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場莎士比亞式電影——《小偷家族》和是枝裕和

一場莎士比亞式電影——《小偷家族》和是枝裕和

道德是沉淪的意志。

———弗雷德里希·尼采

看完《小偷家族》,才明白為什麼它會得金棕櫚獎,如果這部電影沒有獲獎,這個獎就沒落了。

《李爾王》與道德的悖論

李爾王有三個女兒,高納里爾、里根和考狄利婭。年邁的李爾王問她們,你們有多愛我?高納里爾和里根用盡世間所有華麗的詞藻,只有考狄利婭認為,她愛李爾,就如一個普通的女兒愛她的父親,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李爾王一氣之下將考狄利婭遠嫁法國,並把權力分給了另外兩個女兒,結果卻被兩個女兒趕出了城堡,在暴風雨中的荒野里瘋狂。

考狄利婭聽聞此事,從法國興師討伐,要拯救她深愛的父親,這是一個多麼閃耀道德光輝的行為啊,最後的結局難道不應該是兩個女兒遭到上天的審判墮入地獄,考狄利婭成功拯救了李爾,並且過上幸福的生活嗎?

莎士比亞沒有這樣寫,在《李爾王》中,考狄利婭被英軍俘虜,最後被愛德蒙處死,李

爾抱著女兒的屍體悲憤而死,這才是世界的本來面目,在這個真實的世界中,道德只不過是沉淪的意志,太輕易就被摧毀了,因為它充滿了悖論,並且永無彼岸。

莎士比亞的偉大正在於此,他的四大悲劇,無不深刻地向人揭示世界與道德的不同,世界就是一場悲劇。

《小偷家族》的必然結局

一個看似家庭的組合,幾個被社會遺棄沒有任何的血緣關係的人,選擇了共同生活。在這個屋檐下,他們充分釋放出對家庭的渴望,試圖用對彼此的關愛,在社會道德的框架外構建一個新的家庭。雖然他們生活拮据,不得不用偷竊來維持生計,但那種類似於親情般的感覺慢慢地產生,並逐漸濃烈。

當這一切漸入佳境的時候,突如其來的變故又將其無情摧毀,影片的美就來自於這種無情的毀滅,在社會道德的碾壓下,這種類似於親人的愛脆弱得如同一隻螞蟻,向眾人宣告著整個世界就是一場悲劇。

其實這個結局在他們試圖釋放對家庭的渴望時就已註定,你若逃離道德,就不要用道德來約束自己。當「父親」試圖讓「兒子」喊自己爸爸的時候,當「兒子」覺得偷竊是一種罪惡的時候,當「媽媽」在和「大女兒」討論她心儀的男生的時候,當「爸爸」和「媽媽」如乾柴烈火一般滾床單的時候,當「奶奶」去世後大家既懼怕被發現又不願遺棄她的時候,這一切早就已經寫好了結局,就是毀滅。

人性和道德之間,就是一個悖論。道德是完美的,但卻是無法達到的,人性是不完美的,卻是真實的。在道德框架里的家庭,是規定了由血緣來組建的,小偷家族試圖要組建的家庭,由於沒有血緣,自然不能按照道德的規定來組建,而是要由人性自發而來,否則就沒有存在的基礎,所以當這一切被道德侵蝕時,就沉淪了。

劇本第一,編劇第二,導演第三

野史里描述李白,自稱「酒量第一,劍法第二,詩文第三」,可是這排第三的詩文,也是流傳了千古。

如果要以這部片子給同時為導演、劇本、編劇的是枝裕和做一個排序的話,我想應該是劇本第一,編劇第二,導演第三。

劇本是充滿洞察力的,洞察力是一個劇作家的根本。這個家庭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是枝裕和虛構了一個這樣的家庭,但在觀看整部影片的過程中,卻無不感覺真實,因為作者已經把這個世界的真實肢解得體無完膚,再用一個虛構的離經叛道的故事包裝起來,把每一個觀眾暫時帶出了社會,這就是它的偉大之處。

編劇是充滿想像力的,想像力是編劇最優秀的品質。一個離經叛道卻又始終無法逃脫道德侵蝕的家庭不是寥寥數筆可以勾勒的,而是體現在每一個行為中,父子之間如果不是父子之間應有的交流方式,應該是什麼樣的呢?是枝裕和在處理每一個細節的時候都有嚴密的構思,比如父親在海邊教兒子游泳時的一段關於性成熟的對白,看似合理,但是你若把這段對話扔到現實中,特別是在日本這個國家的背景文化里,特別是底層未經受太多教育的家庭里,是完全不合理的,這也正是編劇想像力的體現。

導演是充滿表現力的,表現力是導演能力的標尺。回顧這部影片,無數的鏡頭讓你記憶猶新,是枝裕和對於畫面有異於常人的理解,悲劇佐以唯美的固定鏡頭,給人以站在世界邊緣審視的感覺,幫助觀眾跳出社會的束縛,暫時可以接受這荒謬的組合。平行的拍攝是客觀的,冷漠的,但是畫面卻是最美的。

是枝裕和光憑導演,就可以冠絕天下,可是他還有編劇,還有劇本,不拿金棕櫚,實在是沒有天理了。

這是我今年看過的最好的影片,沒有之一。

本文來自一匹野馬,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家 的精彩文章:

崩壞3:夏活獎勵令人寒心?玩家表示:算了我還是氪金吧
智東西早報:谷歌AI語音客服投入應用 Facebook被曝將入華

TAG: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