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儀欺楚,飲鴆止渴鑄就的豐功偉績

張儀欺楚,飲鴆止渴鑄就的豐功偉績

原標題:張儀欺楚,飲鴆止渴鑄就的豐功偉績


「 張儀欺楚」是戰國時期最著名的外交事件,一向被奉為遊說縱橫之流的經典傑作,認為其對秦國功勞甚大,但我卻有些不同的看法。張儀欺楚行為或對秦有一時之利,但從長遠上看,其危害更不容小覷。張儀欺楚一事,不只關乎張儀的個人信譽問題,由於其是代表著秦國與楚國處理外交,其個人的信譽與形象也就關乎著秦國的信譽與形象,為一時之利而使整個國家的信譽長久受損,其利弊得失又當如何衡量呢?


「張儀欺楚一事」雖雙方並無白紙黑字,但明眼人都會明白,是秦國人背信棄義、出爾反爾,楚國遭到了愚弄。似乎楚懷王成了白痴傻瓜,如此智商被騙上當純屬活該。但其實在當時則不然,楚懷王在即位之初就攻滅了越國,其實也算有作為之君。甚至在屈原的眾多發牢騷的詩篇中看到最多的也都是指責公子子蘭、靳尚之流蒙蔽了楚懷王,對楚懷王卻無過多的責怨;再從楚國人給楚懷王上的謚號「懷」上看,說明楚國人對楚懷王是報有同情悼念之意,基本還是比較認可的。


戰國時基本上還是屬於貴族政治,貴族之間向來極重信義,天下人對受騙的一方往往加以同情,而對欺騙的一方都很痛恨鄙棄。即便是兵不厭詐,那也是局限於戰場,歷來也都講究「以正治國、以奇用兵」,外交從來又不是一鎚子買賣,很難想像把兵不厭詐用於外交的後果。當時秦國實力雖然在七國中最強,但是天下整體的實力還是比較平衡均勢的,以當時秦國之力是遠不敵六國整體實力的,而秦國就公然行欺詐,失信於天下,無疑於殺雞取卵行為,使得六國再難信任秦國,後來秦國雖然又把楚懷王誆騙到秦國,威逼其割地,但楚懷王是寧死也不屈服,在藺相如"完璧歸趙「那場外交中,藺相如就公然指責秦國自秦繆公以來就沒有講信譽的君主,秦國再想靠這種」欺詐外交「謀取利益時就已經沒有什麼效果了。



在秦武王繼位後,秦國群臣就紛紛進言道:」張儀素無信用、慣行欺詐、反覆無定再被任用的話,恐被天下人笑話。「,秦武王素來厭惡張儀這種行為,就將張儀踹開了,而齊閔王更揚言說:「只要哪個國家敢收容張儀,就攻打哪個國家。」。 張儀已為當時社會主流所厭惡,名副其實的「萬人嫌」角色。」張儀欺楚「這種行為就是對秦國原還比較質樸的民風來說影響也不好,讓人生浮躁之心,以為憑欺詐亦可投機取巧,樹立了一個很壞的榜樣,甚至對當初商鞅靠」徙木為信「建立起來的國家信用也是很大的衝擊。其實以秦軍之強,即便暫時給予楚國商於六百里之地,以後再通過戰爭奪取這些地方也非難事。即便如今,以美國之強,也很難想像如果美國背信棄義、出爾反爾會給美國帶來什麼樣的形象與後果。每個國家每個人都會努力塑造自己的形象,即便做出了背信棄義行為也會想方設法加以掩蓋,而秦國卻任用張儀堂而皇之地進行欺詐,不亦可笑嗎?


秦末,項梁項羽叔侄起兵,擁立楚懷王之孫熊心為王,仍號之為楚懷王。試想如果楚人認為楚懷王為白痴傻瓜的話,會立另一個王也叫白痴傻瓜來讓天下諸侯嘲笑嗎?顯然」張儀欺楚「成了楚國人討伐秦國背信棄義、下作卑鄙的一個噱頭。 項氏就是通過再擁立一個楚懷王來喚起天下人對秦國背信棄義、出爾反爾的記憶,甚至到最後都很難說秦降卒被坑殺、宗室被屠、宮殿被燒跟秦國長久以來的這種慣行欺詐給天下諸侯帶來的痛恨不無關係。


遊說之徒往往都是些誇大其詞、狐假虎威之流。倘若沒有秦國的國力支撐,其欺楚也成功不了。秦末,酈食其號稱說降齊國七十餘城,要不是韓信陳兵於齊趙邊境,其又能有何作為?而這些人偏偏愛忽視這些背面關鍵因素,還真以為僅憑自己三寸不爛之舌就完勝幾十萬大軍呢?殊不知只要能夠釐清道理,陳明利害關係,即便如同周昌、鄧艾那般期期艾艾之人照樣可以說服他人,又何必這些巧舌如簧、口吐蓮花只靠舌頭吃飯之人呢?


張儀出身於貧苦,為其生計,全不顧及當時貴族間對信譽的重視及背信棄義可能對秦國造成的危害,其不過是想在秦國混個生計,也無所謂忠不忠於秦國,所以其可以信口雌黃,而秦惠文王竟然聽之、信之、由之、寵之,不也讓人哀嘆嗎?直到秦武王繼位,秦武王特別討厭張儀這種行為,才一腳將其踹開。六國合縱被瓦解,那是六國各懷鬼胎,各有各的算盤。蘇秦倡導合縱抗秦,配六國相印,後來卻替燕國做間諜去卧底齊國了,最終也被刺身亡了。所以即便沒有張儀奔波,其合縱也難有作為,而六國能殘存多年,或許反而有張儀往返奔波的那一份功勞在,所以張儀欺楚一事不但在當時值得商榷,對原本信義就很缺失的今天更是不該被一些人奉為圭臬,信口雌黃、出爾反爾之徒,可以休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聞知社 的精彩文章:

秦國變法後最大的敗仗,被孟子學生揍得稱「西藩之臣」
春秋五霸是極不科學的說法,而此人更該榮獲春秋第一霸

TAG:歷史聞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