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千歲厭世,去而上仙」,帶你領略詩人郭璞筆下的神仙世界

「千歲厭世,去而上仙」,帶你領略詩人郭璞筆下的神仙世界

道教之音網站現誠聘編輯,歡迎垂詢,一同傳播道教正能量。

03:12

遊仙詩是道教文學的重要載體和表現形式之一。它以遨遊仙境為主題,其創作跟中國古人的神仙情懷分不開的,在先秦《莊子》《山海經》等典籍當中就有了餐風飲露的神人、不死葯、不死國、不死民等;甚至於文字產生之前,我們先人就有了關於神仙的渴望。

在遊仙詩的創作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隱逸情懷。著名的詩人郭璞作《遊仙詩·其二》,即以一位居山修行的道士起筆,猜測他正是傳說中的仙人鬼谷子,讚美他的居所「雲生梁棟間,風出窗戶里」。接著,詩人表達了對高士許由和弱水宓妃的仰慕之情,慨嘆「蹇修時不存,要之將誰使?」蹇修是伏羲的臣子,屈原在《離騷》言:「吾令豐隆乘雲兮,求宓妃之所在。解配纕以結言兮,吾令蹇修以為理。」以蹇修為媒,可以和仙女宓妃進行交流。如今蹇修不存,自己要如何得見仙人呢?求仙學道之情,躍然紙上。在其後的詩篇中,詩人多徘徊在「靜嘯撫清弦,放情凌霄外」的仙游與「臨川哀年邁,撫心獨悲吒」的現實兩極之間。

註:隱逸,是道家永恆的主題

在《遊仙詩·其六》中,詩人則筆鋒一轉,集中筆力為讀者展示了一個仙人林立的奇幻世界:

雜縣寓魯門,風暖將為災。

吞舟涌海底,高浪駕蓬萊。

神仙排雲出,但見金銀台。

陵陽挹丹溜,容成揮玉杯。

姮娥揚妙音,洪崖頷其頤。

升降隨長煙,飄颻戲九垓。

奇齡邁五龍,千歲方嬰孩。

燕昭無靈氣,漢武非仙才。

雜縣是傳說中海鳥的名字,又名爰居。為躲避海上的颶風而寓居在魯國的城門之下。吞舟之魚也湧出海底,海上的風浪竟要漫過了蓬萊仙島。前兩句相互成對,描繪了大災將至的恐怖景象。對比之下,神仙世界卻是一派祥和清平:仙人排雲而上,來去玉樓金闕之間。仙人陵陽子啜飲丹溜,容成子手揮玉杯。嫦娥仙子歌詠仙樂,洪崖先生點頭微笑。仙人們乘雲煙升降,逍遙九天之上,他們年逾千歲,卻貌若孩童。可惜歷史上愛好仙道的燕昭王、漢武帝之輩不能遠離嗜欲,非是修仙的良才。

詩中風災之慘和仙境之樂分別對應著入世和修道兩條路,極具鮮明的象徵意義,詩人郭璞作為一名道教徒,對時人的規勸之意已溢於言表。

再如《遊仙詩·其七》中,詩人以「寒露拂陵苕,女蘿辭松柏。蕣榮不終朝,蜉蝣豈見夕」為喻,說明凡人與神仙在壽命、見識等方面有著本質性的差異,不當以凡人之見來忖度神仙世界,因為在神仙看來,「東海猶蹄涔,崑崙螻蟻堆」。所以,明智之人應當積極尋求神仙長生之法,郭璞在詩中告訴世人「圓丘有奇章,鐘山出靈液」,為凡人提供了成仙的可能以及「王孫列八珍,安期煉五石」的典故,論證凡人可以修道成仙。

在《遊仙詩·其八》中,郭璞以「明道雖若昧,其中有妙象」來增強人們修道的信心,並告誡人們不要猶疑不前,「希賢宜勵德,羨魚當結網」!

雖然郭璞一生的行事終未超出現實、脫離仕途,但這不代表他放棄了自己的信仰和修道的實踐,在詩組的第十首詩中,詩人透露自己尋仙多年終於有所感應:

璇台冠昆嶺,西海濱招搖。

瓊林籠藻映,碧樹疏英翹。

丹泉溧朱沫,黑水鼓玄濤。

尋仙萬餘日,今乃見子喬。

振髪睎翠霞,解褐禮絳霄。

總轡臨少廣,盤虯舞雲軺。

永偕帝鄉侶,千齡共逍遙。

璇台高聳在崑崙之巔,下窺西海之濱。此地有瓊林碧樹,丹泉黑水,無疑是處色彩絢麗的奇幻仙境。詩人感慨自己尋仙近三十年,終於得見了仙人王子喬。二人一同對著丹霞絳霄虔心禮拜,系馬於少廣山下,雲車環繞著飛舞;相互訂約為遨遊帝鄉的伴侶,千載同游。有了這次的感應後,郭璞對自己的終極歸宿似乎有了確定地認識:「吐納致真和,一朝忽靈蛻。飄然凌太清,眇爾景長滅」,詩人棄世之後,是要重返太清仙境的。

綜觀郭璞的這組遊仙詩,詩人筆下的對比是鮮明的,一方是富貴可求卻暗藏危機的現實世界,一方是歷經隱遁探尋而方可得見的神仙世界。在神仙世界中沒有憂愁、沒有兇險,短暫的、不確定的生命回歸安寧與永恆,是詩人理想的象徵,也是安放詩人靈魂的信仰歸宿。

「千歲厭世,去而上仙。乘彼白雲,至於帝鄉。」(《莊子·天地》)似乎早在南華真人莊子那裡就已先知先覺地點明了後世詩人的「遊仙」之路。遊仙詩所展示的神仙情懷和道教長生信仰為古人在仕與隱、凡與仙、短暫與永恆之間提供了必要的張力,讓他們對待現實世界中的榮辱遭遇都能夠更加從容。

(道教之音原創,轉載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之音 的精彩文章:

共習《玄天上帝報父母恩重經》,感念眾生父母慈悲
通過自己的努力,換取想要的未來

TAG:道教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