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順治剛把多爾袞追封為皇帝,為何兩個月不到,就對他掘墓毀屍

順治剛把多爾袞追封為皇帝,為何兩個月不到,就對他掘墓毀屍

順治親政以後,曾諮詢過漢人官員陳名夏,歷史上哪個帝王最值得學習。陳名夏告訴他,是唐太宗。但是順治卻說,錯了,是明太祖。

我們通觀順治帝親政後的所有作為,我們會發現,他確實極力在學明太祖朱元璋。但是,由於順治操之過急,性格倔強,意志薄弱,他在學明太祖朱元璋的時候,學了一個「四不像」。

03:12

(順治親政)

順治對多爾袞的處理方式,就體現了他極為不成熟的這點。

多爾袞在輔政期間,雖然很專權,做了許多排斥異己(比如打擊和他共同輔政的親王濟爾哈朗,打擊和他曾激烈爭奪皇位的豪格等等),為自己的兩白旗謀福利(比如縱容兩白旗圈地,圈好地,為後期鰲拜的「換地風波」帶來隱患)的事情,但總體來說,多爾袞並沒有大錯,並且在清朝的發展壯大過程中,做出了傑出貢獻。

先說多爾袞立下的大功勞。

多爾袞在政治、經濟上的貢獻我們且不說,我們只說他在清朝開疆拓土上的貢獻。

一是滅亡蒙古獲傳國玉璽。受皇太極派遣,多爾袞率軍深入蒙古腹地,採用招撫與打擊相結合的方式,滅亡蒙古最後一個大汗林丹汗,並獲得傳國玉璽(這個傳國玉璽是朱元璋一生想獲得而未得的,被朱元璋引為人生三大憾事之一),為皇太極最終登基當皇帝奠定了基礎。

二是採用折中方案扶立幼帝福臨(順治),避免了滿清內部的分裂。皇太極猝死後,清朝皇室內部爭鬥得非常厲害,面臨大打出手分崩離析的危險。是多爾袞用他的智慧擁立幼帝福臨,照顧各方利益,調和各方矛盾,避免了這個新興國家的覆滅。

(清軍入關)

三是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多爾袞利用吳三桂與李自成的矛盾,順利實現攻入山海關,並且定都北京,這樣讓清朝真正成為中原之主,而不再是關外游牧民族政權,其意義非常重大。

四是消滅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及南明弘光政權,基本實現國家統一。因為消滅了大順和南明,使得後世那些動亂(比如三藩之亂),都屬於造反,中央政權可以理直氣壯地打擊。

咱們再談談為什麼說多爾袞並無大錯?

其一,多爾袞在攝政期間,雖然獨斷專行,但是,這是議政王大臣會議賦予他的權力,整個皇室成員及大臣們都投票通過的。再說了,當初順治還是個小孩子,多爾袞也不可能徵求他的意見。

其二,多爾袞並沒有在順治應該親政的時候沒有還政於他。輔政大臣和幼帝之間的矛盾,一般集中在幼帝到了親政年齡,輔政大臣不想還政於他。但是順治還沒到親政的年紀,多爾袞就去世了,也就是說根本不存在這個矛盾。

其三,多爾袞無論從功績還是權力來說,要稱帝都是說得過去的,但是他一直謹守臣節,並沒有稱帝。

(多爾袞劇照)

既然多爾袞有大功績而無大罪錯,順治皇帝在多爾袞去世時追封他為皇帝(清成宗),僅僅過了兩個月,就追奪多爾袞的所有爵位,並且掘墓毀屍。這樣的做法,是不是前後差別太大,顯得很不恰當呢?

無疑,順治帝這是在學明太祖殺功臣,但是這樣的殺法,給人感覺極不成熟,像小孩子報復那樣,意氣用事。

順治帝這種性格特徵,以及學朱元璋,卻「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做法,還體現在他親政後十年間所做的各種事情上。

比如,他學朱元璋誅殺功臣,打壓多爾袞及其黨羽。但是在清初議政王會議制度及朝中多種勢力盤根錯節下,這種莽撞而操之過急的方式,卻引起更大的矛盾,最後連順治自己也馭臣無方,心灰意冷。

比如,他學朱元璋重視儒家文化,調和滿漢矛盾。順治任用漢人大臣,提倡忠孝節義,祭拜文聖孔子、武聖關羽。不過,他並沒有學到儒家文化的精髓,並且又處處維護滿人的利益。因此反而造成滿漢矛盾更大。

比如,他學朱元璋在宮內豎鐵牌,不許宦官干政。但是當他的親信太監交通大臣的時候,他卻只處置大臣,對太監怙惡不悛。

總之,順治急躁倔強的性格,讓他親政後,早期急於求成,後期則又心灰意冷,多次萌生出家的念頭。顯然不是一個成熟政治家的表現。

(參考資料:《清史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歷史真相 的精彩文章:

康熙扳倒鰲拜,是輕而易舉還是費盡心機,為何採用摔跤的辦法
項羽防劉邦,卻把他封到糧草豐足的巴蜀,他怎麼會出這種昏招

TAG:張生全歷史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