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武則天的墓無人敢盜,原因如此簡單粗暴
在中國歷史上,許多帝王的陵墓始終逃不過一些貪婪者的覬覦。其中,漢武帝的茂陵被搬空,唐太宗的昭陵被掃蕩,康熙的景陵多次被「掃倉」……而武則天的乾陵,雖然也有許多盜墓者打過它的主意,但最終都無功而返。那麼,乾陵究竟有何玄機,令這些盜墓者無法得逞?
據史料記載,唐初,唐太宗李世民就深刻地認識到,天下沒有不亡之國,亦無不被掘之墓,特別是帝陵。因此,為了使自己百年之後不被「糟踐」,他吸取了歷史教訓,從他與長孫皇后的昭陵起,就開創了「因山為陵」的葬制——利用天然山丘作為陵墓,把地宮掘進山的內部。
公元628年,唐高宗李治即位。據說唐高宗登基後不久,就派舅父長孫無忌和專管天文曆法的太史令李淳風為自己選陵址。二人四處訪山問岳,最後發現陝西乾縣的梁山乃一塊「龍脈聖地」,之後建議高宗定陵梁山。但他們的這一主張,遭到另一位著名風水大師袁天罡的反對。
袁天罡認為,整個梁山地形,遠看就像一位婦女躺在那裡,若選陵於此,恐以後天下會被女人所控。武則天聽後,因野心所致,就故意在高宗跟前吹「枕邊風」,說袁天罡純屬胡說八道,並攛掇高宗採納長孫無忌和李淳風的建議。結果,耳根太軟的唐高宗第二天上朝時就宣布將陵址定為梁山,並取名為「乾陵」。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病逝,武則天全面掌控朝政,詔令天下,開始修建乾陵。乾陵修建的第一步,是在山腰鑿洞修建地下玄宮,用來安葬唐高宗。武則天動用兵士和民工20餘萬人,連天連夜、馬不停蹄地幹了一年多,終於將地下玄宮修建完畢,於公元684年8月將高宗安葬於此。
將唐高宗的後事安頓好了後,武則天就為自己提前打算後事了。於是,乾陵工程繼續進行。由於梁山是一座自然形成的石灰岩質的山峰,海拔最高處可達1047米,乾陵的工程難度之大可想而知。之後又經過長達22年時間,才基本完工。公元705年,武則天病故,中宗皇帝命人挖開乾陵墓道,啟開墓門,將武則天也葬入乾陵。從此,乾陵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座葬有兩位皇帝的陵墓。
在形制上,乾陵發展、完善了唐太宗昭陵的格局,整個陵園幾乎就是唐都長安城的縮影。據文獻記載,乾陵陵園「周八十里」,原有城垣兩重,內城置四門,東邊是青龍門,南邊是朱雀門,西邊是白虎門,北邊是玄武門。經考古工作者勘查得知,陵園內城大致為正方形,其南北牆各長1450米,東牆長1582米,西牆長1438米,總面積約230萬平方米。城內有獻殿、偏房、迴廊、闕樓、狄仁傑等60朝丞相祠堂、下宮等輝煌建築群。
這排場,無異於一座地下之城。
可以說,由於乾陵鑿山而建,其地宮深入山體內部,整個陵區與山體合二為一。再加上梁山石灰岩質地的堅硬,以及修造完畢後,武則天命人將墓道口巧妙偽飾——這些諸多因素,使乾陵在根本上具備了墓道口找不到、鋤頭刨不動、大炮轟不開等「防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