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留守的孩子:媽媽,你再不回來我就不再等了……

留守的孩子:媽媽,你再不回來我就不再等了……

GIF

(本文作者為理解孩子編輯一一老師,一個用心理解孩子的媽媽)

鵬飛導演的電影《米花之味》講述了一個留守的孩子和一個回歸媽媽間的故事。在外務工多年的年輕媽媽葉喃返回雲南邊陲的家鄉,回到原本日思夜念的地方,卻意外發現一切都彷彿變了味道。女兒跟自己十分生疏,見到媽媽只是躲在被子里說話,因為對她而言,只聽媽媽的聲音更習慣。

接下來的日子,葉喃逐漸發現小時候特別乖巧可愛的孩子,已經染上了很多的壞習慣,駝背、說謊、玩手機、跟老師對著干、上網吧,甚至偷錢。

葉喃看著孩子的變化,她無數次的自責、無奈和後悔……但是,她沒有像一般的父母那樣打罵或者大吵大鬧,相反她更平靜,她把所有的情緒藏在心中,代以無盡的愛去面對女兒。

她想彌補孩子,也知道孩子的變化跟自己有著脫不開的干係。可是就在孩子因為偷拿寺廟裡的錢被抓到派出所,她痛心疾首之下仍然覺得無力改變孩子,幫不上什麼忙不如回城多賺些錢。

影片最後,葉楠看到賣雞蛋的小女孩想起自己的女兒,她還是毅然回到了家,她不能再放棄女兒一次了。

在媽媽葉喃身上,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一個母親的反思和彌補,而在同類體裁的紀錄片《歸途列車》中我卻看到了另一種情景。

同樣是為了讓自己的一雙兒女能過上好日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四川籍夫婦張昌華和陳素琴離開年幼子女多年,幾年才能回家團圓一次。當他們回到家時,也一樣發現了孩子對自己的冷漠、疏離,也發現孩子厭學。他們完全不能理解事情為何會是這樣的結局。

當他們自認為不辭辛苦地為了家庭和孩子付出了一切時,現實中的孩子卻拿冷漠和叛逆來回報他們,告訴他們這樣是不對的。父親不停地說教,甚至不惜對女兒大打出手,但一切都太晚了。影片最後,他們依舊不知道,也從來不認為自己這樣做可能對孩子的一生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影響。

留守的孩子,其實都有著相同的渴望,他們日日夢寐以求著自己的父母,可是太久的別離之後,他們卻不知道該怎樣跟父母正常的溝通和交流。而外出的父母大多也並非不愛孩子,只是他們需要意識到當他們與孩子在時間、空間以及情感上的分離及斷裂之後,重新連接需要更多的時間、耐心、理解和關愛。

1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經濟飛速發展,但城鄉發展並不平衡,在農村及周邊無法找到合適就業機會的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湧入大城市,但受制於他們身份、制度、自身經濟條件等多方面的影響,大量進城務工人員沒有能力解決將孩子帶在身邊的諸如住房、教育、照料和經濟等問題,於是他們把孩子託付給家裡的其他人,最終導致了進城的父母與留守的子女長期兩地分離的局面。

數據表明,2017年,全中國完全留守兒童數量約1000萬,缺父留守兒童約1100萬,缺母留守兒童約200萬,總共2300萬。

留守的孩子普遍缺乏關愛,這不盡然都會導致某種心理疾病,但多少會給孩子的童年生活留下一些陰影和缺憾。在孩子最弱小而需要父母照顧、引導、教育和情感支持的時候,他們的父母恰恰不在他們的身邊,因為長期缺乏應有的關愛和照顧,家庭教育缺位,可能會導致孩子的孤獨、憤怒、悲傷及低價值感和被拋棄感,影響孩子的身心發育。

留守兒童是一種社會現象,這種現象雖然相對普遍,但這不代表所有的留守兒童都有某種問題,他們中有很多各方面均表現優秀者,只是留守兒童特殊的成長軌跡可能導致他們中的一些個體更容易遇到一些挫折,更有甚者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父母的外出通常導致了他們從小被隔代教養或者被他人代為照看,而祖輩們通常「重養輕教」,他人礙於身份不敢深管,情感上的孤獨讓他們更容易沉迷一些青少年不宜的行為,而對學習缺乏正確的認識,最終的結果常常是中途輟學,然後小小年紀走上父母外出務工的老路,同時因為他們可能一直無法與父母建立和諧的關係,缺乏家庭及親情的緩衝使他們的壓力難以通過正常的途徑得到宣洩,所以相對更容易誤入歧途。

2

隱藏在留守兒童背後的問題是多方面的,也是深層次的。

首先,城鄉二元化導致的經濟發展不平衡是其中一個重要影響因素。農村人口眾多,但經濟發展相對落後,就業機會不多,許多農民遂選擇進城務工,但一開始如果沒有一定的基礎就拖家帶口難度不是一般的大,收入雖然比老家高,但卻可能還是不足以支持全家人都進程的花銷,然後戶籍問題、教育問題、住房問題、醫療問題,人力問題,以及時間精力不足等等問題,像一座又一座大山橫亘在進城務工父母的面前,最後讓他們心有餘而力不足。

其次,農村及許多地區對父母親自帶孩子的必要性問題意識不強,也不重視兒童的早期教育及心理發展等問題。這導致很多人認為孩子生下來只要有人帶、吃飽、穿暖、不磕不碰就可以了,父母在不在身邊根本不重要,或者父母在身邊也不如家庭更寬鬆的經濟條件重要,而且家庭經濟上的掣肘,又導致他們在這個問題的權衡上的進一步偏離,不賺錢可能養不起孩子或者給不了孩子更好的物質條件,所以,賺錢才是他們的頭等大事。

而且,在許多地方都存在著催婚催生等現象,老人為了讓子女能夠儘快結婚生子給他們灌輸的都是「你們只管生下來就好,其他的都不用你們操心」,最後,子女不堪壓力像完成任務一般「稀里糊塗」生下孩子,但因為自己各方面心理和經濟等準備的不充分,結果就是生下孩子直接扔給老人照顧了事。

其中,可能還有小部分老人,因為自身認知及晚年生活的單調,比較鼓勵年輕子女直接將孩子託付給自己帶,這確實能夠減輕子女的負擔,也同時滿足了老年人含飴弄孫的渴望,但最後的結果也間接促成了年輕父母的不負責任,以及他們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的不和諧。

最後,因為當代女性的家庭地位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婦女們通過自己在工作中的勤勞和智慧可以為自己在家庭中掙得一席之地,但當代女性的一大職場困境便是她們工作、孩子通常難以兼得的問題。如果她們選擇不工作,女人在家庭和養育子女上的巨大付出又有著不被婚姻法保障的風險。所以,最後大多數女人的選擇就是,孩子要生,班也要上。於是,小兩口都工作,孩子自然得選擇託付給家裡的其他人,孩子也就自然而然成為了留守兒童。

3

我們可以看到,轉變「人們普遍認為孩子小時候無需父母陪伴」的觀點對從根本上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因為很多人所秉持的錯誤觀念,才導致了一部分孩子糊裡糊塗成為了留守兒童,但他們本來可以不是的。

如果《歸途列車》中的張昌華夫婦明白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最起碼他們會對孩子最終的變化多少有所預見,他們不會那麼錯愕,也不會那麼地無法接受。而如果父母又能夠在選擇之初多少對這樣的結果有預期,也許他們當初就會改變主意。

《米花之味》中的母親葉喃正是憑藉這份反思,才能默默地通過生活中點點滴滴的關懷去打動女兒,逐漸讓女兒對她重新打開了心扉。如此,影片最後母女二人在天然溶洞里天衣無縫般的雙人舞就是順理成章而水到渠成的了。

如今,「放下工作養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是多少父母對養育孩子的無奈。的確,現在養育一個孩子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財力、精力都非常巨大,但是解決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於父母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時間、精力分配,以及他們對生養孩子問題更全面的規劃,而不是簡單、乾脆地先暫時放下孩子。

孩子的成長無法重來。他們越小越需要父母,這是一個逐漸放手的過程,等他們大了一切可能都來不及了。所以,年輕的父母們,多回去看看孩子吧!你再不回去,孩子們可能就不會再等了,因為心涼了,就輕易再暖不回來了。

(本文為理解孩子原創,版權歸理解孩子所有,轉載請申請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理解孩子 的精彩文章:

婆媳之戰,嬴了對方輸了娃

TAG:理解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