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這首詩禪意悠遠,雖然參照了庾信的詩,卻意境更高妙
不同的人對幸福的理解不一樣,有人吃飽穿暖就很滿足,有人紙醉金迷依然痛苦;有人得到一個擁抱就很開心,有人珠翠環繞卻不高興。
詩人艾青曾說,個人的痛苦與歡樂,必須融合在時代的痛苦與歡樂里。而唐代的王維一生也在追求幸福,年輕時夢想著功名富貴,可是後來他卻安於山居,喜歡清靜,那種「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生活總是讓他流連忘返。
山居即事 唐代:王維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
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
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
注釋:
1、柴扉:柴門,亦指貧寒的家園。
2、鶴巢:巢為動詞,作棲宿解,不是名詞「窩」的意思。蓽門:荊竹編成的門,又稱柴門,常指房屋簡陋破舊。
3、新粉:指竹子剛生長出來,竹節周圍帶有的白色的茸粉。故衣:指蓮花敗葉。
4、渡頭:猶渡口,過河的地方。煙火:指炊煙,一作「燈火」。
王維生活的時代,佛教繁興,上下學佛之風很盛。王維先是半官半隱,後來乾脆一心學佛,看空名利,擺脫煩惱。他的禪詩清冷幽邃,遠離塵世,超出了平淡自然的美學範圍。這首詩首聯說,沉寂地把籬門緊緊掩上,在蒼茫暮色中望著斜暉,正是作者隱居山中時的心態寫照。
頷聯運用對比手法,「遍」字表現松茂鶴多,「稀」字表現訪客稀少,對照地寫出山居環境的幽靜。夕照滿山,鳥鵲還巢,行人歸宅,柴扉緊掩,傳神讀地表現了景物給他的印象和感受,禪趣頗深,彌滿著詩畫氣息,飽含著山水之美。
頸聯用綠竹對仗紅蓮、新粉對仗故衣,光影流轉里體現出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喜愛。最後四句寫出了夕陽西下、炊煙升起,嫩竹清新、荷花可愛,人們采菱而歸的景象,表現出作者悠然閑適的心情。
編輯
作者描寫了愜意的生活,又透露出情感的落寞。鶴巢、人訪、竹嫩、蓮紅,大自然熱鬧鮮活,唯有心是寂寞孤獨。這樣的心態,促使王維潛心地去發現去欣賞田園。再回到詩的前兩句,其實作者在這裡參照了庾信的一首詩:
擬詠懷二十七首 南北朝·庾信
日晚荒城上,蒼茫余落暉。
都護樓蘭返,將軍疎勒歸。
馬有風塵氣,人多關塞衣。
陣雲平不動,秋蓬卷欲飛。
聞道樓船戰,今年不解圍。
庾信十五歲歲進入梁朝宮廷,寫了許多綺麗的宮體詩賦。他的詩長於用典,講究對仗和聲調色彩,有些詩已暗合唐代五言律詩和絕句的格律,對唐代詩歌的發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庾信的詩又深受阮籍的影響,阮籍是三國時魏國的詩人,竹林七賢之一。他崇奉老莊之學,採取謹慎避禍的態度。阮籍的很多五言詩寫他在改朝換代之際的內心痛苦,庾信的擬作,雖然寄寓的身世之感有所不同,但抒發內心的痛苦是相似的。
王維將「蒼茫余落暉」改成「蒼茫對落暉」,眼前忽然就顯得很遼闊,一個「對」有主動面對的意思,表明詩人熱愛這種蒼茫的景象,也喜歡落日餘暉的色彩紛呈,而「余」字意象上顯得情調蒼涼、語氣悲壯。
王維喜歡空寂和高遠遼闊,才能靜下心來思考問題;而庾信身處邊塞荒涼的城堡,面對一片蒼莽遼闊的原野,淡煙暮靄,殘陽如血,他想到的是早日回家,與親人團聚,所以就用荒城和日暮這種背景,渲染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氛。可見一字之差,卻表現了詩人的不同心境。
※辛棄疾這首浪淘沙懷古傷今,一生只佩服三五個英雄
※賀鑄一首詞意境凄美,怎麼想出這麼多寫愁緒的好點子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