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河洛廣記||萬里絲路第一驛——洛陽都亭驛漫談

河洛廣記||萬里絲路第一驛——洛陽都亭驛漫談

原標題:河洛廣記||萬里絲路第一驛——洛陽都亭驛漫談



大唐都亭驛 聶劍帆 畫

在古代,驛站的主要職能是傳遞軍情、政令、信件,到後來發展為接送官員、轉運物品。絲綢之路實際上是由無數個驛站聯結的一條郵驛之路、經濟之路、文化之路。漢唐之時,洛陽都亭驛是全國中心驛站,也是幾條絲綢之路的交會點,可稱為「萬里絲路第一驛」。


且尋洛都古驛台


郵驛制度萌芽於商代,到周代時,已形成了以洛邑(洛陽)為中心的全國郵驛信息網。


西漢時,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隨漢武帝封禪東嶽,因病滯留於周南(洛陽)之驛館,司馬遷在這裡見到其父,受其遺命而寫《史記》。東漢時,在都城洛陽設全國中心驛站,命名為都亭驛。曹魏、西晉、北魏諸朝均仿漢制,在都城洛陽設都亭驛。但以上諸朝,都亭驛的確切位置,已不可考。

隋唐之都亭驛,《元河南志》有明確記載,在清化坊。該坊是宣仁門外大街路北第一坊,其位置在今洛陽老城東大街西段以北區域。《舊唐書·封常清傳》說,安史叛軍入洛陽,封常清「戰於都亭驛,不勝,退守宣仁門,又敗」。可見都亭驛與宣仁門甚近,宣仁門是東城的東門,遺址在老城十字街西40米,由於宣仁門外有寫口渠,是通往含嘉倉的一條運河,河道較寬,應不窄於80米。因此,都亭驛的確切位置應在今老城十字街東北角。


都亭驛是一個龐大的建築群。它由廳、樓、亭、台、榭等各類建築組成,有宏大的山門,門外有大型廣場。


驛路漫漫通天下


隋唐帝國的驛路是以洛陽都亭驛為中心設立的,管理機構主要分為行政和監察兩大系統。行政系統,在中央直屬兵部駕部郎中及員外郎,河南道的節度使下設置館驛巡官和判官,河南府下設有兵曹、司兵參軍分掌傳驛,其下屬各縣由縣令兼管郵驛,其最基層組織為驛站,設驛長1人,驛夫若干人。監察系統,是由館驛使和若干監察御史組成的監察隊伍。


都亭驛作為最大的驛站,有馬105匹。馬主分驛馬和傳馬兩種,驛馬主要用途是供國家緊急公務和軍事情報的傳遞。傳馬又稱「長行馬」,主要用於長途非緊急情況下公文傳遞,或載送使臣、官吏及其家屬、行李等。驛傳的通行憑證主要有符傳、驛券等。

以都亭驛為中心,有四條重要驛路:其一,向西為洛陽通往長安的兩京驛路,向西北延伸至中亞地區;其二,向南為洛陽通襄州的洛襄驛路,從襄州可南達嶺南,西通巴蜀,東下吳越;其三,向東為洛陽通汴州的洛汴驛路,從汴州至東,通往東方廣大的地區;其四,向北通太原府的洛太驛路、通往魏州(今河北大名東北)的洛魏驛路,從此兩地可到達北部廣大地區。


這些驛路都是由若干驛站聯結的,唐代劉彤《河南府奏論驛馬錶》中言及洛陽近畿驛站說:「西自永寧,東自汜水,南到臨汝,北達河陽,正驛都管一十六所。」以都亭驛為中心的這16所驛站形成的驛站群,構成了全國的交通樞紐。


都亭驛政治風雲


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徐敬業在揚州起兵討伐武則天,武則天懷疑宰相裴炎參與其事,將裴炎斬首於都亭驛前街。與裴炎同時被斬的還有左使江融等人。


唐玄宗時的王旭,是著名的酷吏。少卿盧崇道因為與太平公主之事有牽連,被流放嶺南,他逃回洛陽,被人告發。玄宗即下詔讓王旭推問,王旭設公堂於都亭驛,將盧崇道與其三子全部打死,許多人被無辜牽連。

安史之亂結束後,形成了藩鎮割據局勢。都亭驛的地位特殊,一些藩鎮派人潛伏其中,或收買驛卒充當間諜,刺探情報,圖謀不軌。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淮西彰義節度使吳元濟和平盧淄青節度使李師道叛亂,唐憲宗調集大軍前去討伐,但唐軍屢戰屢敗。李師道指使人焚燒了河陰倉,並陰謀焚燒洛陽宮闕。此案被東都留守呂元膺破獲,發現這是一個以中嶽寺僧圓靜為首,以留守府兩個將軍、五個都亭驛卒、三個甘水驛(在今豐李鎮)卒為骨幹,由幾十人構成的龐大組織。此案破獲後,叛亂也迅速平定。


都亭驛的身後事


隋唐都亭驛在五代時被逐步廢棄。北宋開國後,以洛陽為西京河南府,重建都亭驛,但移到了景行坊。《元河南志》「景行坊」條說:「都亭驛前臨瀍水,後對應天禪院。舊驛舍庳(bì)陋,皇佑初,知府事張奎葺之,始為寬敞,什器皆具。」

景行坊,宣仁門外大街(今老城東大街)南側,從西往東第三坊。位置在今老城東大街與瀍河交叉口的西南部,北宋都亭驛正是臨瀍水而建。北面是宣仁門外大街,西側是應天禪院。始建時規模較小,宋仁宗皇佑年間,知府張奎進行了擴建。


除都亭驛外,北宋在洛陽還建了都亭西驛。《元河南志》「思恭坊」條說:「都亭西驛,本糧料院。慶曆中,西夏款附,歲時遣使經途,遂建驛以處。」


思恭坊,宣仁門外大街北側,從西向東第二坊,位置在今東大街東段北側,即鼓樓東北一帶。這裡本是糧料院,宋仁宗慶曆年間,西夏王朝與北宋締結和約,每年派使者途經洛陽到汴京去,為了接待使者,專門建了都亭西驛。


北宋末年,洛陽被焚。金末,金朝在洛陽建中京金昌府城,即今老城。在城中東南隅建立了驛站,名為洛川驛。明代,對金朝洛川驛進行擴建,改名為周南驛。明代商書《土商類要》和《一統路程圖記》中,所載「北京至陝西四川路」「淮安由北河至陝西潼關水陸路」「北京至陝西寧夏鎮路」這三條道路的交會點就是周南驛。


清朝末年,為迎接逃難至西安的慈禧、光緒回北京,周南驛進行了大規模擴建,慈禧一行在這裡住了八天。不久,大清郵政局在洛陽建立,驛站的通訊功能被現代郵政取代。民國初年,周南驛的房產被分割拍賣,變為若干民居。抗戰期間,日軍飛機對此區域進行了反覆轟炸,周南驛化為焦土。目前,按大唐都亭驛規模重建的周南驛,將在老城東南隅破土動工,這座千古名驛,將金妝重光,乘願歸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文河洛 的精彩文章:

河洛廣記||點贊古村一名相
河洛美文賞析||「密封」由「彌封」而來

TAG:人文河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