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認慫——特朗普真打算放過伊朗?
原標題:突然認慫——特朗普真打算放過伊朗?
7月30日,特朗普在白宮與到訪的義大利總理孔特共同會見記者。當被問及是否願意與伊朗總統魯哈尼會面時,特朗普說:「如果他們(伊朗方面)想會面,那我們就會面。」他表示,不會為美國和伊朗兩國領導人會面設定任何「前提條件」,會面可以在「任何時候」舉行。
鑒於特朗普自上任以來一以慣之的對伊朗強硬立場,以及5月份時悍然退出《伊核協議》的大手筆,現在他突然對伊轉調,自然引起國際社會的一陣驚愕。
當然,反轉這種事,對特朗普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了,朝鮮問題、中美貿易戰、美歐「媾和」等等,這一系列重大問題上,特朗普都有這種「不著調」的表現。
當然,所謂「不著調」,僅僅只是調侃罷了。特朗普雖然狂,但在施政方面,它其實還是自有一套邏輯的。所謂「不著調」,從本質上看,都是其執政理念下,對政策的一種戰略或者戰術調整罷了。
那麼,對伊朗這一波,特朗普又是在打什麼主意呢?
在雲石君看來,特朗普的這次調整,應該並不是戰略層面的對伊轉向,而更多的是根據當下形勢,所做的一種技術性操作:
關於特朗普為什麼要搞伊朗,雲石君在之前的《》中已有分析,此處不加累述。而在搞伊朗的套路方面,特朗普的鬥爭策略還是很清晰的:
首先,通電全球,禁止各國進口伊朗石油,從根子上斬斷伊朗的經濟來源——鑒於石油對伊朗經濟的重要意義,一旦這個主要來錢渠道被斬斷,伊朗經濟勢必大受打擊,進而引發民眾不滿,激起社會動蕩。
與此同時,特朗普大打民主派和人權派;要求伊朗改進所謂對待民眾的方式、減少"邪惡行為"。
這就是釜底抽薪了。眾所周知,伊朗長期奉行政教合一的體制,民權乃至治權都被教權高度鉗制。在所謂西式普世理念的長期蠱惑下,伊朗民眾,尤其是年輕人,一直對體制有著不滿情緒。之前《伊核協議》簽訂,伊朗有了錢,經濟逐漸變好,民怨自然會相應減少;但現在伊朗重新被制裁——這意味著政府可以掌控的資源也相應緊缺,對社會的控制力會減弱。
而經濟走下坡路的過程,又會使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這時候特朗普再把制裁與「人權」、「民主」掛鉤,擺明了就是要藉此來加劇伊朗民眾對體制的不滿。這種經濟與意識形態的雙重衝擊,伊朗政權的內部承壓會嚴重加劇。而與此同時,隨著沙特、伊朗的交惡,以及美國自身施加的壓力,伊朗的外部麻煩也會加大。這種內憂外患的格局只要能長期持續下去,伊朗政府就會陷入困境。
這套邏輯本身倒也沒什麼問題。但在實施中,還是有些現實問題:
首先,對伊朗的制裁,幾乎遭到除了以色列、沙特之外,全世界的一致反對。畢竟《伊核協議》是安理會五常和德國一起背書的。現在特朗普說廢就廢,中、歐、俄肯定就不答應。而其他的次級大國——印度、日本本身也都是石油進口的大戶,現在一大石油來源就被美國活生生斬斷,油價眼瞅著就這麼被推高——美國現在作為能源輸出國當然開心,印、日內心當然也會不爽了。
當然,這個不是關鍵——畢竟當年美國捆綁全球制裁伊朗時,大家也同樣是一百個不樂意。但美國憑著自己的實力,也就硬把這事兒給推了下去。
只是今時不同往日。現在特朗普強推貿易保護,已經和全世界主要工業國都搞僵了關係,這種情況下,再想逼大家就範,就沒那麼容易了。
首當其衝的就是中國。中國以前之所以要服從美國的制裁勒令,除了本身實力不濟之外,一大原因也是出於維護中美關係的考慮——畢竟中美保持良好關係對中國的重要意義,遠非伊朗的一點石油可比。
但現在,中美貿易戰打的熱火朝天,兩國關係已經拉到這個份上——這意味著美國在伊朗問題上約束中國的籌碼已經大不如前,現在還要想讓中國像以前歷次制裁時那樣老實就範,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歐洲也是一樣。伊核問題上歐洲的積極性比中國還要高——畢竟要是真把中東又搞亂,歐洲面臨的可不僅僅是投資損失和石油進口來源減少,更重要的是恐怕又有一大波難民在路上。歐洲現在已經被難民坑的是七葷八素,絕對不想中東再出什麼大亂子了。
所以,特朗普對伊朗這麼搞,對歐洲可以說是當頭一棒。本來貿易戰的事兒,歐洲與美國就已經大為離心,雖然上周容克與特朗普在華盛頓勉強握手言和,但裂痕已經產生,何況這次媾和到底能不能落地眼下都不好說——畢竟除了作為帶頭大哥的德國,歐盟自法國以下,對這次握手可以說是罵聲一片。這種情況下,很難想像歐洲還會在伊朗問題上再屈從於美國。
中、歐之外,俄羅斯自不必說,印度其實也是很有不滿——只是說它家的實力,還不足以跟美國正面開杠罷了。這麼算下去,除了日本打脫牙活血吞,必須積極配合美國外,其他的檯面上大國,都對特朗普的恢複製裁極為抗拒。
這就形成了僵局。當然,如果特朗普非要強逼各國屈從,也未必不能做到。但這意味著美國將為此消耗更多的政治資源,與各國的關係將變的更為惡劣。而如果不強逼,允許各國談條件,在對伊禁運方面有所保留的話——這個保留程度肯定比幾年前奧巴馬政府時要高的多——那所謂的制裁,就更成了笑話。
當然,如果特朗普真能憑此一舉將伊朗玩死,那拼著政治資源消耗,強逼各國就範或許還算值得。但問題是,玩死伊朗擺明了是不可能的。《伊核協議》達成前,美國制裁了伊朗幾十年,雖然也確實把伊朗整的慘,但政權卻一直屹立不倒。以前幾十年都辦不到的事,現在一個重新制裁就想辦到,這根本是想都不要想。
當然,特朗普還有一個選擇——就是直接下場,出兵跟伊朗開干。但這樣一來,美國的麻煩就大了。
以美國的武力,摧毀伊朗政權不是什麼大問題,但難就難在,美國收不了場。一旦美國攻打伊朗,等於是陷入了一個大漩渦,在國家民族主義和伊斯蘭宗教情結的激發下,整個伊朗、甚至整個什葉派都會視美國為死敵——如果美國打完就跑,那不出意外伊朗會出現一個更激進、更極端反美的新政權。可如果美國想消化吸收——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的殷鑒就在前頭——這種大坑,連滿滿普世情懷的奧巴馬都知道要趕緊脫身,特朗普這麼愛錢如命的人,又豈會去趟這種渾水。
對特朗普來說,最好的結果,就是想辦法逼伊朗服軟。但幾番交手下來,伊朗對外堅決拒絕服軟;對內則繼續大力鼓動國家民族主義和伊斯蘭情結,用文明和國家的衝突來應對美國的普世價值攻勢。所以想短期內搞定伊朗,幾乎不大可能。
這就很尷尬了,到年底,美國劃定的禁止進口伊朗石油的最後期限就會到來——到時候要麼各國死抱著《伊核協議》,就是不從;要麼就是美國被迫做出更多的妥協,把之前提的要求大打一個折扣。無論是哪一個,都會讓美國和特朗普很難收場。
這種情況下,改變下策略本身也就順理成章。畢竟伊朗本身也不想被美國制裁——不管嘴巴上怎麼強橫,真被制裁的滋味也是不好受的。所以直到現在,它也沒有退出《伊核協議》,而非一頭埋進重新研發「核電站」的老路——這意味著它依然有與美國媾和的意願。既然如此,特朗普完全有必要,也可以改變下博弈策略,通過向伊朗釋放一下善意,探尋伊朗的底線。
對特朗普自身而言,這種做法既能夠對世界各國有個交代——畢竟反對制裁的聲音太過強大;現在釋放一下善意,起碼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一下其他國家的反感。
此外,現在釋放善意,也能夠化解一下自己可能面臨的政治風險——如果特朗普的強硬政策持續到年底依然啥效果都沒有,這在政治上是一個明顯的失分,不利於其中期選舉。
現在釋放善意,最後能不能達到讓伊朗屈服的目的且不說,首先這態度,就可以給自己在政治上起到避險的效果——伊朗要是不接招,那特朗普完全可以將局勢緊張的責任歸咎到對方頭上——只要能夠加重國民對伊朗的厭惡,自己對伊強硬政策就能夠得到充分的理解;伊朗要是接招,那也沒啥,打著尋求和平的名頭去談就是了,反正只要不談崩,拖過中期選舉,自己也就有了進一步的轉圜餘地。
這是對美國和特朗普來說的。而對伊朗國內輿情,特朗普的這種善意釋放,也能起到一種催化。畢竟制裁陰影風險下,伊朗民眾的恐懼和擔心是無法消除的。
以前,伊朗政權可以通過煽動民眾的對美仇恨,來化解經濟制裁導致的民眾對政府不滿增加。現在特朗普主動釋放善意,伊朗政權要是不接招,或者依然持對美強硬態度,這就會讓他自己面臨很大的內部壓力——民眾會將國家與政權切割開來,認為伊朗政權這是為了保護自己政權利益,而無視國家受損失,民眾遭受痛苦。這樣伊朗政權內部維穩的壓力就會加大。而伊朗政府要是接招,鑒於國民對制裁解除的熱切期盼,伊朗政府在面對美國時,其手頭的籌碼也要小一些,美國謀求利益最大化的空間,也由此更多了一分。
總而言之,特朗普的這次的對伊善意,實際上是攻守兼備,綿里藏針,既可以一定程度上摘清自己,又能夠軟化國際輿論的不利態勢,並對伊朗內部輿情發酵起到一定催化作用。
那麼,面對特朗普的這套以退為進,伊朗又該如何應對呢?它究竟最後是會選擇妥協,還是繼續死抱著《伊核協議》不放手,將美國承認《伊核協議》作為重啟對話的前提?,雲石君在《海外風雲1864:美伊博弈——最終路在何方》一文中繼續解讀。
本文為雲石海外風雲系列1863節。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關注本微信公眾號,持續收看全部雲石君原創文章。
※當G7變成6+1——西方列強為什麼不能擺脫美國?
※為什麼俄羅斯歷朝歷代都特別喜歡擴張領土?
TAG:浪子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