為軍馬的四號坦克,後有經典的虎豹兩家,再有在當時尺寸質量別無二家的重型坦克們。但通過對部分型號的觀察,我們發現,許多德國坦克的履帶相對其龐大的身軀來講,實在是顯得十分狹窄。
資料圖
縱觀早期的坦克,無一例外的都是狹窄履帶的設計。就拿單人坦克的鼻祖法國ft-17來說,基本的特徵即為較小的車身和細長的履帶設計。這種設計來源於發動機技術的和懸掛技術的制約,如果坦克履帶過寬,車身尺寸也隨之增大,這需要更強勁的發動機,這使坦克的質量和尺寸水漲船高,進入了不可逆的循環,那點履帶寬度得不償失。在戰術運用方面,單人坦克的運用依舊受到第一代坦克的影響,即用來穿越塹壕與鐵絲網。一戰大規模的塹壕戰之中,第一代坦克們碾上的是不知道被多少顆炮彈洗禮過的土地和被工兵層層加固的塹壕,鬆軟的泥土都被炸作粉塵,在這種地形上坦克所碾過的土地在平日里是堅實的。我們都知道坦克的履帶寬度和通過能力息息相關。在塹壕之間穿越的坦克無需太寬的履帶就能保證可以安全駛過,不像它的後輩們一般需要面臨各種作戰環境。履帶的寬度狹窄是有傳統的。
資料圖
而隨著坦克運用戰術的發展,以往的狹窄履帶已經不能適應戰場環境的需求,迫切需要升級行走機構以提高通過能力,二戰德國坦克的重型坦克履帶比起他們的中型坦克小弟們,履帶寬度比起他們龐大的身軀,看上去也協調許多了。但比起同期其他國家的坦克,履帶還是不算太寬,這和德國坦克的設計有關。二戰德國坦克比同期其他國家的坦克看上去都要大一圈,因為二戰德國坦克採用前置(傳動)後驅的布局,有一根長長的傳動軸縱貫車身,佔據了車底大片的空間,使得車內空間變得緊張了起來,這樣一來只能增加車身的尺寸,問一切機構索要空間,包括行走機構,因此履帶的寬度讓位給了車內空間的擴大。再加上德國坦克對性能追求下對車身的無限加大造成的惡性循環使履帶的升級空間進一步被擠占。這眾多單人坦克的鼻祖ft-17有異曲同工之妙——空間不夠放東西了了,履帶將就用吧。
TAG:上帝之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