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危機中的小米,可能已經沒時間考慮如何戰勝HOV了!

危機中的小米,可能已經沒時間考慮如何戰勝HOV了!

逛知乎看到這樣一個問題:

危機中的小米,可能已經沒時間考慮如何戰勝HOV了!

這個問題問的是,雷軍曾提出十個季度重回國內第一,但2018年上半年,小米國內出貨量僅為2463萬台,不足2017年國內出貨量的一半,小米還能實現自己的諾言嗎?

題主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數字,2018年上半年,小米國內出貨量只有2463萬台,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數字。

2016年,小米遭遇銷量滑鐵盧,一方面,其總出貨量由15年的7000萬台降為了5500萬台,同時,其1999+價位的旗艦機出貨量由1200萬台降到了不足700萬台。

2017年,小米年出貨達到了9000萬台,很多人,包括小米官方都認為,小米觸底反彈,重回巔峰了。

但真的是這樣嗎?

根據第三方公布的數字,小米2017年國內出貨量僅為5000萬台,相比2016年並沒有明顯改善,而根據小米財報數據,小米2017年1999+價位出貨量依然僅有700萬台,與2015年相去甚遠。

而1999+價位的旗艦機才是一個品牌的戰略重點和核心,從這個角度出發,小米並沒有從16年的陰影中走出來。

要知道,華為目前的P系列、mate系列和nova系列,都是年出貨量過千萬的系列了。而ov的當家旗艦系列的出貨量都是近3000萬/年的。

我們且不論HOV,單論小米的老對手榮耀,小米2017年1999+價位產品,小米6、小米note3、小米mix2,其合計出貨量僅僅為榮耀9的水平。

所以趙明在近日宣布,榮耀的對標對象已不再是小米,因為在手機業務上,榮耀已經實實在在超越了小米。

2018年,根據IDC數據,小米手機第一季度出貨量為2800萬台,第二季度出貨量為3100萬台,合計出貨量達到了6000萬台,然而其國內出貨量僅為2400萬台,國外出貨量高達3500萬台(一大半來自印度)。

也許有人會覺得,小米這是國際化品牌了呀,國外比國內出貨量高還不好嗎?前幾年,大家不是還叫囂小米只能依靠國內市場嗎?你個米黑!

國內出貨量對小米來說很重要,極其重要,請記住這一點,原因有兩個:

  • 第一、我們眼裡的小米主打產品,如小米mix2s、小米8、小米8se、小米6x、小米max3等等,都幾乎只是在國內銷售,國際市場則是以紅米為主,這意味著,國內市場不能取得突破的小米,很難改變其當前的畸形產品結構,盈利能力堪憂。第二、小米引以為傲的互聯網業務和iot業務,都是以國內市場為基礎的,尤其是互聯網業務。因為沒有牆的存在,小米國際並不能獲得類似國內的互聯網營收,而國內市場的疲軟,將直接影響到小米的互聯網業務發展,國外強勢的小米,只能做一個純粹的硬體公司,考慮到紅米的溢價能力和毛利水平,這是很危險的。

一方面,小米手機的高端產品市場遇冷,這意味著小米手機的硬體盈利能力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改善,紅米的盈利水平太差了;

另一方面,小米目前盈利的主要來源——互聯網業務,其根基就是國內市場,國內市場表現疲軟的小米,意味著其互聯網業務的根基在損壞,這對於小米,是極其恐怖的事情。

我們知道,對於科技公司來說,研發實力是其最根本的生命力和最核心的競爭力。近日,IDC公布了2018年第二季度全球手機出貨量數據,華為超越蘋果,位居世界第二,其根本就是研發成果的系列產出和有競爭力的產品不斷推出。

根據小米財報數據,小米2017年的研發投入的營收佔比僅為2.7%,總量僅為30億元人民幣,作為對比,華為手機的年研發投入是40億歐元(100億的40%)。

小米研發投入低的根本原因在於,小米的盈利水平太差了,其業務毛利潤僅為13.7%,在這樣一個毛利潤前提下,小米是不可能有實力加大研發投入的。

雷軍給予小米的盈利預期是互聯網業務,可在國內,由於其旗艦機的疲軟,小米用戶群的主體是紅米用戶,你很難指望這部分用戶群有多高的消費能力。

小米互聯網營收的主體是廣告業務,而廣告業務的價值在於轉化率,這一點上,小米在國產四大品牌里是天生劣勢的。

小米為了提高其互聯網業務營收,在廣告審核方面有大開綠燈的意思,而這是對用戶不負責的表現,近期的小米P2P爆雷門事件就是如此。

如果小米依然為了盈利KPI而如P2P業務廣告這樣完全不審核廣告主的話,因為小米手機廣告而被不良商家欺騙的用戶,其情緒,勢必會發在小米身上,這對於小米的品牌建設是極其不利的。

手機是一個科技密集型企業,研發實力是一個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尤其是在當前全面屏+5G的行業大變革時期,以小米目前的研發投入,是很難和hov展開競爭的。

2016年,小米憑藉小米mix完成聲譽的逆轉,而今,小米mix直到mix2s,依然還是當初那個mix,但其競爭對手,華為、oppo和vivo,卻相繼開發出了P20 pro、NEX和find X這樣的產品。

這就是差距的最真實體現,小米的發展速度太慢了。

小米mix的對手是mate9、oppo R9s和vivo X9,彼時的小米mix,幾乎可以算是一騎絕塵。可而今,mate9進化成了P20 pro、X9被X21取代,在其上,出了NEX,OPPO R9s被R15取代,在其上,出了find X。

而今,再進行產品對比,小米還有優勢嗎?

在小米傳統優勢——產品上的落後,這不只是小米目前危機的全部,小米目前的另一個危機是渠道危機。

小米在17年初許下了三年開1000家小米之家的宏願,而今一大半的時間過去了,什麼狀態呢?

小米之家是開了不少,可惜,不能盈利,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不能盈利的商業行為,該怎麼進行下去?

小米當初的另一個渠道策略——小米小店項目,而今,小米小店幾乎成了巨坑,成了人們控訴小米的一大黑點。

小米目前的線下渠道策略再一次發生了轉變,以渠道商加盟方式為主,這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擴張速度,可問題在於,他們還是不盈利。

商業就是商業,商人只是商人,不能盈利的商業,怎麼持續呢?

小米的另一個盈利增長點是iot,可根據小米財報數據,iot業務的盈利能力與小米手機別無二致。小米生態鏈第一獨角獸華米科技完成了納斯達克上市,可而今的總市值僅為5.6億美元,僅為當初獨角獸定位的一半。

至於其他生態鏈企業,其表現也未達到預期。

而更為可怖的是,小米生態鏈自耳機、手環、充電寶等火爆之後,近一年多,已經再也沒有出過一款真正的 爆款了,而隨著生態鏈企業的發展,其內部各種亂象開始凸顯,比如會漏水的雲米。

小米2018年在電視業務上取得了突破,成功吃下了樂視留下的份額,有望躋身國內電視行業老大的位置,這或許是小米目前最值得欣慰的成果了。

2018年,小米完成了上市,然而,隨著招股書的披露,曾經隱藏起來的一系列問題被公之於眾。本來有望成為CDR第一股的小米,卻在證監會84問之間,黯然收場。

而小米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P2P爆雷事件,證監會在84問中早有提及。

如第十問:


(1)小米金融包括保險經紀、小貸、保理、擔保、互聯網理財等多個細分業務,請進一步披露公司各項金融、類金融業務涉及的主體、經營範圍、業務模式、開展情況、經營地域、業務規模、是否受到過處罰、近三年主要經營指標和財務指標及占發行人的比重。請保薦機構和律師核查並補充披露類金融業務的合法合規性。請發行人提出並披露避免或減少損害公司利益的類金融業務整改措施和有關安排。

如第十七問:


請發行人:(1)逐一詳細說明公司各項金融、類金融業務涉及的主體、經營範圍、業務規模、業務資質、近三年主要經營指標和財務指標及占公司的比重;(2)逐一詳細說明公司各項金融、類金融業務和主體具體業務流程、內控情況、風險控制措施及有效性;(3)逐一詳細說明公司各項金融、類金融業務主體與公司硬體銷售、互聯網線上業務間關係、報告期內資金往來等交易的發生金額及期末餘額、交易原因、必要性、定價公允性等;(4)詳細說明公司各項金融、類金融業務和與生態鏈企業間資金往來等交易的發生金額、期末餘額、交易原因、必要性、定價公允性等;

在證監會的質詢文件中,多次提到了小米金融業務和類金融業務的合規性和風控問題,小米撤回了CDR申請,然而,證監會提出的問題會因為小米CDR申請的撤回而結束嗎?

不會,小米金融和類金融業務的風控情況十分糟糕,而這是其後續P2P爆雷事件發生的直接誘因。根據現有消息,小米深度整合到小米vip任務的P2P廣告主們,大多數是野雞P2P公司。

隨著小米的上市,小米另一個隱憂被擺上了檯面,那就是小米2017年400億的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問題。

小米在相關的公關聲明中表示,小米2017年的虧損是這個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導致的企業虧損,非經營性虧損。

是的,這的確不是經營性虧損,因為這是其前期引入投資的盈利預期,這是小米前期的融資成本。

小米號稱是一家良心的企業,小米的硬體不盈利,而當前,小米的互聯網業務盈利能力也面臨挑戰。

那麼,小米自2011年開始,飛速發展的資金來源是什麼呢?

是融資,而隨著上市,小米當初的融資狀況和條款也隨之披露。尤其是「對賭協議」。在小米CDR招股書風險提升部分內容揭示了這一點:

危機中的小米,可能已經沒時間考慮如何戰勝HOV了!

危機中的小米,可能已經沒時間考慮如何戰勝HOV了!

如果小米不能在規定時間內「成功上市」,小米將有可能激活優先贖回條款。

這這個成功上市裡,有一個很重要的條件,那就是對賭市值。而根據其不低於8%的複利條款推測,小米和投資人的對賭市值將不低於600億美元,以目前小米股票疲軟狀況,到時候能滿足投資者的胃口嗎?

危機中的小米,可能已經沒時間考慮如何戰勝HOV了!

一旦不能滿足,激活優先贖回條款,小米甚至有可能出現流動性風險,這於小米,大概是現階段最大的壓力和任務吧?

小米目前面臨了四大問題:

  • 盈利問題;
  • 口碑問題;
  • 財務問題;
  • 研發問題。

在這樣的現狀下,小米能不能挺過去,能不能繼續健康發展,還是未知數,又何談超越呢?小米目前的重中之重是如何保證自己生存下去,而不是大殺四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