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石觀音和石彌勒同聚紹興

石觀音和石彌勒同聚紹興

在浙江紹興市在柯橋鎮柯岩村(直落港)西北1公里柯山南麓柯岩風景區內有一個石佛景區,此景區內有一巨型孤岩,巨石內一部分被鏤空,雕刻成彌勒石佛形像。石彌勒佛高11.3米,螺發肉髻,寬頤廣額,披褒衣博帶式袈裟,袒胸束腰,左手按膝,右手作說法手印,跏趺坐式,坐平座上。此地本為古代遺棄的採石場所,被湮沒數百年,一九九五年夏開掘水池,使這一獨特石宕景觀重現於世。

石觀音和石彌勒同聚紹興

石佛彌勒

《柯山小志》卷上載:「石佛高五丈六尺,相傳隋開皇間有石工發願為此,未成而逝,以禪之子,子復禪孫,三世訖功。」

作為石佛載體的這方巨石仍與整座山體相連,只比周圍的山體高出數丈罷了。石者諧音為十,十即是神,石佛象徵盤古神化為佛出世,柯者為斧柄,彌勒佛就是手持斧柄的盤古神,這個秘密要等彌勒佛出世就會真相大白於天下,所以彌勒石佛坐落在柯山。彌勒佛出世會天地大變樣,即乾坤再造,即盤古神再一次持斧出世。

此石佛被稱為「天工大佛」象徵佛不是人造的,而是天老爺即神下凡為人,覺悟後就被人民稱為佛,佛從人從弗,弗者非也,佛即是非人之意,所以佛並非人所成。天工大佛即是非人手造的石佛,就是基督之意。

《但以理書》2 : 34 你觀看,見有一塊非人手鑿出來的石頭打在這像半鐵半泥的腳上,把腳砸碎;

石觀音和石彌勒同聚紹興

天工大佛

石佛相隔不遠處,即著名的「一柱燭天」——「雲骨」,被稱為天下第一石。此奇石,高30餘米,底圍4米,上大下小。遠遠望去,像一炷煙靄,裊裊升騰。此景被稱為"爐柱睛煙",所以此奇石就是香爐石。在岩頂有一棵小古柏。據說其壽命已逾千年。

石觀音和石彌勒同聚紹興

雲骨

雲者兌卦也,兌為澤,澤化為雨水落下來,骨屬於水,為坎卦,夏娃是用亞當的肋骨做的,夏娃即女媧,女媧即滴水觀音,所以雲骨就是雲裡面的骨頭。兌卦之靈化為伏羲(彌勒菩薩),伏羲女媧合一就是佛的形像,雲骨和石佛本為同一塊石頭,因為採石的緣故才有所分開,但是這兩塊石頭的底部還是連接在一起的,所以還是同一塊石頭,象徵彌勒菩薩和觀世音菩薩是一體不分的,觀世音菩薩就是彌勒菩薩的妻子。

石觀音和石彌勒同聚紹興

彌勒石佛和雲骨

《創世紀》

2:22/23/24耶和華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個女人,領她到那人跟前。那人說,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稱她為女人,因為她是從男人身上取出來的。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

南宋時期,在紹興紹興市區東南4公里的會稽山香爐峰上建有天柱山寺(時名天柱精舍),高僧慧靜棲於天柱山寺,著述弘法。 宋代稱南天竺,與城中蕺山北天竺相呼應,供奉玉雕觀音像,當時香火非常旺盛。 明、清間為比丘尼修持之所,稱螺庵。 咸豐間(1851年—1861年),在北坡建四面觀音殿。光緒七年(1881年),重建峰頂殿宇,復稱南天竺。在此期間,山脊摩崖上相繼題刻「雲門」、「海上飛來」等。

香爐峰跟香爐石對應,雲門跟雲骨相對應,海上飛來跟南海觀音對應,螺庵跟螺王彌勒菩薩對應,彌勒之妻就是田螺姑娘白水素女,發屬於水,所以螺庵也與彌勒佛之螺發相對應。

石觀音和石彌勒同聚紹興

香爐峰海上飛來石

東晉東晉永和十年(354),高僧支遁在柯岩石佛西南約6公里的柯山峰頂(如今稱寶林山)創建彌勒庵,這就是如今會稽山龍華寺的雛形。 如今的龍華寺中軸線自北向南依次建龍華閣(內建藏經樓及法堂),供龍華樹(桂花樹 )下彌勒成佛像及龍華三會場景露天雕像,左右建藥師殿及 彌陀殿 ,形成新的橫三世佛殿;卧佛殿(內供漢白玉雕卧佛及十六住世 大阿羅漢 像);大雄寶殿(內供 釋迦佛 及十大弟子及 海島觀音 群雕,東西配殿供四大菩薩 及祖師伽藍 像);天王殿(內供接引布袋和尚像及韋陀坐姿像和四大天王像。這裡用桂花樹代替龍華樹,象徵彌勒菩薩要在桂花樹下成道。

2015年12月26日,歷時八年投資十五億元的紹興會稽山大香林彌勒兜率天宮正式建成對外開放。

石觀音和石彌勒同聚紹興

紹興兜率天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大秘密 的精彩文章:

法門寺出土的無上法杖和佛指骨舍利隱藏天機
普賢菩薩是中華龍祖

TAG:中華大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