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落葉的大樹-南酸棗
科普文章
南方落葉的大樹——南酸棗
車水馬龍中,我們每天遇到的無數人,大多一閃而過,而喧鬧的城市中除了人還有其它生命,比如路邊遇到的大樹:固定一方,立於路邊,不卑不亢,隨風搖曳。
這是一株作為行道樹的南酸棗,無數次從它身下路過,混身於油綠的榕樹之中,這棵樹,竟如此不起眼。
引起我的注意是在春節前夕,這棵樹竟然搖下一身的葉子,變的光禿禿,這在以綠城聞名的南寧來說,無疑是「頭髮茂密的人群中特例——光頭」。作為北方人的我,正在逐漸習慣南方的四季常青,對這株冬季光禿禿的大樹,有些詫異,又有些熟悉。
冬季落葉的南酸棗
北方的植物,大多步調一致:春天統一發芽,夏天繁茂和開花,秋季結果,冬季落葉,如蘋果、柿子等。過年時回到北方,走在光禿禿的街道上,有些蒼涼。而在南方城市,一般行道樹通常四季常青,稱為常綠樹種,像榕樹,但並不是意味著同一片葉子一直不會落。這些常綠植物,同一片葉子,一年左右時間也會脫落,但是所有葉子生長、脫落的時間不同,所以整體看上去像是永不脫落。
南方眾多常綠植物中獨特的落葉樹種-南酸棗
南酸棗(學名:Choerospondias axillaris),為漆樹科酸棗屬植物,是一種生於斯、長於斯的南方本土樹種。命名為「南酸棗」,簡單的幾個字,即形容這種樹的分布範圍、果實的味道。而與北方的棗樹相比,僅是果實略像而已。
春來暑往,這棵樹也經歷了一次輪迴。 3-4月,春天時候,光禿的這棵樹慢慢回綠,黑色的虯枝,似老人布滿皺紋的手,抽出鵝黃的嫩葉。5月,不起眼的小花,也冒了出來。接下來,葉子慢慢濃綠。10月,濃綠的葉子,悄然暗淡。之後,葉子慢慢變黃,在一夜冷雨秋風中,葉子會一下子脫落。
>
南酸棗走過春夏秋冬
匆匆的街道,怎麼識別南酸棗呢? 春節前後,落葉的大樹,一定是它無疑。或者,看看它的葉子和樹皮。憑藉著本土優勢,南酸棗,生長快、適應性強、耐乾旱、抗病蟲,按理來說,應該是綠化樹種的常見種,然可惜的是,除了古城路上幾株,其它地方還沒有見過。你若發現,敬請留言。
南酸棗的葉為單數羽狀複葉互生,長橢圓形小葉
南酸棗的樹皮灰褐色,縱裂呈片狀剝落
南酸棗的果可以吃哦!
秋季,南酸棗果實成熟時,和棗子略像,但沒有真正棗那麼脆,南酸棗的果肉略發軟,似鼻涕,也稱為「鼻涕果」。果核略大,在頂端有五個孔,也被稱為「五眼果」。這怪異的孔,使得它擠身文玩界,變成手串,有時會成為忽悠凡人的器物。
南酸棗的果實(圖片來源見水印)
南酸棗的果實,也稱為「鼻涕果」(圖片來源見水印)
憑藉五眼,擠身「文玩界」的果核(圖片來源於網路)
仰望一年的樹,秋季時候,我沒有看到這棵樹的果實。心裡猜測,也許是缺少蜜蜂傳粉,也許是獨身一株,沒有小夥伴,也許是鬧市的環境,影響了它的結果。好奇心繼續爆棚!於是在某寶上搜了下,輸入「南酸棗」後,滿屏的酸棗糕、果脯,味蕾打開,唾液直涌舌根。這種果樹,在南方是一種野果,偶爾上山,打下一兩顆下來,味道酸的純正。因成熟的果易壞且酸,所以多做成各種製品,加工成各種口味的棗糕、果脯,百草味、紫蘇味、原味、辣味,一應俱全,一般在福建和江西多有生產。於是接下來,下單!味道真是好吃,剛入口時,甜酸的口味,果肉細膩,有著特殊的味道。
南酸棗果仁和酸製品
南酸棗的果實,不光人可以吃,各種動物也會吃它。比如分布在廣西靖西的東黑冠長臂猿。南酸棗對它來說可是重要的食源樹種,是它最喜歡的果實之一。這種從不下地的「蜘蛛猴」,在8月至11月,以此為食。在吞下整個果實後,果仁進入長臂猿的身體,再然後,隨著「猿糞」,播種到其它地方,完成南酸棗擴大種群的使命。植物和動物,就這樣相互依存著。
東黑冠長臂猿在食用嶺南酸棗/范鵬飛(野外拍攝,困難難以想像,僅以嶺南酸棗的影像,以此意會)
感謝馬長勇提供更多資料。
(如無註明,圖片為作者拍攝)
唯有了解, 才會關心
唯有關心,才會採取行動
唯有行動,生命才會有希望
——珍·古道爾
瀕危植物保護網路
讓我們看到、了解、關心、行動
TAG:瀕危植物保護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