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不淹解放軍,淹國軍!不是神劇,對此國共兩軍都無解
1947年6月,劉伯承率領12萬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一舉突破了國民黨軍的黃河防線,兵分三路,千里躍進大別山。蔣介石派出大軍尾追,企圖圍殲。
過了汝河後,大軍又面臨淮河的阻攔。
劉伯承於是派六縱18旅一夜一個急行軍,於第二天拂曉,突然兵臨息縣城下,然後立即攻城。
18旅只花一個多小時,就拿下了息縣縣城。
他們一進城,城內的守軍——保安團立即撒腿就逃跑。解放軍戰士從城北攻進去,追著保安團的屁股往城南打。
息縣城南,就是准河,保安團的團丁們被追急了,無路可逃,一個個「撲嗵撲嗵」,下餃子一般,往河裡跳。
哪知淮河正在漲潮,水很大很急,落水者在河中拚命掙扎,不是被沖走就是被淹死。戰士們趕到淮河邊時,河面上只若隱若現地浮著幾隻腦袋……
戰鬥結束,18旅打掃戰場一統計,打死一百多,俘虜二三百,其他一半不見了——都被淮河水淹死,到水龍王宮去報到了。
第二天,劉鄧大軍主力來到了淮河邊。
這時,敵兩個兵團正隨後追來,85軍已接近彭店,與解放軍阻擊部隊在血戰。
追兵將至,大軍必須馬上渡河。
可是,部隊只找到幾隻船,渡河太慢,大軍擁擠在河邊待渡。怎麼辦?劉伯承十分著急。參謀長李達怕出危險,勸他先渡河去,自己準備想辦法架設浮橋。
劉伯承不走,問道:「能不能徒涉過河?」
「不行。僅僅在一天前,淮河淹死了息縣保安團四五百人。」李達說,「你快過河去。」
劉伯承仍不甘心,拄著一根長竹竿,沿著河堤從下游往上走,邊走邊把竹竿探進水裡,測試水的深淺,想找到一個能徒涉的地方。
突然,他睜大了眼睛:岸邊一匹正在飲水的馬,嘶鳴著掙脫韁繩,往水裡跳,馬夫一驚,拚死拽住韁繩,想把馬拉回來。但那馬瘋了似地,「咴咴」叫個不停,硬是往河心衝過去。結果,馬夫也被它一步步拖到了河心。奇怪的是,就這樣,馬夫和馬都平平安安到達了河對岸——淮河落潮了。
劉伯承睜大眼睛看著這一幕,突然大叫:「快!告訴李參謀長,不必架橋了!下令各部隊開始徒涉!」
於是,大軍連人帶馬立即徒涉,把船隻讓給運送機槍、大炮等重武器。
經過幾個小時的強渡,大軍全部過了淮河。當最後打阻擊的17旅官兵跑過來,剛渡過淮河時,敵85軍也追到了河邊。他們立即學著解放軍的樣子,開始徒涉。
誰知才過去不到一個連,後面的官兵就被河水一個個捲走了。
敵軍工兵急忙將水文標杆伸進河中,眼睜睜地,水漫過一格又一格水文標線。
淮河又漲潮了!
河水一落一漲,簡直就是天意!敵85軍軍長何紹周來到河邊,望著越漲越高的淮河水,不由跌足長嘆:
「天助劉伯承也!」
劉鄧大軍徒涉淮河的奇事,後來被許多人記載在回憶錄中。可是,為什麼會如此之巧?誰也無法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