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末期周王室的最後瘋狂:三周並立!
愛讀歷史的朋友可能在讀到戰國時期的史料時,會發現西周、東周時不時的出現,而且還是在記錄當時的歷史事件,也就是說,某事發生在西周、東周。然而大家都知道,周平王東遷之後西周就已經滅亡,那又怎麼會還有西周的什麼事,明顯不符合歷史邏輯。這就是筆者今天所要寫這篇文章的原因。
戰國初期形勢圖
不為人知的是,周王朝除了東周初年出現過二王爭立的分裂事件之外,在東周末期還出現過一次分裂,而與第一次分裂不同的是,這次分裂算是周王朝的最後瘋狂,如果考慮到當時政局的詭異局面,可以說是出現了三周並立的事實,比第一次的二周還要多一周。而就是周朝宗室的這一把瘋狂,基本上是把苟延殘喘的周王朝最後一點元氣也玩完了。
要想解說當時的情況,我們必須先要了解一下時代背景,以便引出當時的幾個重要人物。
公元前441年周貞定亡駕崩後,留下四個兒子。老大姬去疾繼位,即周哀王。三個月後,老二姬叔弒兄篡位,即周思王。五個月後,老三姬嵬又弒兄篡位,即周考王(前440-前426在位)。三個兄長篡弒,老四姬揭無法置身事外,雖非主角,卻是配角,因為他參與了三哥篡位的事件,幫助了周考王上位。
周考王是弒兄篡位上台的,自然對僅剩下的四弟防範有加,生怕他也效法來個弒兄篡位,於是打算把老四分封出去,不讓他待在自己身邊,以此不給他靠近自己的機會。但是當他拿出地圖琢磨著應該選哪塊地打發走老四時,發現自己手裡已經沒多少地盤了。
西周初年,周武王就分封了一大批諸侯國,把天下大半土地都給了宗室子弟和功臣先王之後,加上後續諸王陸陸續續的分封,後期王權衰微後諸侯的蠶食,到了考王上位時自然也就沒有多少地盤了。據史書記載,東周已無西周之王幾千里,僅有王都洛邑(含王城、成周)周邊的轄地數十里。要想打發走四弟姬揭,就只能從這方圓幾十里裡面劃拉了。
圖中紅色部分為戰國時期周王朝控制地盤
沒有辦法,要想保住王位和保證自己的安全,考王只能忍痛割愛,把東周十二王居住過的王城封給了姬揭,立為西周國,延周公之則,也就是效仿西周初的周公輔政,做王室的大管家。
注意,此時前文提到的東周時期的西周出現了,這裡的西周並非朝代,而是一個小小的諸侯國,就在周考王都城成周的邊上。西周就此立國,姬揭成為開國之君,史稱西周桓公。
為了敘述方便區別,我們下文把東周稱為東周朝。
戰國初期諸侯形勢圖
姬揭做了國君,有了自己的地盤和勢力,要說他對王位沒想法,還真不好說,畢竟前面有兩個榜樣,只是此時的東周朝和西周國實力在伯仲之間,誰也不敢輕舉妄動,王城和成周之間也就這麼不痛不癢的維持著。
西周桓公去世後,西周威公繼位。西周威公在位大概四十多年,去世後世子姬朝繼位。當時韓、趙兩個大國出於某種目的,出來充當了攪屎棍,支持威公的小兒子姬根向他大哥發起挑戰,也想來個弒兄篡位,於是兩兄弟你來我往斗得不亦樂乎,居然把老爹的喪事都忘了,史書記載的是肂九月不得葬。
圖中中央韓國裡面的左邊紅色部分為西周,右邊黃色為東周
一番爭鬥,姬朝的國君位置坐穩了,畢竟他是長子繼位,合乎人情順應慣例,在不發動戰爭的基礎上,韓趙再怎麼想支持,也不能輕易的把姬朝拉下馬,換上姬根。動不了姬朝,韓趙兩國就把目光轉向了之前在一邊看熱鬧的周王身上。此時已經是周顯王在位。
周朝王權在戰國時期已經只是一塊遮羞布,需要時拿出來晒晒,不需要了就棄如敝履,還比不上一個諸侯國國君的位置來得實在。這不,韓、趙奈何不了西周國君姬朝,就威脅起了周顯王,逼迫周顯王把包括王都成周在內的所余轄地全部封給姬根,立為東周國(前367),自己僅剩成周王宮,別無寸地。此即所謂「周分為二」。並非西周國分為二國,而是東周朝分為二公國。《史記》記載:趙成侯八年,與韓(懿侯)分周以為兩。自此周王徹底成了權力的牌位,毫無威懾力,只能寄居在東周國。
東西周兩國位置圖
東、西周兩國齟齬不斷,從東周國立國開始就戰爭時斷時續。此時周王朝的權力中心是這樣的,周王雖然沒兵沒權,但是還有名義在;東周國雖然立國不正,但是有韓趙兩國的支持,加上他是宗室近親,家裡還住著周王,身後自然就缺少不了一票小弟跟著。而西周國君延續的是周公之責,要知道周公在整個周王朝都是很有號召力的,加上他是名義上王室的大管家,管著宗室一票子人,自然也會得到部分姬姓諸侯國的響應,於是也就出現了權力上的「三周並立」。
不過這也是周王朝最後的瘋狂了,東、西周兩國在此後相互消耗實力,於是秦國就有了機會。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滅亡西周國,公元前249年,秦莊襄王滅亡東周國,二周即滅,意味著周王朝徹底終結。
TAG:飄寞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