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國關中刻石第一人,33歲為總統鐫刻碑帖,傳碑刻近千件今無人知

民國關中刻石第一人,33歲為總統鐫刻碑帖,傳碑刻近千件今無人知

長期以來,「書畫圈」將研究視角一直局限在畫家、書法家中間,對於20世紀以來(民國尤重)的書法家了解較為深入。事實上,在研究廣度上,筆者忽略了人文藝術的不少方面,比如近百年來的雕塑家、篆刻家等。這每一個細分行當,皆湧現出了一批可圈可點的人物。其中不少人還能書善畫,這些人,偶爾會進入我的視線。更多的人,因為精力所限和關注局限,而被忽略掉。

其實,這確實是一種錯誤。

畢竟,從文化藝術層面而言,書法、繪畫、雕塑、治印是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通性的。有的人精通其中之一,是專才;但,不少人能精通其中多項,可稱為「通才」……

遍觀20世紀中國文化圈,專才不少,「通才」也很多。從當代著名的書畫家群體中而言,同時精通書法、繪畫的人大有人在。

說了這麼多,也該談到今天的主題了。一直以來,我們常常可見到經典的古代碑刻作品,千年以來,各種墓碑、石刻數以萬計,也由此推延,形成了書法的著名流派——碑學。

我們常常驚嘆於那些署名的、千年以來的書法名家,被他們行雲流水、質樸剛健的書作所吸引,文從沈夢以為卻常常忽略了碑刻的雕琢者——他們精湛絕倫、刀刀準確的硬功夫,才能和書寫者的作品相映成趣,才可能促成優質碑刻傳世的最終面貌!

在民國時期,文化名省陝西就出了這樣一位技藝精湛的名士,他以近千件碑刻作品為後世留下了精彩的藝術寶藏。他不應該被世人遺忘!

可是,現在還有多少人了解、聽說過他呢?

他叫郭希安。叫「xian」生活在西安,聽上去本就是一種緣分。

如今,他的資料早已不那麼翔實。

他生於1886年,卒於1977年,可謂是那一代人物中的高壽者。

郭希安生在陝西西安藍田孟村鄉姚村。家裡兄弟姐妹較多,他排名第二。那時候家窮,父親辭世的早,因此他也沒讀多少書。早年,大約靠給富家人做雜工生活。

他15歲,來到西安城。經人指點,以學習碑刻技藝為生。因為早年受過不少苦,他很珍惜這份工作,再加上他人很聰明、善於鑽研,不到20歲,郭希安就已經在西安城聲名鵲起。

人還是需要機會的,在小地方再有名氣,登不上更大的舞台,也難免不能施展全部才華。

促巧,郭希安碰上了這個運氣。

33歲,從藝18年的他,得到了一筆大訂單。這訂單有多大呢?

當(1919年)時的國家總統徐世昌,邀請他去鐫刻碑帖。當時已經64歲、擔任北洋政府總統不過一年的徐世昌,通過幕僚,聽到了郭希安的大名。這位文化底蘊極高的前清進士、軍機大臣,一生酷愛書畫、筆耕不輟。當他聽到郭希安的事迹後,就專程派人赴西安邀請郭希安來幫忙、且薪酬不菲。

《蘊真堂法帖》被認為是中國最後一部石刻法帖

郭希安沉著和認真的個性以及精湛的刀工,在京城獲得了廣泛的認可。他不僅為徐世昌篆刻好了臨蘇軾的《西樓帖》,還為徐世昌弟弟徐世綱所珍藏的趙孟頫《洞玉經》刻石,前後耗時五年。

五年中,郭希安還結交了碑帖鑒賞家馬子云、書法家馮恕等人。

這裡提到的馮恕,是郭希安的貴人。

他被郭希安出眾的刀工所折服,稱讚郭的技藝「指腕齊力精入毫芒,弄刀如飛,神合古人,冥入無間」。

馮恕還邀請他繼續留在北京,許以重金,為自己刻《蘊真堂法帖》(這份作品被不少行家公認為「中國最後一部石刻碑帖」,現在印本標價都上百元呢)、《纂懿流光錄》,再為200餘方端硯、歙硯刻金文等體……在這裡,前後耗時又是6年。

就這樣,郭希安因為接了兩個人的大單,在京城度過了「煎熬」的11年。這11年,是他名震京城,享譽全國的十一年;這11年,又是他背井離鄉、思念故土的11年,「煎熬」正是此意。

假使,他沒有這樣濃重的鄉情,能隨遇而安,並長久定居下去。那麼,他定將有更大的名氣,後代也就成了真正的「北京人士」。

但人生就是這樣子,別人永遠不能按你定的人生走。大多數,自己定的方向都是自己最恰當的選擇。

雖然,「生意」越做越紅火,上門求字的人,絡繹不絕。但,郭希安並不為所動,在京城居住越久,越勾起他的思鄉之情。1930年,郭希安攜帶家屬,一行多人,返回陝西。當年去北京時,他還孑然一身,不幾年,他經人介紹,娶了媳婦,不久,又有了孩子,生活可謂平淡如意。

回到家鄉,郭希安已經人到中年。

十多年來,賺了不少錢。如果願意,他還能輕鬆賺還更多。

但,他選擇回來了!

在西安關中書院附近,買了一處家院,繼續重操舊業。

這時的他,早已和十幾年前不可同日而語。

畢竟是去過京城的人,畢竟是為總統鐫刻過碑石的人,而且他人已到中年,無論是精力或技藝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階段。

陝西文藝圈、文化圈也都很給面子:

文化名流宋伯魯、于右任、賀伯箴、寇遐、茹欲立等著名書法家邀請他創作碑刻近百件;

西安碑林博物館,大慈恩寺,興教寺,驪山,八仙庵等名勝之地,邀請他鐫刻石碑近百件。就在2015年,一篇關於「玄奘法師像非玄奘」的報道中,曾援引他為興教寺所創作的「玄奘法師像」。由此一斑,可知郭希安的創作之廣、之精。

同時,他還受邀去渭南,咸陽,商洛,漢中等地刻墓誌、碑碣數百件。由此,郭希安的名氣遍及三秦大小鄉鎮,在當地文化圈家喻戶曉。

郭希安的技藝,也獲得了當時文化圈眾多文人的一致推崇,一旦有刻石之念,必會選他。

郭希安始終為人低調,工作兢兢業業,他一直工干到了1950年代後期,年近七旬,身體老弱才罷手。

郭希安一直活到了1977年。在晚年,兒孫滿堂,四世同堂。他一生處世本分,待人寬厚,為人善良,甚至,和當時一些同行,也從來沒有爭執過。種種優良品德,讓他在民間有著很好的口碑,

也許,正是因為家庭和個性使然,才能讓他高壽而終——和朱老總同年,還多過了一年呢!

這,就是民國關中刻石第一人——郭希安的藝術人生。本文中所配的圖片,都是他一刀一刀雕琢出來的作品(鐫刻嚴謹生動、細緻精巧),如今,都是頗有價值的藝術瑰寶了。

只可惜,關注他的人太少了,現在知道他的人屈指可數(幾無人知)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圈 的精彩文章:

末代皇叔,沒打過仗,相馬畫馬是一絕,被贊「弼馬瘟」
農家子弟,自學書法30年,國家級書法大展入展九次還四次獲獎

TAG:書畫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