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米手機在國內市場目前的勝算在哪裡?

小米手機在國內市場目前的勝算在哪裡?

根據賽諾的數據,2018年上半年小米手機的銷量為2463萬,排名第一的品牌oppo的銷量為3308萬,如果統一打包計算華為+榮耀的銷量2952+2605=5557萬應當排名第一。

小米手機給自己定的目標是十個季度重返中國第一,那麼對標的應當是目前的oppo。

粗糙計算,小米手機上半年每季度銷量1232萬,oppo每季度銷量為1654萬,目前已經過去了兩個季度,則在剩餘的八個季度里,假設一切條件不變(機械計算),小米手機需要保持每個季度4%左右的複合增長率,即每個季度保持50-60萬左右的銷量增長,就可以重返中國市場第一的位置。

當然,我們也都明白,市場是在動態發展變化的,隨著二線品牌的持續掉隊,一線品牌銷量的繼續集中,第一名的銷量也會持續走高。

上面的計算只是論證,從數學計算上來看,小米手機只要保證一個比較低的複合增長率即可以在銷量(非銷售額,利潤率等其他指標)上重返國內第一。

根據中國證監會官網披露了小米的招股說明書,我們可以知道小米手機在全球的的產品銷售結構。

根據小米最新的2018年1-3月份的銷售數據:

高端旗艦機(均價2651元)銷量49.6萬部,佔比1.75%;

旗艦機(均價1802元)銷量157.6萬部,佔比5.55%;

中高端機(均價935元)銷量428萬部,佔比15.06%;

中端機(均價806元)銷量1099.1萬部,佔比38.68%;

入門機(均價489元)銷量1106.9萬部,佔比38.96%;

我們可以看出,入門機和中端機兩者的佔比之和已經超過了2/3,剩下的中高端機,旗艦機和高端旗艦機的佔比不到1/3。

上面我們說了,小米只要保證每個季度4%左右的符合增長率,即每個季度保證50-60萬的銷量增長即可以達成原定目標,從現有的產品結構來看,小米的銷量大頭在入門機和中端機,即在這兩塊銷量比較強勢,因此這50-60萬的增量的大頭也應當從這兩個價位段去尋求。

根據

@安乎都護府長史

提供的數據來看,目前在

圖片是7月3日我所做的一個國產五大品牌的一個產品Road Map的靜態切片,我們單看1000元以下可以得到下圖:

我們可以看出,對於小米的主要競品而言:

vivo及oppo對於1K以下市場處於逐步放棄的狀態,目前只有999價位段的產品在銷售;

華為在該價位段只有2個SKU,分別為799和999的價位段;

小米有5個SKU在售,榮耀有4個SKU在售,兩者的品牌,產品,渠道上的衝突最為直接;

中國分價格段零售佔比同比數據,來源安護都護府史

而回到價位段的市場容量,我們可以看出,500-700和700-1000元兩個價位段在國內市場的佔比達到了17.65%,結合上圖可以發現,在這一價位段還存在14%左右的市場被二線品牌所佔據,而這14%的市場則(約等於)意味著2000萬-3000萬的市場容量。

回顧一下上面的內容,我主要論述了以下幾點:

1)小米手機要在十個季度安內(已經過去兩個季度)成為國內市場第一,在靜止的機械計算下,小米手機只要保持4%左右的季度複合增長率從即可,4%意味著每個季度保證50-60萬的銷量增長即可;

2)小米手機的銷售結果表明,小米的品牌,產品及渠道在入門機(均價489元)及中端機(均價806元)表現比較強勢;

3)第三方數據公司的市場數據表明,1K一下市場尚存在14個點左右的份額由二三線品牌佔據,而這部分的市場意味著2000-3000萬的銷量;

4)結合競品的產品路徑圖,vivo及oppo對1K以下市場,因為利潤有限,競爭激烈,因此基本處於退出的狀態,僅有產品在999價位段進行銷售;華為在1K以下價位段有2個SKU,處於防禦狀態,不求拓展;只有小米和榮耀在該價位段謀求更高的市場份額,更多的銷量。

因此相對而言,小米手機在其他價位段面臨其他一線品牌的全面競爭,而在1K以下市場只需面對榮耀的競爭。

對於上面幾點,進行一句簡單的總結:

小米在銷量(而不是銷售額,利潤率等其他指標)重返國內第一,理論上並不難。小米在1K以下市場產品表現強勢。1K以下市場還存在很大的銷量由小品牌佔據。外部競爭者只有榮耀,競爭壓力相對較小。

所以對於小米手機而言,勝算只在於1K以下市場,是否能拿出讓消費者滿意的產品,防守住榮耀的進一步挑戰,並且進一步吞噬二三線小品牌所把持的那14%的市場,決定了小米是否能夠(在銷量上)重返國內第一。

至於通過其他價位段的出擊達成目標,我覺得是不太可能的,很簡單的邏輯,如果1K以下你都打不過榮耀一個競爭對手,吃不下那些二三線品牌的份額,你拿什麼和四個競爭對手在1K以上的市場打?

對於現在的小米而言,1K以下的市場的外部競爭壓力反而是比較小的,因為1K以下的市場對於華為,vivo及oppo這些更加看重線下渠道的品牌而言,利潤有限甚至利潤不足,屬於典型的雞肋市場,因此只有渠道成本較低的榮耀會繼續在這一市場進行廝殺;而1K以上的市場則可以提供足夠的利潤給華為和vivo及oppo,因此一線品牌不會輕易放棄1K-1.5K,1.5K-2K的市場,這部分市場的競爭壓力將會持續走高,對於小米手機來說將會承受更大的外部壓力。

這裡多說幾句,通過上面的分析,小米目前達成目標的勝算只在於1K以下市場,但是小米所面對的兩難困境則在於,到底是要銷量,還是要利潤。

如果要銷量,面對榮耀的進一步競爭,小米需要拿出更具性價比和設計感的產品;

如果要利潤,那麼降低性價比,在生產成本上繼續進行妥協則是最快的方式。

上面這句話,可能有的朋友不太理解,我這麼給你分析。回到上面小米的產品銷售結構來:

假設我們不考慮動態變化,只進行靜態的機械計算,當你面對這樣一個產品銷售結構,在沒有辦法快速擴大銷量的情況下,獲得更高利潤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壓縮成本,這時候最高效的方式,就是選擇量最大的進行壓縮。

對於入門級和中端機,小米在2017年一共賣出去了7300多萬台,如果能通過產品定義,產品研發,供應量管理和生產管理,每台手機能夠額外壓縮出10元的利潤,則一年就是7個億的凈利潤。

但是這種獲取利潤的方式,直接導致的就是產品競爭力的下降,或者說性價比的下降。

這種方式就是目前小米所採取的的思路,於是有了對625的繼續打磨,於是有了紅米S2有了性價比降低的紅米6系列。

我在 評價6月12日發布的紅米6/6A - 青蛇先生的文章 - 知乎 中分析了,和紅米歷代產品相比,紅米6系列產品的性價比明顯出現了下降,結合小米在上市招股書中對於風險的披露,我們可以看出小米內部明顯存在盈利指標的考核壓力,即小米需要更多的利潤,於是有了紅米6系列性價比明顯降低的出現。

回到上面那句話:

小米麵對的兩難困境則在於,到底是要銷量,還是要利潤。

如果要銷量,面對榮耀的進一步競爭,小米需要拿出更具性價比和設計感的產品;

如果要利潤,那麼降低性價比,在生產成本上繼續進行妥協則是最快的方式。

小米目前選擇了要利潤,但是在沒有辦法快速增加中高端機銷量的前提下,獲取利潤最直接的就是壓縮走量的低端機器的成本,降低性價比。

從利潤思路上講,這樣沒有問題,但是從銷量思路上講,小米在入門的紅米上降低性價比,給予了榮耀一個很好的進攻機會,如果小米不能有效的維持性價比甚至提高性價比,那麼就很難防禦好榮耀在低端市場對於小米的衝擊,也不能很好的去繼續吞噬二三線品牌所佔據的那14%的市場。

近期榮耀在1K一下市場的市場份額快速增長,就反應了這一問題。

這裡進行最終的總結:

小米存在勝算,勝算就在1K一下的市場,但是達成勝算必須要犧牲利潤或者說暫時犧牲一部分利潤,維持低端機的性價比甚至提高性價比。

但是這一操作思路和小米現行對於利潤的追求是矛盾的。

到底要銷量,重返國內第一,還是要利潤,更好的回饋股東,穩定上市公司的市值,這對於目前的小米是一個兩難的困境,是一個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困境。

小米是否能破解困境,或者會被困境所繼續圍困,我們需要繼續看下去才能知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蛇先生說 的精彩文章:

華為的利潤率是否很低,是否與行業有關係?

TAG:青蛇先生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