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拜五台山為修行,觀演《又見五台山》為修心!
今五台山五座主峰,東台、北台、西台、中台為一列山脈,南台獨立為峰。五座台頂,又各具景觀。東有離岳火珠,北有玉澗瓊脂,西有麗農瑤室,南有洞光珠樹,中峰則有自明之金,環光之壁。一代詩宗元好問驚嘆:「此景只應天上有,豈知身在妙高峰」。
東台名望海峰,海拔二千七百九十五米,頂端若鰲脊,環周三里,建有望海寺。佇立台項,可見雲霧在群山中瀰漫,露出點點山尖,其情景,有如海上浮舟。雲海時而平靜,輕柔如絹;時而上下翻騰,雲浪滾滾。雲海上的峰尖時隱時現,象是在急浪中飄遊。登頂觀日出,能見一輪紅日躍出雲海,海天一片通紅,猶如紅綾,煞是壯觀。
南台名錦繡峰,海拔二千四百八十五米,頂端若覆盂,環周一里,建有普濟寺。《清涼山志》稱:「山峰聳峭,煙光凝翠,細草雜花,千巒彌布,猶鋪錦然,故以名焉。」
西台名掛月峰,海拔二千七百七十三米,頂平廣,周二里,建有法雷寺。由明月西沉時遠望,有如懸鏡而得名。
北台名葉斗峰,海拔三千零五十八米,為「華北第一峰」,其頂平廣,周四里,建有靈應寺。民間有「躺在北台頂,伸手摸星星」的說法。《清涼山志》載:「其下仰視,巔摩斗杓,故以為名。風雲雷雨,出自半麓。有時下方驟雨,其上曝晴……時或猛風怒雷,令人悚怖。嘗有大風,吹人墮澗,若槁葉耳。東望海氣,北眺沙漠。」
中台名翠岩峰,海拔二千八百九十四米,頂平廣,周五里,建有演教寺。該峰與北台、西台接臂而座,南眺晉陽平川,北俯雁門雄關。巔巒偉峙,翠靄浮空,故名翠岩峰。五台山是馳名中外的佛教聖地,與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並稱為我國佛教四大名山。而五台山,以其建寺歷史悠久和規模宏大,居於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古往今來,帝王崇建,高僧懿行,不可勝數,中外佛教信徒和遊人紛至沓來,朝山禮佛和參觀遊覽。
當人們來到五台山,來到這個有兩千五百年歷史的古老寺廟群之中,我們拜一個叫文殊的菩薩,一個叫釋迦摩尼的佛,到風鈴宮觀看《又見五台山》大型佛教情境劇,又是為了什麼?
《又見五台山》風鈴宮劇場,坐落在五台山南線遊客中心東100米。建築依山而建逶迤而上,由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總建築師朱小地和王潮歌導演共同設計完成。
在您向劇場行進的過程中,長730米的「經折」徐徐展開,由高到低排列成漸開序列,成為劇場表演的前奏。
藍天、白雲、山巒、樹木、清風、溪流,盡在似有與似無之間,場地當中一石、一木的光影變幻,記錄著時間的過往、生命的輪迴,讓人拋棄世間的雜念,開闊眼界和胸襟,感知佛陀的智慧。
在2014年9月19日全球首演的《又見五台山》,也是導演王潮歌對人生與佛理的追尋與思考。整場表演將以五台山佛教文化為背景,以佛教典故、儀規為基點,融合音樂、互動體驗於一體,運用了現代高科技手段營造如夢似幻的情境,著重體現觀眾的參與、互動體驗,使觀看傳統演出的觀眾成為演出真正的參與者,隨情境親身體驗履行佛教儀規的全過程,完美展現佛教聖地五台山的獨特魅力和豐富內涵。
在歷時90分鐘觀演過程中,觀眾們從室內情景體驗區穿梭至360度全景旋轉舞台區。《又見五台山》整個舞台結構呈環形設計,伴隨著劇情的演進不斷旋轉,舞台頂部的燈光也隨之變換轉動。舞台一圈全長近240米,隨著世界級燈光的配合不停旋轉,將一幕幕場景逼真連貫的帶到觀眾眼前。如日月星辰一般轉動的舞台同時也展現了時光的荏苒,如同前生與來世只在須臾之間,不斷提醒大家時間又過去了。
走進劇場,
目之所及的蓋經布無言訴說著,
佛語希冀和禪意。
風、鈴、鍾、罄帶領觀演者將塵世噪雜清除心門,
遠離顛倒夢想,體悟涅槃之境。
「開悟」是《又見五台山》中所探索的,演出中的場景是生活中的片段,是熟悉的,是似曾相識的,是會引發思考的。在舞台上的演員也許就是你,就是坐在二排三號的你,坐在二十排十六號的你,坐在十六排八號的你,你是否能看見前生的你,看見來世的你,看見坐在文殊菩薩的面前,聆聽她殊勝的智慧的你?
此地是五台山風鈴宮,誦《開經記》,讓我們得歡喜;誦《佛說佛名經卷十二》,讓我們受護佑;誦《金剛薩羅百字明經》,使我們消業障;誦《增一阿含經卷十八》,誦《大方廣佛華嚴經》,讓我們傾盡修為,具足智慧。
五台山有兩千五百年的歷史,對佛家文化的傳承、對佛教經卷的解讀,過去的人們做了非常多。而我們今天到五台山朝山拜佛,更重要的是能夠尊敬時間、尊敬生命本身、尊敬他人、更尊敬自己。這可能就是五台山數千年香火不斷的原因,更是我們今天坐在風鈴宮觀看《又見五台山》大型佛教情境劇的原因所在。那麼......
※清涼盛會|第二屆五台山國際佛事用品博覽會隆重開幕
※山西省五台山大聖竹林寺傳授在家居士菩薩大戒通啟
TAG:五台山雲數據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