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開示:圓明清靜就是禪
般若是悟道的智慧,由什麼地方悟?就在一動一靜之間去悟。覺了能動靜的那個,明明了了,就是這個。身體動亂,明明了了的這個,並沒有動過,一切瞭然,一切不相干。
妄念不執著,妄念亦不能留,美妙境界亦不能留,只有靈明之性要找出來。釋迦誕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曰:「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是什麼我?參!
按心理學上說有正常的心理,變態的心理。真正正常的標準是什麼?「正常」應是一念不生清清明明的心理,「睡起渾疑身不覺,一竿曉日半床風。」坦然而住,說不知道都知道,說知道都不清楚,慵慵然,一念不生,清清明明的境界也,心裡平靜,不思善不思惡的本來面目也。
什麼是禪呢?告訴你,圓明清凈就是禪,不是麻木不仁,不是什麼都不知道,外面一切聲音動作清清楚楚,而此心靈靈明明,了無掛礙,毫無執著,一片祥和,一味的慈悲。把心放開,不要在身上搞,把心放下。
真正體會到清凈圓明,就是我,不要求無相。所謂一念清凈,如何清凈?沒有清凈之相可取。(師擊香板一下)你看多清凈啊,雞鳴狗吠,清清明明,行住坐卧,都在修行。
雖然在走路,還是像打坐一樣,輕輕鬆鬆,嚴嚴謹謹,不管前面有人,不管後面有人,心中無事,不要放逸,就照這樣經行就對了,就是一動一靜之間,走不是動嗎?香板一敲,停下來不是靜嗎?這一動一靜之間的「這個」,要看清楚。
這是什麼?清清凈凈的,本自具足,能生萬法。就是這個,把握住這個!
佛法本來平常,就是這麼一點,無邊妙用百千法門,都從這一點發出來。但是見到這一點很難。無始以來在輪迴中,被塵勞煩惱遮住,透不過這一點靈光。一切智慧、神通、山河大地,都從這一點發出來。易學說:一畫未生以前。數學上稱之為零,不是數了,只是一個概念,代表開始未知數,也是代表無窮數。佛經上很多數理的概念,佛菩薩能通一切智,他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萬事萬物都從一而來,累積千千萬萬之一而成千千萬萬。見到了這個一,保養這個一,久而久之,神通具足。就是不容易信得過,信得過就是信自己,就是信我,就是信三世諸佛。後來習氣太深,把這個一遮障了。沒有見到這個一,一切學問都是假的。見到這個一以後,要發大心,發大願,就是如此,其他皆不是。「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一是個什麼?什麼都不是。
《華嚴經》第八十卷,入法界品。什麼是法界?就是華嚴境界,也就是剛才所說的那一點。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奉命去參彌勒菩薩。一念專精,一念至誠,佛菩薩就和你光光相感。「信」――不是信佛,不是信他人,要你信你自己的心。本經經義說:「信為道源功德母」。一個人修道缺少「信」字,心就狹隘,譬如你們都已經見到一點,因為對於佛法信心不足,雖然見到,卻所得者少,所以也就「功行不具,退失精勤。」「於一善根,心生住著。」執著一個法門。「於少功德便已為足」,「不能善巧發起行願,不為善知識之所攝護,不為如來之所憶念,不能了知如是法性,如是理趣,如是法門,如是境界。」「若周遍知(圓融),若種種知,若盡源底,若解了,若趣入(體會進去),若解說,若分別,若證知,若獲得(把握住,是你的),皆悉不能。」見道以後,才修道。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為神。(四點整)
截斷眾流固然對;不截斷眾流也對。不打妄想對了,打妄想也對。就怕你放也放不下,挑也挑不起。(師擊香板一下)你看一切雞鳴犬吠,清清明明的就是。這個時候啊,心中你空空洞洞的,清清楚楚,不要加上一點力,這就是佛境界。
華嚴境界,是一真法界。真者真心也,清凈圓明之心也,見著真心以後要入一真法界。「出息不隨外緣,入息不居蘊界。」靈明一點。
此心靜的時候,一念不生,充塞天地之間,與十方諸佛光光相接;此心動的時候,可以為惡為善,一念邪,則生陰氣,便於鬼神相投。
一念不生全體現,空空洞洞,明明白白,道之根本在此一心。「放之則彌與六合,收之則退藏於密。」怎麼收?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道體也)。用的時候,此心一動,忠孝仁愛,用到濟世度人,功德圓滿,就可以神通具足,於宇宙合一,充塞於天地之間。
楊管老問我「沒有見道以前,知道這個是道,見道以後又發生疑情,以為這就是道嗎?又有些信不過,這是什麼道理?」現在我要用禪家的風範回你一句:「這不是道?你把道拿來給我看!」參!
你在清凈圓明以後,忽然變去,起心動念,是天魔;不起心動念,是陰魔;道起不起,是煩惱魔。如何破去此魔?一念清凈,魔既是佛。此心坦然平靜,天人都不知道的樂處,何況是魔呢?不求靜,不求定,要跑出去,就讓他跑出去,你那個知道它跑出去的那個沒有動過。
魯居士啊!你住得遠,又不好學深思,這次以後,要好好把持住,不要把它丟了。這些話都好好記著。見道以後,何以會變去呢,初見清凈圓明,貴為黃金,過些時就跑去了,不要抓住它,有一點抓住它的心,就是後天的執著,它就跑了,不去抓它,它反而在那裡,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清凈圓明本來沒有離開過你嘛!何用你去用心抓它呢!俗語說:「沒有問題,請放心好了。」這放心二字,雖不是佛經里的話,但是修行的人真能放心就好了。
不要求清凈,本自清凈,何須更求清凈。把清凈也要放下,放下更放下,放到無可放處,這就是你安身立命之處。「損之又損,以至於無。」就是這個道理。
你們聽!風聲樹聲,一陣陣,一聲聲,清清靜靜,都在你的心內。肇法師說:「會萬物於己者,其為聖人乎。」
當我初入道時,我的老師印證我,說我明白了。平時我最怕鬼,一夜,到墳場去坐,完全不怕鬼了。眼通,耳通也經驗一番過來,馬上被老師打破。到峨眉閉關,也時常發生楊居士一樣的問題。七月十五夜裡我在山上施食度鬼,普賢菩薩大放光明,為我證明。以後出關到各地參訪,乃至遍學顯密等教,經常起疑。深信不疑至今,不過十五六年耳。古人說,大悟十八回,小悟無數回,也確有道理,談何容易。得無所得,了無所了,就是要認清此心。認識了此心清凈,還是要養它,會有種種變化。如何培養此心?修禪定。「凈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不是比喻,真的像看電影一樣,如夢如幻的呀!凡夫境界都是向外跑的,一板子之下,向里跑了,放射的電能向內收回,全宇宙的電能一起向你射來,而你心性沒有通達,不易接受,所以時時會有退心。
節選自:《習禪錄影》
助人助己,轉發點贊
※我說參同契 意生身成就了
※南懷瑾老師:這個是學佛最難 最重要的一項!
TAG:南先生語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