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史上最有骨氣的皇帝,死前留下一感人的遺言,上萬老百姓自願殉國

史上最有骨氣的皇帝,死前留下一感人的遺言,上萬老百姓自願殉國

古代中國崇尚儒家文學,其中要求君子要做到忠孝禮義信五個方面。而臣民對國家就,如同女子對丈夫一樣也要守住氣節,寧願為國捐軀都不能夠背叛。但是這麼多年以來,中國經歷了許多王朝的更迭,也沒見過哪一朝的臣子全都能夠在國家敗亡後以身殉國。但是下面我們要說的這個王朝,真的是讓我們見識到了什麼是真正的氣節,什麼叫做寧死不屈。我們要說的這個朝代就是明朝,明朝非常受現代人的歡迎,原因何在呢?其實就是明朝的成長史更符合主流價值觀,滿足了老百姓們對國家的期待。明朝的建立者是朱元璋,他來自於社會的最底層,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一步步成為了大明王朝的最高統治者。

像這樣的窮人翻身做皇帝的故事是很受人們吹捧的,最重要的是,整個大明王朝無論國運怎樣,都始終透漏著一種王者的硬氣和霸氣。它沒有漢唐時期和親政策的軟弱退縮,沒有兵臨城下時皇帝倉皇出逃的膽怯,它有的是鐵骨錚錚的大臣冒死直諫的正直,以及君王以身殉國的悲壯。這最好的例子就是同樣的兵臨城下,李隆基遠走四川,陳叔寶躲在井下,而崇禎選擇親手殺死自己的妃子和孩子,最後弔死在煤山上,堪稱是史上最有骨氣的皇帝。這份寧死不屈與江山同生共死的決心,不是所有人都有的。而真正讓人驚訝的,不僅僅是皇上,更是他身後的文武百官以身殉國的決絕。崇禎皇帝死後,他身邊的大太監王承恩就緊隨他而去了,而宮中其它的宮女太監根據記載,就有上千人都選擇上吊而死。

整個大明皇宮到處都是死屍,一片陰冷凄慘。明朝覆滅後,很多官員也都選擇了自殺。如范景文等九位尚書級別的大臣都是全家人集體殉國,一時間,各級大臣有數千人都隨著崇禎帝去了。大臣殉國尚是完成他們的臣子氣節,但上萬老百姓自願殉國,就是彰顯這個國家的凝聚力和硬氣了。中國從秦漢開始到隋唐,都沒有過這麼大規模的自發殉國行動,明朝算是第一個了。雖然明朝末年也出現了一些賣國投誠的漢奸,但是明朝整體從君到臣,再從臣到民所展現出來的對國家的忠誠,是其它王朝都難以比肩的。

國破家亡,唇亡齒寒,如果連國都沒有了,我們又何從談家。寧死不屈服於外敵,這樣的精神才是最能震撼敵軍的,明朝是值得我們尊敬的。崇禎帝為了不受敵軍的凌辱,保住自己作為君王的尊嚴,而選擇自殺殉國,這樣的氣節是可悲可嘆的。後來叛軍發現崇禎帝的屍首時,才看到了他手上的遺旨,崇禎帝死前留下一感人的遺言,上面寫著,「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這讓所有人肅然起敬,一個臨死都還能記著百姓的皇帝,怎麼可能不是好皇帝。所以我們就能夠理解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都隨崇禎帝死去了,只能說崇禎生不逢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閑談 的精彩文章:

太子發動政變囚禁國王,國王死前請求吃一道菜,說完菜名卻被逼死
萬里長城真的只能阻擋敵軍?中原王朝動用一妙計,讓敵軍主動求和

TAG:讀史閑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