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場雪崩似的人口坍塌?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全球第一 該如何應對

一場雪崩似的人口坍塌?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全球第一 該如何應對

03:12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

中國老年人口比例嚴重超標,自2000年開始我國便已步入老齡化社會,並且正在朝著深度老齡化社會快速邁進。「銀髮潮」將對我國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什麼是人口老齡化?人口老齡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壽命延長導致的總人口中因年輕人口數量減少、年長人口數量增加而導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應增長的動態。根據1956年聯合國《人口老齡化及其社會經濟後果》確定的劃分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佔總人口比例超過7%時,則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而1982年維也納老齡問題世界大會則確定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例超過10%,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進入嚴重老齡化。

再來看我國的人口數據。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共24090萬人,佔總人口的17.3%,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15831萬人,佔總人口的11.4%。可見,中國老年人口比例已經嚴重超標。而更讓人震驚的是:中國不光老齡人口數量超兩億排名世界第一,人口老齡化速度也是第一!

一、人口老齡化會帶來眾多的社會和經濟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崛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中的重要增長動力是人口紅利。然而從1990年開始,中國的生育率就已低於人口正常更替所需要的水平,2000年便步入老齡化社會,並且正在朝著深度老齡化社會快速邁進。與發達國家的老齡化不同,中國的老齡化是未富先老,中國的人均GDP尚處於世界中等水平,在經濟能力、制度建設和思想意識上都未做好充分準備。

1. 人口老齡化影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本身就是社會的弱勢群體,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老年群體自身的免疫功能也會逐漸下降,生理機能開始退化,會出現各種老年群體中常見的疾病。另外,由於老年人自身健康狀況和社會角色的改變,常容易產生悲觀、抑鬱、孤獨和焦慮等一系列不良心理和情緒,而如今的家庭結構模式越來越趨於小型化,子女忙於工作無心照料在家的老人,更別說是精神上的交流,因此,很多老年人精神狀態比較差,需要社會的關心和理解。

2. 人口老齡化使家庭養老問題突出

在人口政策等綜合作用下,我國人口出生率不斷下降,家庭規模不斷縮小,家庭結構不斷小型化。如今的家庭結構模式大多數為傳統的「4-2-1」家庭,即四個老人,夫妻雙方,一個孩子,意味著兩個子女要承擔贍養四個老人的義務,使原本可以提供家庭養老的子女一代不斷減少,這無形中加重了家庭成員的養老負擔。在城市化背景下,迫於生活壓力,年輕人照顧老人的時間、精力減少;人口流動加速,小城鎮和農村地區留守、空巢老年人數量快速增加,老年人遠離青壯年的日常生活圈,家庭養老功能名存實亡。

3. 人口老齡化加重了我國經濟負擔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加快,老齡人口的供給支付額度對人口比例較小的青壯年形成極大的壓力,社會財富創造與現代化建設無法滿足老齡人口的快速發展需求。從而導致經濟發展與人口老齡化問題產生較大的矛盾,特別是在經濟欠發達區域,經濟發展無法滿足老齡人口的撫養需求,很多地方財政出現赤字。從實質上來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並不是社會經濟壓力的決定因素,但老齡人口保障必須有著充分的經濟基礎和社會資源。但我國當前的情況仍不具備足夠的經濟基礎和社條件,所以老齡化問題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壓力。相關學者預測,我國在未來40年內會達到人口老齡化高峰,也是經濟壓力的高峰期,社會發展會受到空前的壓力。

4. 人口老齡化影響社會的穩定

城鎮化進程促使我國農村的勞動力不斷轉移向城市範圍,大量人力資源的聚集雖然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城市缺乏青壯年群體的不足,但同時也給城市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資源緊張、就業壓力、社會保障等各個方面都受到較大的衝擊。同時由於農村生產力的大量轉移,使農村生產力日漸匱乏,從而呈現出嚴重的空巢現象,很多農村老齡人口缺乏生產能力和生產技能,經濟收入極其微薄,加之老年人口基數的不斷增大,我國農村社會保障的不到位,很難有效解決農村老齡人口的贍養問題,從而導致社會貧富階級矛盾的加劇,造成社會公共安全和農村社會穩定潛在的威脅。

5. 人口老齡化對傳統文化的影響

我國文化自古推崇孝道,百善孝為先,孝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極其濃重的尊老思想。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劇,獨生子女在贍養、關懷老人方面普遍存在著力不從心的情況;加之現代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的生活壓力逐漸增大形成普遍的物質至上的價值觀,導致養老從以往的「用心」逐漸轉變為「用錢」模式,傳統家庭觀念中贍養父母的思想逐漸轉變為用物質、金錢供養老人的思想。這種情況的普遍存在使我國傳統文化中「孝」的精髓與經濟資源掛鉤,導致我國5000年的「孝道」文化逐漸歪曲、遭受極大的挑戰。

二、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形成的原因

造成中國人口老齡化加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有兩個方面:

1. 長期以來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出現的較低生育率。為了控制人口過快增長,減輕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的壓力,自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由此大大降低了全社會的生育水平。

從老齡化社會進入老齡社會,法國用了115年,英國用了47年,德國經過了40年,而日本只用了24年,速度之快非常驚人。中國將在2024年至2026年前後進入老齡社會,速度與日本大體相同。

2. 另一方面是經濟的快速增長、科學技術的進步,人民醫療條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在健康和長壽方面已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人口壽命大大延長。

據國家衛計委的統計數據,2017年我國出生人口為1786萬人,遠低於之前2007萬人的預測值,比2016年的出生人數還要少63萬人。

實施獨生子女政策的這30多年,也是中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和社會快速轉型的40年。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長率在這個期間持續走低,總和生育率在90年代中期已經低於更替水平(每個婦女一生生育2.1個子女),此後長期徘徊在1.5左右,成為世界上生育水平最低的國家之一。人口的預期壽命則在此期間穩步上升,從1982年67.8歲增加到2017年的76.4歲。就一個國家而言,人口老齡化的主要動因是出生人口的減少和以人口壽命延長為標誌的老年人口的增多。中國在改革開放的這40年間完成了人口轉變,人口年齡結構開始了老齡化的進程。

那麼2018年中國人口走勢將如何呢?中國放開二孩政策,能否拯救人口下滑的趨勢呢?中國人口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翟振武表示,全面兩孩政策一定程度上能夠使人口老齡化的步伐有所放緩,但是不會從根本上扭轉我國人口結構日漸老化的趨勢。全面兩孩政策並不會影響未來60年內我國老年人口的數量規模,因為這一時間段內老年人數量的變化,取決於目前1至60歲的人。

三、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緊迫性

1. 我國人口撫養負擔正逐步加強

2015年的時候,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就已經超過了2.22億人,60歲以上人口所佔總人口的比重達到了16.15%,預計在2020年,老年人口將會突破2.5億人,屆時60歲以上人口所佔總人口的比重將會達到17.17%。預計在2025年,60歲以上的人口將會突破3億人,中國也將成為超老年型國家。可以看出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已經迫在眉睫,老年人口所佔總人口的比重,已經遠遠超過了國際通用的老齡化標準。

2. 老年人口分布不均 老齡化呈現轉移趨勢

眾所周知,我國人口眾多,各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異較大。與此同時,人口老齡化發展形勢也表現出明顯的區域不平衡性。從地區分布來看,東部和中部地區的人口老齡化形勢相對嚴峻,西部地區的人口壓力相對較小。從時間走勢來看,東部地區人口老齡化正逐漸向中部和西部地區轉移。

3. 未富先老跡象顯現 經濟發展壓力增強

從國際上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和人口結構變化來看,大部分國家都是在物質財富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後,才開始進入到人口老齡化階段,相應地這些國家有足夠的財力來解決老年人的養老問題。而本世紀初我國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時,物質財富積累則相對不足。

4. 人口老齡化的巨大壓力 考驗著規劃養老的能力

養老除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之外,還需要大量的適合老年人心理、醫學等諸多方面的專業護理服務。未來養老的發展應該是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逐漸走向社會化,變家庭養老為社會養老。儘管機構養老在中國老年福利服務體系中處於補充地位,但其作用卻是相當大的。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特別是人口老齡化、家庭小型化、農村城市化,人民群眾對於養老服務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現有的養老設施總量很難滿足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

不僅如此,由於養老服務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從業人員的職業化建設滯後,中國現有養老服務隊伍遠遠不能適應養老事業發展的客觀需求。

四、解決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對策分析

1. 實行與人口協調發展的經濟戰略

要統籌處理好社會經濟發展與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關係,將人口老齡化問題作為重大的經濟問題,實行與人口老齡化問題相協調的經濟發展戰略。其一,實施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提升社會生產力,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作用,通過提高生產力來對沖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其二,拓展新的經濟發展方式,通過調整經濟結構、壯大實體經濟、促進居民消費等方式來不斷適應人口老齡化問題對社會經濟的衝擊。不斷完善老齡社會條件下的消費需求機制,完善社會保障的各項制度,最大限度滿足老齡人口的消費需求,提升當前社會條件下的經濟驅動力。

2. 建立健全有關老齡人口的社會制度

協調社會發展與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關係要將建設理想老齡社會納入我國社會發展的總體戰略中,高度重視人口老齡化與社會勞動力結構變化的問題,改革勞動就業制度,統籌處理社會就業與養老之間的矛盾;不斷完善退休制度,加強老齡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結合年齡平等原則,對收入分配製度加以改革,逐步提升老齡人口在社會財富、機會及權利等方面的分配;建立科學的代際利益協調、權益保障、矛盾處理機制,不斷推動社會各個年齡群體平等分享社會資源、共享社會利益、共擔社會責任。不斷完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建立與老齡社會發展需求相符的養老、醫療等保障制度,不斷推進社會公共服務結構優化,完善老齡人口生活料理、精神慰藉、疾病護理等老齡服務體系。

3. 完善核心價值體系 倡導年齡平等文化

在文化發展方面,應該將老齡社會建設納入人文發展戰略中,構建老齡社會的新文化。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力倡導年齡平等文化,宣傳新的價值觀。通過現代各種媒體、自媒體渠道,在全社會範圍內大力宣傳傳統道德文化,提升全社會敬老、愛老、助老的孝道文化。同時要提倡家庭養老的重要方式,構建老齡社會的新型文化體系。

4. 轉變人口老齡化問題的觀念 加強對老年人的精神關懷

在對待人口老齡化這一問題上,我們首先要轉變觀念,我們要辯證面對這一客觀社會現象而不是敬而畏之。社會在滿足老年人物質生活的同時,更應該關心關懷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注重老年人身心健康。一是各地相關部門應加大資金投入,為老年人提供較好的精神娛樂場所,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讓其在與不同人群的交流中體會樂趣,從而排解空虛寂寞的情緒;二是建設老年大學,為老年人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提供平台,使老年人在活動和學習中認識同齡人體會其中的快樂;三是定期組織老年群體開展形式多樣的娛樂活動,通過琴棋書畫、戲劇、歌舞團等活動讓老年人修身養性,充實精神生活;四是醫護人員為老年人提供情感支持,開展心理諮詢,醫護人員在服務老年人群的過程中,對待老年人要更有耐心和愛心,站在老人的角色為他們著想,理解他們的痛苦,主動與他們溝通交流,傾聽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更要在肢體和語言上表達出對他們的尊重與關懷。積極開展老年群體活動,幫助老年人樹立積極、樂觀的心態,解除他們精神和內心負擔,通過這些方式豐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好的增強了他們的社會歸屬感。

5. 建立健全醫療保障制度 加強對老年人醫學人文關懷

隨著老年人年齡的增長,身體抵抗力下降,多數老年人深受疾病的困擾,因此,醫療保障對於老年人是一項重要的保障措施。一方面要完善醫療福利保障,降低藥品價格,讓老年人看得起病;另一方面,對老年患者要更有耐心。老年患者的疾病主要是慢性病,不僅治癒率低,而且病程長,經常會伴有功能性方面的問題,所以更需要醫護人員長期的醫療照護。同時對老年人的醫療保障,不但要為其提供醫療技術的指導,更要為其提供情感和心理上的支持與安慰,真正去關懷關愛老年人,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醫療機構人員更需要加強對老年群體健康知識的宣傳,以老年群體常見病為主要內容,更具針對性向老年群體普及老年保健和衛生科學知識,加強對他們的健康指導。同時積極向老年人講解相關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和治療,對他們的生活行為也要進行適當的干預,從而加強對老年人醫學人文關懷。

6. 多方面籌集養老保障資金,實行新型養老保障制度

我國應充分發揮財政的再分配功能,根據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增加養老補貼,加大對老年福利的投入。鼓勵地方對經濟困難老人和高齡老人,給予適當的家庭補助和高齡津貼。同時要支持社會力量成立養老服務機構,整合地方資源,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向養老服務業的投入。可以採取以國家、集體、社會、個人等多渠道相結合的籌資模式,以各種方式加大養老服務機構的興辦,為老年人群提供更加全面、便捷以及高水準的養老福利機構。此外,要鼓勵社會資本成立更多公益慈善養老基金,充分發揮慈善組織作用,發揚尊老、敬老、愛老、養老的傳統美德,切實凝聚社會的力量,提高老年群體的生命質量和生活品質。

7. 開發老年人力資源 提倡老年人自養。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其精神面貌以及身體素質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時由於現在老年人退休年齡較低,所以許多已經退休的老年人仍具有勞動能力。老年人對待工作認真堅韌,具有多年的工作經驗,甚至有些老年人的工作能力比大部分年輕人還要強,是社會不可缺少的資源。因此,應大力發掘老年人力資源,鼓勵老年人為社會發展繼續作貢獻。對於身體素質較好並願意從事新工作的老年人,應當為其提供機會,在增加其經濟來源的同時減輕社會壓力。

8. 完善老年福利的法律保障 真正保障老年人各項權利

老年群體本身就是社會的底層,他們是弱勢群體,老年人沒有固定的經濟收入來源,生活上的自理能力也較弱,他們有權利得到社會的關心和照顧。《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是我國目前保護老年人權利的根本大法,新《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三條規定:「國家保障老年人依法享有權益。老年人享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有享受社會服務和社會優待的權利,有參與社會發展和共享發展成果的權利;禁止歧視、侮辱、虐待或者遺棄老年人。」新法的修訂從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老年人的基本權利。而除2015年重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之外,我國就沒有另外關於保障老年人基本權利的法律法規。因而,我國應加強對老年群體權益保障的相關立法工作,健全一整套保障老年人基本權利的長效法律機制,從而為我國巨大的老年人口保駕護航,為社會對老年人的關懷確立法律基礎。

2017年退休延遲方案出台,設定了5年左右的「緩沖期」,2022年正式開始實施,直至2045年完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何平提出,我國應逐步延齡退休,建議到2045年不論男女,退休年齡均為65歲。2016我國15-65歲人口為10.03億人,2002年來,我國人口出生率就已經是千分之12.86,隨後15年來,我們人口出生率一直低於千分之13。這也是為何我國要推出退休延遲方案。因為15-64歲將是我國主要勞動人口,這部分人口減少將直接影響到經濟的發展。

關心關愛老年群體,需要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需要我們不斷創新實踐方法,開拓新途徑。不僅是從宏觀的制度、政策模式和公共財政傾斜等方面進行努力,更要在實施具體政策中不斷完善社保、醫療和娛樂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內容,是要在滿足老年人物質生活需求的同時,更加註重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讓老年群體切實體會到社會的關懷。這不僅有利於推動社會穩定,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更有利於我們早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整體目標。

來源:巨豐財經綜合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具體操作建議,據此操作盈虧自負、風險自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巨豐投顧 的精彩文章:

英女王批准脫歐法案 特朗普用關稅「威脅」哈雷摩托
6月12日晚間上市公司十大重磅公告出爐 明日有望爆發

TAG:巨豐投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