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趣|中國傳統裝飾紋樣——繩紋
文化
08-04
古人很有趣,不但以席為紋,甚至還以繩做紋理,居然也挺好看喲!
繩紋是古代陶器的裝飾紋樣之一,一種比較原始的紋飾,有粗繩紋和細繩紋兩種,它是在陶拍上纏上草、藤之類繩子,在坯體上拍印而成的,有縱、橫,斜並有分段、錯亂,交叉,平行等多種形式。從早期的磁山文化開始,幾乎流行於整個新石器時代,至西漢則漸趨於絕滅,是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陶器最常見的紋飾。
因為在陶坯用纏有繩子的工具拍印,故在陶器上印有密排的繩紋,多在陶器的腹部。其製作方法是:在陶坯制好後,待半干時,用纏有繩子的陶拍在陶坯上拍印,便留下繩紋,再入窯焙燒。
仙人洞新石器時代早期出土的陶器殘片經過復原以後,它的陶器器表面和內部都有粗細不同的繩紋,這顯然不是後來出於美化和裝飾陶器的目的。器表面的繩紋可以說是拍印或者操作成型時留下的痕迹,可陶器內部的繩紋呢?有專家認為,陶器內部的繩紋是由於模具造成的,原始先民們也許以前用過圓的石塊或者鵝卵石等自然物做過陶器的成型模具,用敷貼的方法生產陶器,可後來發現,用石塊或者鵝卵石等自然物做陶器的成型模具很難脫模,最後發現了用纏繞成一團的繩索,中間留下一根可以抽出的線頭,把粘土一層層的敷塗在繩團上,等粘土半干時,從中間抽出線頭,逐漸抽出整個繩團,而留下的繩紋經過燒成以後仍然留在陶器內部,這也許就是陶器內部產生繩紋的原因。以至於後來先民們發現,繩紋可以在陶器上起裝飾作用,於是發展到以後裝飾性的各種繩紋了。
TAG:文玩見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