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天堅持在群里「打卡」晒成果的媽媽們,孩子的英語真的可以學得又快又好嗎?

每天堅持在群里「打卡」晒成果的媽媽們,孩子的英語真的可以學得又快又好嗎?

經常看到一些媽媽在英語早教群中「打卡」曬每天完成的任務,指讀多少本、跟讀多少本、默讀多少本……

首先,每天堅持「打卡」的精神讓人欽佩。媽媽們顯然有個嚴格的家庭教學計劃(沒準還有教學指標),這個計劃可能已經細化到每小時每分鐘。媽媽們可能擔心自己不能貫徹到底,借用「打卡」的形式,發布公開誓言和承諾,表明態度,接受群員監督。

其次,這樣大並且固定的學習量讓人咋舌。要知道她們的孩子才3、4歲。回想超超3、4歲的時候,我下班回來最多給他讀2、3本分級讀物,注意這裡的「讀」是親子共讀(爸媽讀,娃看圖),不是拼讀也不是指讀 。我在想,就算是英語母語國家的同齡孩子們,也不一定能達到每天如此大的閱讀量吧?

支撐著媽媽的持續「打卡」、把計劃堅持下去的力量,除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切,更多的可能來自於頭腦中根深蒂固的傳統教育觀念——熟能生巧、勤能補拙,學外語更是如此,只需反覆讀、經常背。

的確,重複是學語言的重要手段。如果沒有重複,每個單詞只聽一遍,永遠聽到的是新單詞,是不可能掌握一門語言的。某種程度上,這和反覆練琴練畫是一個道理,這就是為什麼在媽媽們每天的打卡單上,除了讀幾本書,通常還有練幾支曲子。

但是,學外語的重複練習,相比較其他技能訓練,在習得機制上是有所不同的——語言學家認為,外語學習受情感因素影響很大。

情感過濾假說

美國語言學家克拉申提出了二語習得的「情感過濾假說」。他認為,語言輸入的信息不可能全部發送到我們頭腦的語言習得機制中、並能從中獲取語言能力。在他看來,情感對語言的輸入起著「過濾」的作用,也就是說,像一個「過濾器」一樣控制學習者輸入和吸收語言的量;而語言輸入只有通過「過濾器」才能到達語言學習機制並為大腦所吸收內化。

說得形象點,情感就像一張濾網,學習者心情好的時候,這個濾網的孔就大一些,大部分的語言信息都能透過濾網、被學習者接納並吸收。

心情不好的時候,濾網的孔就小些,只有一少部分信息能穿過濾網被學習者捕獲。

所以我很想知道,那些堅持打卡媽媽們的孩子,每天堅持讀那麼多本分級讀物,不管是共讀點讀、抑或朗讀默讀,孩子們聽英語、讀英語時的心情如何?是開心地玩味和欣賞一個個有趣的英語故事,還是在家庭學習計劃的重壓下不得不勉強為之?如果是後者的話,不能說完全無效,只是那個「過濾網」的孔會比較小,學習效果將大打折扣。

自信心、動機、焦慮狀況

克拉申進一步解釋,這個「過濾網」是指自信心、學習動機和焦慮狀況這三個方面。語言學習者充滿自信、學習動力越強、焦慮感適度,則情感對於語言輸入的過濾作用就小,二語學習的效果也就越好。相反,當語言學習者缺乏自信、學習動機較弱或心境不佳時,這時心理屏障較高,對可理解輸入的吸收就相對減少,二語習得的效果則不佳。

對於這一理論,我先談一下自己的實踐體會。若干年前,單位里來了外國實習生,來自土耳其,英語水平一般,我經常在空閑時找他說英語,心想你英語也不見得比我好多少,就放膽和他隨便扯,一下子覺得自己口語啥時變得這麼溜了?!後來土耳其人走了,又來了個正宗美國老外,練口語的機會又來了,但奇怪的是,說著說著就不時會卡殼,總在想這句是美式英語還是英式英語。

現在我明白了,這就是自信心的問題。有英語口語練習經驗的人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體會,自信滿滿時思如泉湧妙句連連,膽怯緊張時才思枯竭張口結舌。

語言學家的研究清楚地顯示,跟比自己外語水平低的人交流,反而比跟高過自己的人交流,更能讓自己的外語進步快——你信嗎?不信就試試!

同樣的,自信心對孩子口語表達影響也很大。當孩子渡過「沉默期」,開始英語輸出時,請爸媽務必注意,不要輕易糾正孩子表達中語法和時態的錯誤,對孩子來說,說英語的自信心比語法時態正確更重要。關於是否糾正的問題,參見《糾與不糾,爸媽犯愁》。

接下來談談孩子學英語的動機。在孩子頭腦中,學英語是為了啥?是為了完成媽媽的計劃嗎?是為了在校內英語考試或校外某項評測中取得好成績嗎?當然不排除少量牛娃從這樣的動機中獲得動力。但是對大部分的普娃來說,學英語最好的動機就是一個字——玩!因為只有學會了英語,才能看懂那麼多精彩的原版動畫片,聽懂那麼多有趣的英語故事,和爸媽一起出國旅遊時才能派上用場。我相信,這個學習動機一定會讓「過濾器」的網孔變得大大的。

最後是焦慮狀況。焦慮應該是針對大人來說,對孩子而言,換「心境」這個詞更恰當。孩子學英語時是怎樣的心態,是為了完成媽媽的計劃而厭煩惱火,還是剛剛哭鬧過一場後被逼無奈繼續學?這裡我想說的是,同樣是發生家庭戰爭的環境中,哭哭啼啼的琴童們會終成正果,但哭哭啼啼學英語的效果絕對會大打折扣,因為那個「過濾網」的網孔會縮得小小的。

計劃、注意力、自制力

除了情感因素,小小孩由於注意力持續時間短,所以連續學英語的時間不宜過長,加上小小孩自制力、情緒控制力都比較差,給學習計劃的執行帶來不確定因素。所以,超超剛開始英語啟蒙那段時間,我基本不制定學習計劃。

早期我寫過一篇文章《計劃不如變化,變化不如變通》,大致意思是,在為孩子進行英語啟蒙時,不宜制定嚴格的計劃由於孩子方面的不確定因素太多,通常我都會做幾手準備。一起讀繪本吧,如果不喜歡,可以換成做英語遊戲,還不喜歡,那就先看一集動畫片,看完後要答應爸爸一起讀繪本哦,類似這樣,讓孩子在無壓力的寬鬆環境下不知不覺地習得英語。

訂計劃的日子終於來了

是不是英語早教就要一味地對孩子寬容忍讓,還要看孩子臉色行事?也不是,爸媽還是要善於察言觀色,看孩子拒絕執行計劃是「不能」還是「不為」?比如,讓孩子朗讀的文章,一頁內的生詞遠遠超過5個,說明難度超過了孩子能力範圍,孩子此時的不合作就屬於「不能」;如果對孩子來說完全可以做到,卻找借口偷懶不去做,就是「不為」(參見《搞明白「不能」和「不為」的道理就不會雞飛狗跳了》)。

經過幾年的英語啟蒙,這個時候的孩子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聽力辭彙量,是時候開展自然拼讀,以及隨之而進行的朗讀訓練。拼讀和朗讀都需要孩子付出一定的意志力,通常會遭到一定程度的抵抗。所幸的是,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注意力時長增加,自制力、情緒控制力都相應增強,對學英語的興趣已經確立,是時候還以顏色了,讓孩子知道老爸老媽並不總是軟柿子。所以,這個時候,可以放心大膽地制定計劃、嚴格執行,並曬到群里去,今天學了多少個字母組合,明天讀了幾頁章節書,讓其他爸媽羨慕嫉妒恨去吧!

說到這裡,有的媽媽可能會弱弱地問,按你這麼說,孩子太小不宜制定學習計劃,但我已經打卡這麼長時間了,突然停下來豈不被群里爸媽恥笑?超爸給你友情支個招:打卡繼續打,衛星繼續放,但可以外嚴內寬嘛,不多說,你懂的。

超爸往期文章(點擊即可查閱):

1

英語早教

2

自主閱讀

3

早教思辨

4

科學啟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爸育兒經 的精彩文章:

TAG:超爸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