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江蘇國信的變與不變

江蘇國信的變與不變

雙主業或多主業的公司容易劍走偏鋒,江蘇國信沒有。公司的邏輯是,電廠可以提供穩定的現金流,而信託的優勢恰是資金調度。

江蘇國信總經理李憲強是一位老電力人,有著30多年紮根電力行業、從基層一路干到高管的完整從業履歷。

「公司目前燃氣機組裝機容量259.2萬千瓦,佔比24.79%,遠高於全省12%的平均水平」;「公司旗下發電機組共有22台,全部是熱電聯產機組」;「除淮安發電外,公司其他燃煤組均為60萬千瓦級和100萬千瓦機組,屬大容量、高參數、能耗指標低的超臨界或超超臨界的先進機組」……訪談中,李憲強如數家珍,用一組數據勾勒出公司電力板塊的核心競爭力。

看得出來,作為老電力人,李憲強跨界進入信託業務,也是老革命面對新課題。今年以來,資管新規席捲信託業,降槓桿、去嵌套、縮通道,江蘇國信旗下的江蘇信託自然會受到一些影響,對於這些問題,李憲強並沒有迴避。他與江蘇信託的管理團隊一起,詳細闡述了江蘇信託在資管新規背景下的應對措施、業務拓展方向。

他們有四個明確的判斷。一是信託業正在面臨強監管,二是這樣的監管是有必要的,三是信託公司會在強監管過程中出現分化,四是江蘇信託有能力應對行業新變化。

不同於一般的國企,江蘇國信是在承接歷史包袱的基礎上邁入資本市場的。它是從原上市公司舜天船舶的債務鏈中突圍而出的。現在回過頭來看,江蘇國資委拍板重組舜天船舶,將電力資產及信託資產注入上市公司,走出了大膽的一步。一方面,江蘇國信要全面處理好舜天船舶的歷史債務和相關財務負擔,另一方面,注入江蘇國信的電力及信託板塊必須完成業績對賭,給資本市場一個交代。2016年及2017年,江蘇國信成功完成承諾業績。

李憲強有一句話令記者印象很深刻,「除了證券代碼沒變,這面牆上(江蘇國信產品展示牆)所有內容都變了!」

確實,除了證券代碼與舜天船舶一樣外,江蘇國信早已脫胎換骨,不僅業務板塊、人事結構全部變更,就連辦公室裝修風格都變了,江蘇國信給我們的感覺就是「變」——往好的方向變。李憲強說,他本人先後經歷了「政企分開」、標杆上網電價出台、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出台、交易價格管理通知出台等多輪改革,已經習慣了應對各種變革;江蘇國信也從不害怕變,國企只有不斷尋求變革,才能克服「國企病」,改革和發展從來都不會停。

江蘇國信在資產架構上堅守國企本分,在公司治理方面積極擁抱市場化,用效益說話。公司建立了「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不是說當上領導後就只會往上走,消極怠工的話也會降職」。

與此同時,江蘇國信始終堅守紅線思維,這也是江蘇國信變化中的不變。思新要解放,管理模式要變革,風險意識卻一刻也不能放鬆。以江蘇信託為例,信託管理團隊長期打拚在金融第一線,對金融風險有著切身的體會。面對資管新規,他們積極謀求轉型,但絕不會以轉型為借口忽視風險控制。「要轉型,但是步子一下子邁得太大並不是好事。『紅線』堅決不能碰!」江蘇信託總經理王會清說。

如果將江蘇國信置於江蘇乃至全國國資改革的大背景下,便不難發現,它所體現出的變與不變實際上是一個縮影。堅持改革,堅守底線,在改革中重塑國企新的生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證券時報網 的精彩文章:

雷軍公開信稱見證偉大時刻:小米躋身全球科技股前三大IPO,早期VC回報高達866倍!上市僅是新的開始
透視金融股:估值逼近歷史低位,分紅力度在加大,北上資金在增倉

TAG:證券時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