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稻盛和夫:領導者最重要的資質不是才華和努力,而是人格

稻盛和夫:領導者最重要的資質不是才華和努力,而是人格

03:12

01凌駕於才華和努力之上的是人格

我認為,在領導者的資質中人格最為重要。

但是,一般人卻認為,作為企業領導者的資質,人格因素雖然重要,但比人格更重要的是領導者的才華和努力。

實際上,環視當今的商界,無論是創立新興風險企業獲得巨大成功的創業型經營者,還是出任大企業的CEO後,讓企業再度飛躍發展的經營者,凡是這些成功的經營者,無不聰明能幹、才華橫溢,而且個個熱情煥發、幹勁十足。他們不僅運用自己的商業才能開發出嶄新的技術、市場模式、經營戰略,而且發揮出燃燒般的熱情,付出了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領導事業不斷發展壯大。

但是,在幾年前,當IT走紅的時候,有許多嶄露頭角的經營者和企業,如彗星般突然出現,不久後又在我們眼前消失。看到這種情形,我強烈地感覺到,僅憑才華和努力做評價的基準是不對的、不可行的。

日本有句格言:「恃才者,敗於才。」

天資聰明的人,發揮自己出眾的才華可以取得很大的成功,但是,如果他過分相信自己的聰明才智,或者將他的才能用錯了方向,就必然會導致失敗。就是說,越是才華出眾、越是熱情高漲的人,他們的能量就越大,就越需要有一種東西來控制他們的這種能量

我認為這就是人格。只有人格才能駕馭才華和努力發揮的方向。如果人格扭曲,就不可能在正確的方向上發揮他的才能和熱情,結果就會導致經營的挫折和失敗。

02人格究竟是什麼?

很多經營者都知道人格的重要性,但人格是什麼?怎麼做才能提升人格,或者維持高尚的人格?人們卻並不清楚。正因為如此,一時取得成功卻不能維持繁榮,過後又失敗沒落的經營者層出不窮。

那麼,所謂人格究竟是什麼呢?我認為,所謂人格是由人出生時就具備的性格,和他在此後的人生道路上學到的哲學兩者構成。就是說,在一個人先天的性格之上,加進後天學得的哲學,才形成了這個人的人格。

先天的性格因人而異:有的人強勢,有的人軟弱;有的人膽大,有的人慎重;甚至有的人自私任性,有的人富有體諒和同情之心。可以說人的性格千差萬別。

如果一個人在其人生道路上沒有學到正確的哲學,那麼他天生的性格就會原封不動地成為他的人格。而這個人格就決定了他的才華和努力前進的方向。

如果是這樣,那麼在這個人身上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假如他是某個組織的領導者,他天生就有自私自利的性格,但他才能出眾,又不斷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他可能取得成功。但因為他的人格有缺陷,在某種情況下,他就可能為了滿足自己的私利私慾而干起違法的勾當。因此,他的成功就不可能長期持續。

令人遺憾的是:任何人先天的性格都不可能完美無缺。正因為如此,就必須在生活和工作中學習和掌握優秀的哲學,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特別是僱用了很多員工、負有很大社會責任的企業經營者,就更需要盡最大的努力去提升自己的人格,並把它保持在高尚的水準上。

我們應該學習和掌握的優秀哲學,就是經過了歷史風雨的考驗、由人類長期傳承下來的「聖賢的教誨」。它告訴我們「人本來應該是怎樣的」,告訴我們「人應該具備的思維方式」,就是正確的為人之道。這種哲學具備感化人心的力量。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知道和實行是兩回事」。比如,對於基督的教誨、釋迦牟尼的教誨、希臘哲學、孔孟之道,我想大家可能都學了一些,作為知識大家也都理解。但是,對於這些聖賢的教誨,如果僅僅作為知識掌握,並沒有什麼價值。必須用這些教誨來告誡和勉勵自己、提升自己的人格。

作為領導者需要反覆學習這種體現正確的為人之道的哲學,不僅用理性去理解它的意思,而且要不懈努力,將哲學滲入自己的理性之中,從內心真正接受、認同。這樣做,就能彌補自己性格中原有的缺陷,校正扭曲的部分,塑造自己新的人格,或者叫第二人格。就是說,要反覆學習優秀的哲學,使之成為自己的血肉,這樣才能提高並維持自己的人格。

一般的人,對如何正確做人的哲學,學過一次就覺得足夠了,他們不願意反覆學習。但是,運動員只有天天鍛煉身體,才能保持自己的體能。心靈的修鍊也一樣,一旦懈怠,很快就會回到原點。因此,必須持續努力,將描述「人應有的姿態」的優秀的哲學不斷注入自己的理性,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水準。

為此,時時回顧自己的言行,日日反省自我,這一條也很重要。學過的正確的為人之道,在行動上有沒有違反,要嚴肅自問,天天反省。這樣做就能夠維持自己高尚的人格。

03提高人格必備的兩條準則

企業治理沒有捷徑。領導者將古今東西優秀的哲學典籍置於案頭,隨時翻閱,努力提升人格,努力保持高尚潔白的人格。這樣做,看起來似乎迂拙,但我相信這是防患於未然,即預防領導者及其企業墮落的最好的辦法。

採取這樣的措施就能克服企業治理的危機嗎?或許有人會提出這樣的疑問。但是,如果由只具備才華和努力兩個要素而缺少人格的領導者掌握大權,允許他們在企業里飛揚跋扈,那麼,不管構建了多麼嚴密的企業治理的體制系統,結果都會形同虛設,變得有名無實。

19世紀後半葉,當日本迎來近代化黎明期的時候,倡導實學教育的啟蒙思想家福澤諭吉,面對懷抱青雲之志的年輕學生們,就理想的實業家應有的形象,講了如下一段話:

思想深遠如哲學家,心術高尚正直如元祿武士,加上小俗吏的才幹,再加上老百姓的身體,方能成為實業社會的大人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職場視界Jobsight 的精彩文章:

一問三不知,哪「三不知」?
羅斯福:駕馭人性的管理者

TAG:職場視界Jobs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