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米,年輕人的第一次踩雷,流量平台的第N次教訓

小米,年輕人的第一次踩雷,流量平台的第N次教訓

金融產品不是普通商品,平台應該帶著敬畏和審慎。要不然,流量收割得來的收益,很可能金融風險反噬。

——馨金融

洪偌馨/文

1

上市不足一個月的小米,最近深陷輿論危機。而這一次把矛頭指向小米的,恰恰是小米上市背後的最大功臣——米粉。

事情的起因是小米從2017年開始在小米運動APP及VIP每日任務中嵌入P2P理財平台推薦,這些平台大部分沒能在這一波暴雷潮中倖免,於是「雷」最終不可避免地劈到了米粉們身上。

針對此次事件,小米在7月24日回應稱,公司目前正全面清查金融類的應用;並表示,應用商店不再收錄新增的P2P理財類應用,並保留所有P2P產品APP開發者的聯繫信息和證照信息,當用戶需要時提供必要的支持,及配合公安機關工商執法所需。

談及平台責任,小米認為,「作為廣告發布方,他們只需盡到審查義務。」根據招股書披露的信息,若按照小米業務條線和收入來劃分,推薦P2P產品確實屬於互聯網廣告業務範疇。

而小米自營的互聯網金融業務則是另外一條獨立的板塊,包含分期、貸款、理財(內涵基金、保險代銷)等多個產品,同時布局了支付、小貸等多張牌照(傳送門:《小米金融最全解析》)。

但如果稍稍復盤一下這次事件會發現,小米可能並沒有自己所說的那麼「清白」。

公開資料顯示,小米用戶在下載這些P2P理財APP並投資後,可以獲得會員系統金幣、增加經驗值和投資後返現的獎勵。而在許多P2P平台的介紹頁上,也特意標註專門針對小米渠道的「米粉」,或者返還小米手機、小米電視等小米產品。

於是許多米粉認為,他們是因為小米的推薦、出於對小米的信任才購買了這些P2P理財產品,而且小米平台也是產品銷售的渠道方,無論是出於哪方面的考慮,小米都應該對投資者負責。

2

如果我們還沒有那麼健忘的話,在這種導流模式下,由於資產端出現風險而引發資金端、流量端輿論危機的事件並不是第一次出現了。

2015年,一家深圳的P2P票據理財平台中匯在線爆雷,隨後,當時與其合作的新浪微財富馬上成為眾矢之的,被投資者聲討。最終新浪微財富為此次事件兜底,不僅賠掉了自己之前的全部利潤,業務也從此一蹶不振。

即便如此,流量平台對於此類合作、導流的業務依然熱情不減。

最近滴滴、今日頭條、愛奇藝、ofo先後上線了與金融機構合作的「現金貸」產品,而就在小米的P2P暴雷事件出現不久,美圖秀秀就在自己的APP上嵌入了借貸平台快牛金科的貸款產品,被媒體調侃為「不懼風險、逆流而上」。

互聯網平台們當然不是對潛在的風險一無所知,但是在利潤、業績與股價面前,誰也不能不折腰。這些平台長期虧損、盈利困難已經不需要多做贅述,美圖2017年虧損4595萬元、愛奇藝2017年凈虧損額高達37億元,能變現流量的渠道非常有限,廣告是最直接的一種。

有一些更有野心的平台在之前嘗試過自己做金融業務,但是牌照、專業的限制之下,業務並不好展開,而金融業務因利潤空間大、願意付出的獲客成本高,自然成為了流量平台的座上賓。

可是這些平台不明白的是,P2P、借貸平台等之所以願意為昂貴的流量付費,不僅是看中了用戶,更是看中了平台的品牌、口碑能夠為金融產品帶來的變相增信。

3

其實具體到流量平台合作的不同類型的公司、不同類型的金融產品,情況也有所不同。

像小米以及新浪微財富合作的P2P平台,情況較為特殊。因為P2P本身並沒有完成備案,流量平台無法通過牌照來作為準入標準。此外,流量平台以廣告商的審核方式進行盡調,不可能穿透到資產,徹底掌握風險。

不過對於投資人來說,情況卻並不是這樣。這些大的流量平台在C端天然有品牌和口碑優勢,投資人默認這些平台在選擇合作夥伴、推薦平台時會進行一道嚴格的風控、把關。

無論他們是否願意承認,他們的名字本身就是對這些理財平台的最大背書。當然,像打著「粉絲福利」、「米粉專享」,針對粉絲向的操作行為,就更帶有一種變相的增信效果。

我相信P2P平台支付的高昂的流量費用,也包含了這種溢價。

相比之下,代銷標準化的理財產品,如保險、基金,除了需要第三方銷售的牌照之外,這個市場已經十分成熟,平台導流或代銷可以獲取的費率較低。所以,大家的積極性也十分有限。

說完了理財類產品,那麼借貸類產品的風險又如何呢?尤其,今年以來,流量平台與金融機構聯合放貸的模式盛行,雖然看起來這對C端來說沒有什麼不好的影響,只是多個渠道可以獲取貸款。

但如果我們站在行業視角來看,在互聯網徵信體系尚未打通的情況下,過度發達的線上借貸渠道可能會讓用戶過度負債、多頭借貸的愈演愈烈。尤其,對於導流平台而言,它們有足夠的動力去促成借貸交易的完成。

有人說小米的P2P爆雷事件,是年輕人第一次踩雷,但絕對不會是最後一次。但我想說,流量平台的合作夥伴爆發風險,平台踩雷已經不是第一次,但也絕對不會是最後一次。

人性使然。

在這個信息泛濫的時代,你我都該珍惜原創的價值,相信優質內容的力量。

轉載請註明來源、微信號及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馨金融 的精彩文章:

從資本流向看全球金融科技市場四大趨勢

TAG:馨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