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位詩人名不見經傳,卻寫出了《唐詩三百首》最美的詩!

這位詩人名不見經傳,卻寫出了《唐詩三百首》最美的詩!

唐代,是中國詩歌最繁榮的時代,名家輩出,如李白、杜甫、王維、李商隱等,唐詩數量更是多達五萬餘首。而除了那些著名的詩人,在唐代詩人中,還有著這樣一位詩人,他既算不上大家,也算不上名家,如果當初不是詩選《中興間氣集》收入了他的一首詩,恐怕今天我們早已忘記了他的名字。

他就是唐代詩人張繼,他的千古絕唱《楓橋夜泊》,自《中興間氣集》首次選入,再到歷代詩選都收入此詩,直到後來選入《唐詩三百首》,我們才得以讀到這首堪稱《唐詩三百首》中最美的詩,才能領略到江南的深秋夜景是那麼的美,那麼的有景有情、有聲有色。接下來,我們便一起來品讀張繼的這首《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首詩,是安史之亂後,張繼途徑寒山寺寫的一首羈旅詩。作為一名客船夜泊者,張繼將他對江南深秋夜景的細膩觀察,通過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美麗的景象,給我們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出來。拋去張繼這首詩背後的羈旅之思,以及家國之憂,身處亂世的無可奈何之感人心。

詩的前兩句,張繼以密集的意象: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營造出了一種意韻濃郁的審美情境。將秋天夜晚美麗的江邊之景,表達的淋漓盡致,同時也抒發了一個漂泊在外的異鄉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詩的後兩句,張繼繼續以恬淡雋永的意象:城、寺、船、鐘聲,營造出一種空靈曠遠的意境。本來已經是黑夜且沒有月亮,根本看不到任何物體,但醒目的漁火,改變了一切,甚至讓深秋的霜寒都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就在這樣一個萬籟俱寂的時候,卻忽然聽到了烏啼和鐘鳴。

整體而言,張繼如此明滅對照,無聲與有聲的襯托,讓這些美麗的景色,都成為了情中之景,那些聽到的聲音,都成了意中之音,意境上的幽遠,讓這首千古絕唱,更添了幾分魅力。從現如今看來,張繼這首詩中的景象,依然會漂浮在姑蘇城的夜空,刻在多少遊子的心中,它為那裡的一橋一水,一寺一城,增添了千古風情,吸引著古往今來的無數人。

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不知有沒有吸引你前往?但這首《楓橋夜泊》卻能讓我們領略到江南水鄉秋夜的美,它更是一種雋永的詩意美。在世人千百年來的吟誦中,寒山寺的名氣也越來越大,隨著詩歌傳遍了五湖四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沁湖文學 的精彩文章:

TAG:沁湖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