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偷家族》 很是枝裕和又有些不同

《小偷家族》 很是枝裕和又有些不同

「我想電影應該盡量不直接言及悲傷和寂寞,而把那份悲傷和寂寞表現出來。」導演是枝裕和曾經這樣說,這一次《小偷家族》他顯然又做到了。

爸爸和兒子從商店合作偷竊回來,將無家可歸的小姑娘撿回了家,妻子本不想收養,但得知小女孩受雙親虐待後改了主意,奶奶和姐姐也接受了這個女孩。電影從這裡開始,在此後的70分鐘里,一如我們所熟悉的是枝裕和,溫情脈脈的細節堆疊起情緒和人物關係。奶奶喂小女孩吃麵筋的時候,幫她輕輕地吹冷食物;父子倆可樂餅浸泡麵的香味,彷彿能夠治癒一切的貧苦和寒冷;一家人在禮花聲響起的時候,被焰火照亮過的幸福笑容;媽媽抱緊小女孩時候臉頰滑過的淚,被年幼的手溫柔地拭去;奶奶體察出姐姐的不開心,只是因為她那天腳比平時冷一些……

但這一次,是枝裕和又有了些不同。他鋪陳的細節,不僅僅構建起溫情,還為之後的情節反轉提供了可能。細碎里,我們可以看到,兒子很難克服心理障礙開口叫「爸爸」;姐姐也是被父親和繼母「忘記」的孩子;爸爸並不敢報警解決任何事,只能在工地做臨時工;奶奶則會去前夫家悼念,但可能為的是每次微薄的經濟「補償」……當一個意外發生,所有秘密不得不被拼湊起來,曬到陽光下的時候,我們難過地發現,奶奶、爸爸、媽媽、姐姐、弟弟,和最後被收留的小女孩,這個家庭里的所有人都是被原生家庭遺棄的,他們每個人都有原來的名字。但我們又有些寬慰,他們在新的家庭里,改了名字,然後努力地去扮演和相信,彼此就是對方真正的親人。

看電影的時候,偶爾會恍惚,《小偷家族》延續了是枝裕和一直以來離散與破碎家庭主題,甚至可以說像極了14年前的《無人知曉》,通過講述一個「不良家庭」破碎的故事,帶給觀眾關於血緣和親情的深層次思考,溫情和暖意下暗藏傷感和殘酷。偶爾又會清醒地覺察,《小偷家族》還是不一樣的,還是有了進步的。

比如,導演留下很多線索,清楚明白地陳述了這樣一個事實:這個重組家庭本就建立在互相利用的基礎之上:媽媽收養女孩是出於不能生育的補償,父母贍養奶奶是覬覦她的退休金,姐姐依戀奶奶是因為對親生父母的怨恨……甚至當「奶奶」去世,一家人平靜地挖開了家裡的花園,把她埋好,再欣欣然地取出她「豐厚」的遺產,繼續生活。

比如,導演最後把自己重組起來的這個家庭,又狠狠地親手拆散掉。讓媽媽在牢房說出了最後一個秘密;讓兒子頭也不回地帶著遺憾離開;讓父親追著公車,卻沒能等到那一聲「爸爸」;讓小女孩回到原生父母身邊,重又孤獨寂寥……善良的謊言終被破滅,與其說是枝裕和比以往更殘酷利落,不如引用導演自己說的話,「電影不是要探討家庭,而是透過家庭去呈現日本的社會問題」,而《小偷家族》可能是他所有電影里,在關於家庭與社會的思辨中,最為深刻的一次。

首席記者 孫佳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抖音搜狗等5公司被罰!這條紅線絕不能踩
俄專家談英夫婦中毒:俄恐在世界盃期間遭蓄意嫁禍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