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馬來亞戰役日軍步兵全騎上自行車,爆胎竟被英軍當成炮聲

馬來亞戰役日軍步兵全騎上自行車,爆胎竟被英軍當成炮聲

文|周渝

1866年,清政府派出了第一批出洋考察人員,其中有一名叫張德彝的年輕人在他遊記里使用到「自行車」一詞,這個詞語在中國首次出現。節能、輕便、易操作等特性讓自行車很快被投入軍事使用中,最早在1870年至1871年的普法戰爭之中,就已出現部隊使用自行車的記錄,當時自行車主要是分配給傳令兵使用,提高了軍情、軍令傳遞的速度。進入20世紀,隨著自行車的推廣,它被越來越多的部隊使用,尤其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創造了不少經典戰例。

相比歐洲戰場,納粹德國的盟友日本在亞洲更是將自行車使用得爐火純青。二戰爆發前,日本就是腳踏車的外銷國,而東南亞又是日本腳踏車的市場,主要是因為這一地區叢林茂密,道路狹窄,車輛不易通行,自行車大行其道。在這裡自行車的維修零件很容易獲得。沒想到這個客觀條件在太平洋戰場爆發後,讓自行車成為日軍佔領東南亞的助攻「神器」。

1941年12月8日,就在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的同時,日本陸軍第25軍司令官山下奉文也下達了進攻馬來亞的命令。按照山下奉文的計劃,日軍第25軍的登陸點選在宋卡、北大年、哥打巴魯三個地方。戰爭爆發前,英軍就對日軍較為輕視,況且以東南亞遍布叢林和沼澤的地形而言,日軍坦克要快速通行絕非易事,故而他們採取沿著幹道建立防禦據點,層層抵抗日軍進攻的戰略。

日軍一方,山下奉文根本不願意通過逐步推進的戰鬥來和英軍耗,況且當時進攻馬來半島的日軍共1.7萬人,而英軍則超過8萬人,若正面對抗打攻堅戰,日軍絕無勝算,而且進擊的道路狹窄,只能容兩輛車並行。若英軍封鎖道路並在兩側布置陣地,縱列前行的日軍就會受到三面夾擊。另一方面日本缺少石油,要打只能速戰速決,拖不得。山下奉文將進攻馬來、新加坡的戰術稱之為「電鑽戰」,即不必包圍敵人,只管一路狂飆,將剩餘的殘敵交給後續部隊去收拾。他對部隊下達訓令:「一輛車停下來就扔掉一輛,兩輛車停下來就扔掉兩輛,不論是友軍還是敵人,超越過去,只管挺進!受到側射和背射也不許停車應戰。」

當攻佔馬來亞的日程表確定後,第5師團、近衛師團、第18師團的佗美支隊等部相繼抵達戰場,尤其是前兩個師團,不僅自身裝備優良,在此前歷次戰役中繳獲的機械化裝備也均裝備在本部隊中,是日軍引以為豪的兩支機械化部隊。當然,這次日軍還做了個關鍵性決定,那就是對步兵也進行全面升級。他們從日本和泰國調來大量自行車,提供大部分步兵騎行,著名的「銀輪部隊」應運而生。像這樣連步兵都「准機械化」的作戰方式,不僅在太平洋戰爭,甚至在日本陸軍作戰史上也是空前絕後。馬來作戰中,日軍騎著自行車穿行在橡膠林和椰子林之間的柏油道路上,不僅行軍速度能夠大幅度提高,士兵體能消耗程度也能得到緩解,甚至還能收到意外的「戰果」,那就是自行車由於天氣炎熱而爆胎時發出的巨響,讓英軍認為是炮聲而惶恐。爆胎後,日本士兵們索性騎著只有兩個鐵軲轆的自行車狂飆,鐵輪摩擦地面發出的聲音與坦克類似,讓本就杯弓蛇影的英軍誤認為日軍的坦克來了,嚇得倉皇逃離。

東南亞沼澤、叢林與溪流遍布,相對馬匹而言,自行車要方便得多。例如過河,水淺時用肩扛著涉水而過,水深時也可以將它很方便地摺疊在小艇上。憑藉著「銀輪部隊」的狂飆突進,日軍於1942年1月下旬攻克馬來亞,隨後日軍對新加坡發起猛攻,2月15日,隨著英軍指揮官白思華簽訂無條件投降書,這座「東方第一堅城」落入日軍之手。在馬來亞、新加坡之役中,原本兵力處於劣勢的日軍虛張聲勢,各部隊配合緊密,而自行車也在此役中發揮了巨大價值,最終讓日軍取得勝利。從戰爭性質上而言,日軍進攻東南亞無疑是一場侵略,尤其在佔領新加坡後對華人展開屠殺,罪行罄竹難書。但從純軍事角度來看,山下奉文將步兵「准機械化」,利用自行車穿越沼澤和叢林,反覆多次從英軍後方進行包圍殲滅,打出一場低碳閃電戰,亦可視為經典戰例。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曾多次易名的俄國「聖彼得堡」,為何最後又叫回了「聖彼得堡」?
人民日報創刊70周年|做最高規格評論,發中國最強聲音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