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千古奇冤!歷史上三個著名的歷史人物,因一場誤會引發的人命案

千古奇冤!歷史上三個著名的歷史人物,因一場誤會引發的人命案

對於「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這句話,我們經常掛在嘴邊,卻鮮有人知道伯仁到底是怎麼死的,是為誰而死?

查閱典籍,我們知道這句話出自《晉書》。其中說到:「導執表流涕,悲不自勝,告其諸子曰:「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負此良友!」關於這句話的背後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我們不妨看看,一窺究竟。這個故事涉及到東晉歷史上三個著名的歷史人物,即王敦、王導和周顗。伯仁便是這個周顗的字。

03:12

王敦,我們都知道,是東晉歷史上有名的權臣。所謂「王與馬共天下」,可見其氣焰囂張。自從祖逖死後,王敦自恃文韜武略無人能及,想到自己為東晉立下汗馬功勞,便逐漸有了不臣之心。他對於朝廷的命令也是陽奉陰違,有時甚至明確提出反對。對於這種情況,晉元帝感到如芒刺在背,大有欲除之而後快的心思,無奈自己力不從心,只能聽之任之。當時晉元帝寵信劉隗、刁協二人,對他們言聽計從。這下可把王敦惹毛了,心想,自己在戰場上拼死拼活,反倒不如這兩個耍嘴皮子的。於是便提了兩萬精兵向金陵進發,聞訊後,晉元帝及朝廷百官大驚失色。

當時,劉隗向晉元帝進言,讓其將王氏一族滿門抄斬以絕後患。晉元帝左思右想,覺得王氏一族,盤根錯節,勢力極大,不可如此驟然行事,便沒有聽從劉隗的建議。這件事傳進了王導的耳朵里,嚇得瑟瑟發抖,立刻進宮向晉元帝表忠心,說自己和王敦不是一夥的,如果王敦膽敢造反,自己一定會大義滅親的。此後,一連數日,王導帶著家人進宮去向晉元帝表明自己的立場。

一天清早,王導早就在宮前等待皇帝召見。這時周伯仁在他面前大搖大擺的走過,被皇帝宣進宮去了。王導對伯仁說:「博仁兄,您一定要在皇上面前美言幾句,說我王導和王敦不一樣,對晉室忠心耿耿,絕無二意。」不料,伯仁根本沒有理他,徑直向裡邊走了進去。伯仁面見到晉元帝後,沒說別的,對王導極盡讚美之詞,幫他求情擔保他絕對是忠貞不二。不久後,伯仁退了出來。王導又向他打招呼,不料伯仁頭也不回,一路揚塵而去。回到家中,伯仁連夜上書,為王導辯護,言辭極為懇切,讀罷足以令人潸然淚下。

王導看見伯仁對自己這副態度,覺得他肯定在皇帝面前說了自己的壞話,於是對其懷恨在心。

說起這個王敦,不愧是久經沙場之人。這時一路打進了建康城,劉隗、刁協二人根本抵擋不住。進了建康城後的王敦,此時可謂是權勢熏天。於是開始大開殺戒,將刀口對準了那些曾經反對自己的人。這個周伯仁恰在此行列,周伯仁是當時的大才子,在朝野間頗有名望,王敦的堂弟王彬痛哭流涕,勸王敦不要殺周伯仁。但王敦根本不聽,當即就令人將其斬首。

第二天,王導可以正常上朝了。他神氣活現的走入朝廷,看見了伯仁曾經為自己求情的奏章。頓時明白,這個周伯仁雖然表面上對自己不理睬,其實一直幫助自己開脫罪名。如今,伯仁死了,雖說不是自己親手害死的,但自己也難逃干係。如果自己當初拼盡全力幫他求情,他也許就不會死了。

王導反覆念道:「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此後這句話便成為千古名言,指自己雖然沒有親手殺死對方,但對方的死和自己有不可逃脫的干係,是自己間接殺死了對方!

作者:東園公,魚羊秘史簽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羊密史 的精彩文章:

尉遲敬德本是「俘虜」,李世民為何對他如此信任?玄武門之變沒有他結局或將改寫!
穿越「食」空,看舌尖上的中華大地

TAG:魚羊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