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存善念,天必佑之
積德無需人見 行善自有天知
德,很多人以為是修養,其實是智慧。善,很多人認為是品格,其實是高明。積德無需人見,冥冥自有天定;行善自有天知,天地間因果循環不爽。
《周易》云: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民諺也說:善為至寶,一生用之不盡;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餘。行善合於大道,積德去禍得福,對此儒釋道莫不認同之。
道家:人存善念,天必佑之
《老子》第七十九章云: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道無親,是因為天道無所不容,對萬物一視同仁;常與善人,是因為只有「善」合於寬容世間、利益眾生的天道。
既然天道對我們一視同仁,做不做得成一個大寫的人,就全靠我們自己,你的選擇決定著你內心質地的高下,你人生格局的寬窄。這其中的關鍵,就是善之一字。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九層之台始於累土,行不行善、積不積德,最終將造成人的天壤之別,有人眾星捧月,有人萬劫不復。
很多人都知道行善積德是人道、倫理、儒家,其實更是天道、規則、道家。
儒家:人有善行,眾必敬之
《孟子·公孫丑下》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儒家的道,就是德,就是善,就是仁義。合道之人,內心大度,氣質平和,舉止得體。他的為人,讓人如沐春風;他的行事,讓人信賴有加。這樣的人不受歡迎什麼人受歡迎?這樣的人不能一呼百應什麼樣的人能一呼百應?這樣的人不能成人成事,什麼人還能成人成事?
春秋名相管仲也說:善人者,人亦善之。人心是一個感應器,你善待他人,別人自然會感受到。人也都有回報的本能,所以又怎會不同樣善待於你?如此,則人人一心暖意,人間處處和諧。
《周易》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明代大儒方孝孺也說: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裡寧,為善事者子孫興。行善事積德性,不僅關乎自己,更關乎家庭子孫,你的德性影響著家風和子孫,在別人眼裡你與你的家人也一體不分,所以你行善,自然就是為家庭子孫積德。反之,你作惡,也是在為家庭子孫積累罪孽。
有修養的善人,人們稱之為君子。對此孟子說: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與人為善,就是君子。大道至簡。
貼吧:道教第一洞天吧
微信號:JYSyangtaigong
新浪微博:@濟源市陽台宮
TAG:濟源市陽台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