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誰是蘇姓入閩定居第一人?

誰是蘇姓入閩定居第一人?

蘇清是蘇姓入閩定居第一人

蘇登科

引言

福建,簡稱「閩」。在古代,閩不是指現今福建。福建在唐朝以前叫「七閩」。《周禮·方》有「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的記載。「七閩」 是指古閩越族有七支部落:閩族、百越、千越、越族、安家族、木客族、山都等。其活動範圍,除了福建全境,還北涉浙江溫州,南入廣東潮州,西接江西余干。

秦兼并天下,置閩中郡,中央政權始達於福建。林汀水在《福建人口遷徙論考》(原載《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3年第2期)中認為:福建人口的遷徙,可歸納七個時期,凡十次。其中以戰國末越國人的入閩、西漢武帝時閩越人的被遷徙、三國吳的移民入閩和唐初陳政、陳元光父子率軍入閩影響最大。移民入閩規模最大的時間是在靖康之亂和宋末元初,而大規模的移出,是在宋末元初和明末清初,以至於整個清代。大致說,前期是以入徙為主,後期則以遷出為主,轉折期是在宋末元初。

據統計,福建省自古及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共編纂有省、府(州)、縣三級志書638種,現存287種。其中省志8種,府州志42種,縣誌237種。福建存世最早的志書,當推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梁克家撰寫的《三山志》。

《福建蘇氏人物誌(古代部分)》一書,主要依據現存志書所收錄的福建籍蘇氏人物進行編寫,總計873人。其中福州蘇氏17人,寧德蘇氏50人,漳州蘇氏150人,泉州蘇氏410人,廈門蘇氏61人,龍岩蘇氏90人,莆田蘇氏35人,三明蘇氏10人,南平蘇氏50人。值得一提的是,福建蘇氏歷代進士(含武進士、特奏名)有105人,舉人(含武舉人)124人,貢生(含五貢)145人。可謂人傑地靈,棟材輩出。

《福州蘇氏》為《福建蘇氏人物誌(古代部分)》第一部分。福州位於福建東部,一直是福建的首府。漢高帝六年(公元前202年)無諸被封為閩越國國王,於今福州冶山一帶的冶城建都,又稱東冶,乃福州建城之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亦即「五胡亂華」之際,成為八姓入閩的重要定居地。唐開元十三年(725年)原閩州改名為福州,福州之名肇始。宋代福州人口眾多,經濟極其繁榮,為宋朝六大城市之一。現今福州蘇姓人口有1.7萬多人。居福州市各姓人口總數第55位。

清代福州府轄區:閩縣(今閩侯縣)、侯官縣(今閩侯縣)、長樂縣、福清縣、連江縣、羅源縣、古田縣(今屬寧德市)、懷安縣(併入侯官縣)、永福縣(今永泰縣)、福安縣(今屬寧德市)、屏南縣(今屬寧德市)、閩清縣、長溪縣(今寧德市霞浦縣)。

現今福州市轄區:鼓樓區、台江區、倉山區、晉安區、馬尾區等五個區,福清市、長樂市等兩個縣級市,閩侯縣、連江縣、閩清縣、羅源縣、永泰縣、平潭縣等六個縣。

按歷代府縣誌所載,福州蘇氏有進士7人(福州府1人,閩縣4人,懷安1人,羅源1人),特奏名1人(福州府1人),武進士1人(侯官1人),舉人4人(福州府1人,閩縣2人,侯官1人),薦辟1人(長樂1人),孝友1人(羅源1人),其他2人。

人物名錄(計17人):蘇清(侯官·南朝居士)、蘇畋(閩縣·北宋進士)、蘇端准(閩縣·南宋進士)、蘇興甫(閩縣·南宋進士)、蘇盛甫(福州·南宋特奏名)、蘇謙(羅源·南宋進士)、蘇泰孫(福州·南宋進士)、蘇華老(羅源·南宋孝友)、蘇德載(懷安·南宋進士)、蘇文越(長樂·明薦辟)、蘇華(福州·明舉人)、蘇鏞(侯官·明舉人)、蘇夢暘(閩縣·明縣令)、蘇元琮(侯官·清武進士)、蘇松齡(閩縣·清舉人)、蘇滋培(閩縣·清舉人)、蘇人谷(閩縣·清進士)。


01 蘇 清


(大約生活在公元534年前後)

(1)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陳傅良撰、梁克家署名《三山志》卷三三《寺觀》

侯官南澗寺,州西南。梁中大通六年(534年)居士蘇清以宅為之。唐乾寧二年(895年),閩王創天王殿。三年,號南澗護國天王,合庵十二為寺,以居澗旁,故名。

(2)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徐景熹修《福州府志》卷十六《寺觀》

南澗寺在右三坊,烏石山東。《閩都記》:「梁大通六年,居士蘇清舍宅為之。唐乾寧二年,閩王建天王殿。三年,號南澗護國天王,合庵十二為寺,以居澗旁,故名。唐天寶八載(749年)五月六日,驟雨雷電,湧出佛像,歐陽詹記。詳《古迹》。宋時,有安文頭陀嘗游寺,於榛莽中得岩石,側足以入,燕坐其中。大觀中為普眼庵。嘉靖間,寺為豪門侵沒,僅余天正崎,依山屋數椽。萬曆初(1573年),邑令周裔先從里人請,始復為寺,視舊址不及半。」

唐歐陽袞《南澗寺》詩:「春寺無人亂鳥啼,藤蘿陰磴野僧迷。雲蕆古壁遺龍象,草沒香台抱鹿麛。松籟泠泠疑梵唄,柳煙歷歷見招提。為枕寂寞親禪侶,莫怪閑行費馬蹄。」

周朴《南澗寺閣》詩:「萬里重山繞福州,南橫一道見溪流。天邊飛鳥東西沒,塵里行人早晚休。曉日春山當大海,連雲古塹對高樓。那堪望斷他鄉日,只此蕭騷自白頭。」

黃滔《南澗寺》詩:「郭內青山寺,難論此窟奇。白雲生院落,流水下城池。石像雷電啟,江沙鼎鼐期。岳僧來坐下,秦客會題詩。岡轉泉根滑,門升蘚級危。紫薇今日句,黃絹昔年碑。歇鶴松低閣,鳴蛩徑出籬。粉垣千堵束,金塔九層支。啼鳥笙簧韻,開花錦繡姿。清齋奔井邑,元發剃熊羆。極浦征帆小,平蕪落日遲。風篁清卻暑,煙草綠無時。信士三公作,靈蹤四絕維。良游如不宿,明月擬何之。」

明鄧定《南澗寺》詩:「諸天台閣倚層空,下視扶桑積水東。山色潤寒烏石雨,鐘聲低度海門風。萬家井灶炊煙白,幾處江城返照紅。聞道講師曾說法,曇花飛繞梵王宮。」

(3)清乾嘉年間(1736-1820年)里人何求撰《閩都別記》第一回

南澗寺,在烏石山之東。梁大通六年,居士蘇清舍宅為之。唐乾寧二年,建天王殿,三年號南澗寺。天寶八載五月六日,風雨雷電湧出佛像,歐陽詹作記。宋大觀中賜額,建普明庵。至明嘉靖間,寺為沙門所蝕,僅存屋數椽。萬曆初,知縣周裔光從里人請,始復為寺,視舊址不及半。寺之西,舊祀瘟神,祈禱踵接,里人增構亭台其上。

(4)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歐陽英修、陳衍纂《閩侯縣誌》卷二十《寺觀下》

南澗寺,在烏石山麓。梁大通間,居士蘇清舍宅為之。唐天寶八截,驟雨雷電,地中湧出石佛像。宋乾寧二年,閩王審知創天王殿,號南澗護國天王寺。居山湖旁,故名。唐歐陽詹有石佛像記。

(5)民國二十七年陳衍等纂《福建通志》總卷十三《名勝志》卷二《侯官縣》

蘇清宅,在城西南。清,梁居士。大通六年(534年)捨為南澗寺。見三山志

(6)登科綜述

蘇清,生平不詳。但《三山志》所載事迹已說明,他早在南朝時就居住在侯官縣,並擁有房屋十數間。可以說,蘇清或者他父親及上輩人,應該是高官或富商之人,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經濟能力。舍宅為寺,是南北朝盛行的一種佛教無極布施,是王侯顯宦富商為其建功德、求福報以及為亡故親屬追福乃至祈求其特定願望實現的重要方式之一。

中原漢民南遷進入福建是在漢晉之際。《三山志》所載蘇清定居侯官,應該是福建歷史域地內最早有關蘇姓的記載,亦即蘇清是蘇姓入閩定居第一人。


徵引書目

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梁克家修纂《三山志》(福州:海風出版社2000年)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寶祐四年登科錄》(台北: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弘治三年(1490年)黃仲昭修纂《八閩通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林材編修《福州府志》(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0年)

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何喬遠撰《閩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

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王楠修《羅源縣誌》(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年)

清乾隆四年(1739年)張廷玉等撰《明史》(台北:商務印書館1986年)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章競可修《古田縣誌》(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嚴正身等修《桐廬縣誌》(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3年)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徐景熹修《福州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

清同治十年(1871年)陳壽祺等撰《福建通志》(台北:華文出版社1968年)

清光緒十年(1884年)張景祁修《福安縣誌》(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朱景星修《閩縣鄉土志》(福州:海風出版社2001年)

民國六年(1917年)孟昭涵修《長樂縣誌》(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

民國廿二年(1933年)歐陽英修,陳衍纂《閩侯縣誌》(台北:成文出版社1966年)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李厚基等修《福建通志》(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年)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黃澄淵修《古田縣誌》(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年)

1989年朱保炯、謝沛霖合編《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本文已發表在2018年6月第六屆海峽蘇氏文化論壇《論文集》第86-98頁)

誰是蘇姓入閩定居第一人?

誰是蘇姓入閩定居第一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