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郭永鋒 尊法傳統意境恬淡——訪花鳥畫畫家高仕林先生

郭永鋒 尊法傳統意境恬淡——訪花鳥畫畫家高仕林先生

(一)

鑒賞古詩詞,常用到一種方法叫做「知人論世」,若是移植到鑒賞國畫中,還是很準確的,這是我跟高仕林老師幾次交談中後隱隱的感悟。

高仕林,如同林海中一棵挺拔的松柏,質樸倔強,卓然不群。與生俱來的性格註定不會隨波逐流,人云亦云,一雙睿智的眼睛昭示著他無論做人還是藝術造詣,都有自己獨特的思想和審美情趣,這樣的人在今天這個浮躁的社會,少而又少。

南郭寺,一個充滿禪境和詩意的地方,在「浴佛節」的午後,陽光是那樣的明亮,避開燒香拜佛的信男善女,在竹林掩映一角,我們不期而遇,驚詫於微信群里展示一幅幅絕倫的寫意花鳥畫的畫家,卻如此普通,沒有披肩的長髮,胸前也沒掛錘大的玉,腕上沒有捆綁的手鏈這些彰顯藝術家的標飾。也許出生於農村貧苦家庭的他,三十多年淹沒繁華城市而不忘根本;也許行政幹部的身份使他簡潔幹練;也許從來就不喜歡這些東西;當然這些都是我的猜測,也許另有原因,不管怎樣,白短袖,深長褲的他,無論怎樣都與我理想中的畫家迥然不同,這也就拉近了我和他的距離,拉近了我與藝術的距離。

(二)

縱觀高老師寫意花鳥畫,恰如三伏天喝了一碗冰雪水,舒服!為什麼呢?

帶著諸多的疑問?我走進了他簡陋的工作室,整整一個上午,在清茶的滋潤下,聆聽了三十年作畫的經驗。

首先,中國寫意畫貴在「意」。「意」就是意境,就是思想。一個畫家如果把寫意畫畫的逼真,那還不如買一台照相機去。但要真正達到這個要求,傾其一身,不斷提高繪畫修養和文化修養,增進見識,積累閱歷。動筆之前,做到「胸有成竹」,這樣方能「下筆如有神」,所以有人歸納一個成熟的畫家,功夫在畫外。正如以為優秀演員的表演,往往贏得人們喝彩,那是因為「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他先後拜過幾位老師如王驍勇、李培元,特別是著名畫家石萬齡對他成長影響更大。老人家在看了他的畫作後,沒有立即教他畫法,而是讓他潛心去練書法,練「二王」、「歐柳」,就像達芬奇學蛋一樣,每天不停地練習,對於當時一個畫畫的人來說,年輕的他百思不解,太枯燥,大約在他中途易轍去寫書法時,石老師才教他一些畫技,今天,他非常感謝石老師,讓他感悟其中的奧妙和道理。也就行里所說的「以書入畫方有境界」,他說一幅真正的文人畫必須達到「詩書畫印」的完美。像鄭板橋,如單純地看他的竹子,有時很單薄,或許一般畫家都能做到,但書法補充了畫面的單薄,加之富有思想的詩作,那麼這畫就不得了了,意境全新,把自己品格精神充分體現出來了。而當下一些畫作,書法不能與畫搭配的作品太多了。

他畢業於師範學校,當過五年教師,文化素養本來就紮實,但他沒有停止學習的腳步,背誦古詩文,研究《道德經》《易經》,鑒賞不同畫作書法。故而作畫,有思想,有意境,讓人賞心悅目的同時,激發人的審美情趣。

(三)

我總以為寫意畫,色彩艷麗著佳,其實電燈點火——不然(燃)。中國傳統寫意畫講究的是墨色,如果你第一眼看到的是顏色而不是墨色,說明畫作者的方向錯了,國畫變味了,迎合市場的需要了。正真的傳統的寫意畫,能體現畫作者高超的技法,唯有墨,而色起搭配作用,墨七分,色三分,不能本末倒置。

茶過幾巡了,高老師還殷切地添水,讓我體味茶色的濃淡和茶味的輕重。他接著說,寫意畫的墨色如同茶色,濃淡不同,其味更不同。墨有「五墨六彩」之說。(五墨是:焦、濃、重、淡、清;六彩是:黑白、乾濕、濃淡。)如能很好地使用筆墨之法,那麼一定繪畫出理想的作品來。(筆法分為中鋒、側鋒、逆鋒、回鋒、拖筆;墨法分為沁墨、積墨、破墨、潑墨、淡墨、濃墨、焦墨、宿墨)原來中國畫真講究,在這些筆法和墨法中才能體現出畫作者的情趣、性靈、思想、志向和精神,這就叫做墨韻。

中國寫意畫還講究構圖,構圖不能太滿,力求簡潔、凝練,有氣韻。構圖中一定體現畫作者的思想,否則,絕對不是好畫。一個畫家不能光低著頭畫,必須要加強理論修養,提高認識能力和鑒賞能力,才能使自己的畫作達到一定的境界。縱觀高老師作品,能看出習眾家之長,像八大山人、齊白石的韻味更足。簡練、粗放的筆墨,凝練的功力,儒雅的情懷,恬靜的畫面,不能不讓人讚歎。

(四)

還是讓我們欣賞幾幅高老師的畫作吧!

《秋韻》,畫面選取絲瓜架一角,是一幅大寫意,瓜架挺拔,如同一位農人,雖然被累累果實壓彎了了腰,但不能彎曲下去,豐收的喜悅,讓他精神飽滿,再看瓜葉,淡墨、濃墨使得葉子似乎層層疊疊,繁茂陰鬱,生機勃勃,意趣盎然。架上垂掛三支絲瓜,明暗有度,大小遠近各異,體現出層面與光度,更提神的則是架上一隻鳥,精神昂揚,仰頭鳴叫,整個畫面,妙趣橫生,展現出秋天瓜果飄香,豐收在望的景象,表現出畫作者欣喜之情。

《幽蘭圖》,左下角為近景,濃墨抒情,一叢蘭葉彰顯出生命的力度,蓬勃興旺,鬱郁蒼蒼,舒展有序。淡墨做花,嬌嫩纖柔,隨風搖曳,馨香撲鼻。中間右邊為遠景,淡淡的葉子淡淡的花,倔強地生長在懸崖上,不僅給人一種激昂向上的精神,更讓人有餘韻裊裊之感。上下左右,錯落有致,構圖精巧,留白頗多。但高老師巧妙地利用空間,題寫了蘇轍的《種蘭》詩,字體洒脫,神韻倍增。這種布局,大有板橋之遺風。似乎表達出「蘭生幽谷無人識」之憾。

《清荷》,寫意方法畫荷花,是對真實荷花的提煉、誇張和概括。畫荷花,必須把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體態大方,飄然若仙的精神表現出來,畫好的關鍵在於運筆和構圖,尤其是運筆是畫好荷花的根本。高老師畫荷花時,用鋒得當,水分適度,起落有度,快慢相宜。畫葉時鋒勢走向,水分飽滿,快慢配合,筆意連接,力求整體有韻。畫柄時用鋒快速,乾淨利落,挺拔有力。畫面的開合、阻引、緊松、錯落的組合和切割以及流露出的濃淡、枯濕、前後的搭配,使畫面產生豐富的韻律效果,從而體現出荷花的多姿多彩。更讓人喜愛的是畫下的兩尾金魚,憨頭憨腦,體態可愛。頭對著頭,似切切私語,親密無間,整個畫面寧靜和諧,充滿詩意。

《花下鳥趣》,一樹藍幽幽的牽牛花,沐浴雨露,迎著朝陽,嬌而不艷,媚兒不俗。繁榮之貌彷彿使人置身於農家小院的花園邊,親切可感。幾隻鳥,黑白相間的毛色,自然美麗如同喜鵲,姿態各異,溫順乖巧,其中兩隻猶如戀人,卿卿我我,動感十足。

高老師在畫中,對小鳥、小魚、小雞等小動物的功力,更是了得,形態逼真,恬淡靜雅,觀之可親。

文如其人,作畫依然,高老師質樸可親,思想深邃,畫作更甚!

作者簡介郭永鋒 中學語文高級教師,甘肅省作協會員,甘肅省詩詞協會會員。出版散文集《峁水鄉情》、詩詞集《藉河流韻》,與已故著名作家龐瑞琳老師主編《蘇蕙文化研究文集》。《東方散文》《海河文學》簽約作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河文學9272 的精彩文章:

楊志強 秋月春花

TAG:海河文學92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