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男此女見了一面啥也沒幹,卻成中國歷史標誌事件
原標題:此男此女見了一面啥也沒幹,卻成中國歷史標誌事件
在中國歷史上,我們將中原民族向西拓展的概念講得多一些,而將他們揮戈東進的細節說得相對較少。比方說,秦人最早揮戈東進的細節就少一些,而中原民族向西最早拓展即胡服騎射是大家都知道的。我們說胡服騎射是中原民族對於邊地少數民族文化的一種認同和尊重。這個概念是被講出來了,但高度還不夠,當趙武靈王從河北將長城修至今內蒙古西部也就是現代河套地區(巴彥淖爾境陰山高闕塞),實際上那裡便成了中原民族最早向西開放的「橋頭堡」,體現的是一種文化的氣度與胸懷。因此,河套地區便註定會成為同為中原民族的秦人「東進」與趙人「西進」的一個交匯點,而趙武靈王趙雍與宣太后羋月(電視劇里的稱呼)的一次會面應該是歷史上的一次標誌性事件。
當時的趙秦局勢
趙武靈王
公元前306年趙雍進攻中山國,那回,他打著打著便停了下來。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他在隨後聽到了一個消息,即是秦武王在周舉鼎絕臏而死,秦武王沒有兒子,秦宮裡的王后和王妃們為到底立誰為王的事,鬧得不可開交。
秦武王的生母惠文後要立秦武王異母弟公子壯,秦武王的庶母羋月要立秦武王另一異母弟公子市,兩派展開了激烈的明爭暗鬥,以至於秦國危在旦夕。
趙雍立即派使者通知樓緩(趙雍安插在秦國的內線),讓樓緩告訴宣太后羋月,自己準備迎立宣太后的長子、在燕國為質的公子稷為新秦王。
燕國非常希望公子稷出任新的秦王,對趙雍的建議很支持。秦國由於歷時三年的內戰,此時已疲憊不堪。更何況,趙雍在北邊對秦國形成了壓頂之勢,而南邊,楚國對秦國的漢中、巴蜀早已垂涎。
羋月怕自己不同意趙雍的意見會引發戰爭,只好立公子稷為新的秦王,這就有了歷史上的秦昭王,而羋月也因此成為宣太后。
秦昭王雖為趙雍所立,但宣太后為了不讓秦昭王受趙雍的擺布,將秦昭王架空,親自執政。這讓趙雍想要在秦國撈取好處的想法落空了,他很生氣,而宣太后對他的要求也經常是敷衍了事,讓他更生氣。為此,他曾經一度想以自己抓著的秦國邊防上的軟肋(當時,趙國已經佔有秦國北邊的榆中、雲中地區),進攻秦國。
公元前298年,趙雍向秦國施加壓力,迫使宣太后任命樓緩為秦相,以便為趙國謀得更多的利益。這個過程中,他與秦昭王和羋月見過一面。
趙長城終點高闕塞
羋月與趙雍的會面
宣太后
樓緩入秦時,趙雍裝扮成隨從人員,跟在樓緩左右。進入秦地後,趙雍對沿途的風土人情細加考察,以便為自己日後攻秦時所用。他們進入秦國都城咸陽後,樓緩會見了許多秦國的大臣,趙雍在旁邊悄悄觀察,對秦國大臣誰有一把刷子、誰沒有什麼本事都有了一定了解。
樓緩怕被人識破,令趙雍的人身安全出問題,勸趙雍趕緊回國去。但趙雍要親眼見一見被他立起來的秦昭王和宣太后羋月,這讓樓緩更怕了。因為,秦昭王曾經干過扣留楚懷王的事情,各國國君都不信任秦國,不願入秦,樓緩怕趙雍重蹈楚懷王覆轍。
樓緩起初說什麼也不同意,但趙雍一再堅持,因為他想見秦昭王與宣太后並不是一時興起,他想親自了解這對母子的為人,以利於以後對秦決策。最終,樓緩只能答應。
樓緩與宣太后和秦昭王比較熟識,趙雍和樓緩一起來到了秦宮,秦昭王和宣太后接見了他們。
接見中,秦昭王與宣太后發現向來以風采自傲的樓緩對他身後的高大隨從不經意間有屈順之意,頗感好奇,而在隨後與這位氣度非凡的中年男子的問答中,發現這個人的胸懷與見識更是了不起。母子二人在欽佩之餘,也產生了極大的懷疑。
接見結束後,趙雍已感覺到宣太后和秦昭王對自己有所察覺,便匆匆辭別樓緩,返回趙國。而宣太后與秦昭王覺得樓緩的隨從絕非等閑之輩,必是趙國的極貴之人來窺秦情,便使者邀請樓緩與那個非凡的隨從晚間來王府作客。然而,到了晚上,前來赴約的卻只有樓緩一人,隨從已經不知去向。
宣太后和秦昭王問及此事,樓緩說「隨從」白日失禮,已被遣回趙國。這更加堅定了宣太后的判斷,認定那個人就是趙雍,便派精騎追逐。精騎一路狂奔,追到邊塞也沒有見到趙雍。
這一面之緣的交往,讓趙雍深感宣太后和秦昭王母子二人皆為人中龍鳳,務要小心應對,這也使他放棄了攻秦的想法,否則,歷史恐怕要在這裡重寫。
秦昭襄王(秦昭王)
中國不久便統一
秦兵俑
順便繞首講個問題,用我們很多人都認為秦人是「少數民族」,實際上並不是這麼個概念,秦人是地地道道的古漢族,即華夏族。秦人先祖部族早在殷商時期就為商朝鎮守西戎,封疆西陲。公元前821年,秦庄公擊敗西戎,被周宣王封為西陲大夫,賜以原大駱之族所居的犬丘(甘肅天水市西南禮縣一帶)之地。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又被賜封周人發源之地岐山一帶。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可見,秦人先祖部族是與戎人交戰的勇士。
周平王還下令說,秦人如果能趕走戎人,收復的土地就歸他們。秦穆公(前623年)時滅掉了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個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而且,秦景公大墓的發掘也證明了秦人乃華夏族裔,其中一個編磬上銘文:"高陽有靈,四方以鼐」。帝顓頊號高陽,黃帝的孫子,這跟《史記》的記載是一致的。秦代統一全國,開展對外交通,北方和西方的鄰國往往稱中國人為「秦人」。而我們在電視劇《羋月傳》中看到羋月殺義渠王就是這麼個概念。
羋月與趙雍的會面雖然使趙雍放棄了進攻秦國的想法,使秦國勢力大增,威望日盛。也使河地區成了一個多民族文化的交融點。隨後,秦人揮戈東進,於公元前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分別滅韓、 趙、魏、楚、燕、齊,統一中國。而秦統一中國後,中原民族與邊地民族最容易爆發衝突的地方就在河套地區,即趙武靈王最早把長城修過去的那個地方。秦始皇命蒙恬將軍將秦、趙、燕三國的長城連接起來,最早也是從河套地區開始的。而秦直道的終點站也在那一帶,史念海《秦直道遺迹探尋》:秦直道經鄂爾多斯高原,縱貫烏審旗、伊金霍洛旗,在黃河南岸附近到達九原(今烏拉特前旗三頂帳房古城遺址),全長共一千八百里(約合今七百餘公里),路面最寬處約60米,一般亦有20米,南北直向,是當時咸陽到九原郡的最為捷近的道路(《文物》1975年第5期)。而這個地方後來也是秦和後來的漢抗擊匈奴的一個依託點和出發點。
遙想當年,趙雍將他西進的腳步在這裡停了下來,但秦人卻並沒因此停止,因此這個地方也可以稱作是中原民族(秦人也是中原民族)東進與西進的一個接合部、一個連接點。當然,羋月與趙雍的會面也可以稱作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標誌性事件。(文/路生)
秦直道
本文為作者原創,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謝絕其他媒體轉載!
※王昭君在匈奴嫁了幾嫁,為啥還有一任疑似丈夫?
※歷史上還有第五大美女,名叫丟刀,很少有人知道
TAG:路生的文史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