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毛家灣主人400年命運變遷史

毛家灣主人400年命運變遷史

毛家灣是北京西城的衚衕名,為前毛家灣、中毛家灣、後毛家灣的統稱。20世紀70年代以前,那裡的交通方便,行人、車輛很少,是個鬧中取靜的好地方。毛家灣風風雨雨走過了四百多年,歷經明、清、北洋政府、國民政府及新中國的幾個朝代和歷史時期,而且有緣與當時的權臣、政要聯繫在一起。

毛家灣主人400年命運變遷史

從蒼古變成權臣的宅邸

大約在明朝中葉,那裡就已建起府第、庭院和花園。據1949年北平解放前夕這處宅院主人的女婿、一位叫大衛?季德的美國人說:「這所宅第是400多年前修建的。」據以推算,這處宅院當始建於明朝中葉嘉靖年間,這所宅院最初的主人為誰?因資料有限,一時尚無法確指。有人說,那裡原為明朝末期(應為中期)毛紀住宅,毛家灣之名也由此而來。

明朝時,毛家灣一帶主要是皇朝的倉(藏糧)、庫(儲物)、廠(作坊)等所在地。北有太平倉,南有紅羅廠,東有甲、乙、丙、丁、戊等十庫。清朝時,前明的太平倉、紅羅廠等均已廢置,僅留存其名而已。清初,在太平倉遺址上建立王府,成為清太宗(皇太極)五子碩塞承澤親王府,順治十一年,碩塞病逝死於北京太平倉衚衕他的王府中,年僅27歲。碩塞逝世後,其爵位由其長子博果鐸承襲,並改號為庄親王。承澤親王死後,其長子博果鐸襲封,改號庄王,為庄王府。

晚清至1949年北平解放前,毛家灣古宅的主人,據季德說是前任大理院余院長。根據這一線索判斷,此余院長即北洋政府最後一任院長余棨昌,於1923年至1927年任職。南京政府成立後,他被當局視為前朝遺老,不再被重用。余家遷出毛家灣之前,這裡的宅第、庭院、花園大體保留著明清以來的建築格局。

隨著新中國的成立,這所古宅被國家低價收買。在滌盪舊社會遺留下來的污泥濁水的同時,這處已有四五百年歷史的庭院,也像當時北京許多古建築一樣,遭到破壞。

毛家灣主人400年命運變遷史

高崗林彪都曾住過毛家灣

據毛家灣一帶居民說,老宅風水不好,屋主人每每出事。一位研究《周易》的人說,林彪北戴河住地的風水也有問題,其前方有石堆、土阜云云。不過,毛家灣的幾屆主人倒真都是曾經顯赫一時,卻又命運多舛。早年主人毛紀官至宰輔,因忤逆當朝皇帝旨意,被明世宗指責「要結朋奸,背君報私」,不得不「乞骸骨」,回歸故里,以全始終。

據林彪一位老秘書說,50年代初,毛家灣曾是東北駐京辦事處駐地。而另一位知情者說,高崗曾在那裡住過。毛家灣是高崗來中央工作前在京的住地,與東北駐京辦事處似不矛盾。高崗1953年正式調到中央後,就離開了毛家灣,住在東交民巷。高崗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就擔任了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在來北京之前是東北局第一書記、東北人民政府主席、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死後,他是「高崗、饒漱石反黨聯盟」的主角,被開除黨籍。

還有知情者說,李初梨也在毛家灣住過。新中國成立後,李任中共中央聯絡部副部長。十年動亂中曾去北大荒勞動。1964年因病離休。

毛家灣主人400年命運變遷史

而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毛家灣居住時間最長的是林彪。1953年林彪住進毛家灣,直至1971年,前後達18年。林彪住進毛家灣的頭幾年間,那裡的老房舍大體上保持了原貌,改動不大。1969年,黨的「九大」上林被定為毛澤東的接班人。此後,林彪住地面積不斷擴大。前毛家灣東北口的平安里醫院和西口附近的一些住戶相繼被遷走。這樣,前毛家灣、中毛家灣間的範圍全部劃歸為林彪住地。高高的青磚牆圍繞的林家大院由幾個相通的院落組成,包括:林彪、葉群及其子女住宅,秘書辦公室、圖書室等。毛家灣東邊的西皇城根北大街2號院為工作人員宿舍,據說「文革」前是人大常委會招待所。

毛家灣主人400年命運變遷史

有趣的是,作為這所始建於明世宗嘉靖間的老宅主人林彪曾遭毛澤東申飭說:「你想當明世宗!」明世宗,即朱厚熜,是憲宗孫,孝宗侄。武宗死,因無子嗣,厚熜即位。他登極之初,曾下詔盡除武宗弊政,朝政為之一新。後來則喜好神仙老道之術,久居深宮,不理朝政。毛澤東指責林彪想當明世宗是對他長期託病的嚴厲批評。

「文革」結束後,中共中央的一個研究機構遷到那裡。後來,在這處擁有四五百年歷史的毛家灣舊址上,又進行新一輪的大規模改建工程。老房子大都被拆毀,而林彪住的那座平房則作為文物被保留了下來。

有媒體曾報道,在毛家灣1號林彪宅附近施工時發現大型瓷器坑,坑內埋藏大量碎瓷片,多達千餘箱,70萬件。出土數量如此之多的瓷片,在國內尚屬首次。據文物專家鑒定,絕大部分瓷片屬明朝早中期,個別是金元時期的。這些瓷器分別產自景德鎮窯、龍泉窯、鈞窯、磁州窯等,其中以景德鎮燒造的為最多。至於為何有這麼多的瓷片出現在皇城附近並集中於一坑,瓷器從何而來,為何都已毀損等,目前都還是個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