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年偷的懶,現在雙倍奉還

當年偷的懶,現在雙倍奉還

起床,刷牙,洗臉,拿起ipad pro,開始畫畫。除了吃喝拉撒,滿腦子都是想著怎樣才能畫得更好,怎樣才能畫出好的作品,怎樣才能讓學員也能畫得更好。

這樣在我朋友看來如同「喪屍」一樣無聊至極的勝生活,我每天如此。嗯,你沒看錯,每天。

我會不會累呢?當然。一天下來眼睛是酸的,肩膀是疼的,屁股還越坐越大,腰越來越粗。可怎麼辦呢,沒辦法停下來啊。

我是從小就這樣嗎?答案當然是:不是。

小學的時候就開始接觸漫畫,從那時起到初中,都總是把漫畫書偷偷放在課桌下面看,所有的課本上都有大大小小的漫畫。

記得初中有一會媽媽送我去素描班,我就上了兩節課,開始逃課。我和自己說畫畫好無聊啊,不是畫大眼美女,不是畫帥哥,而是天天都在那裡畫線......在那之後素描就進了我的黑名單。

高中開始,進了團委宣傳部,經常畫大型的海報,每次畫都是用一周的課餘時間瘋狂的畫,每次畫出來的畫也有人誇好看,但是到了真正要選擇是否考美術特長生時,我沒選。

那個時候,我對畫畫的熱情是很膚淺的。我那虛榮心每次都渴望聽到別人誇我畫得好,可是我知道我沒辦法畫出畫室學長他們的畫,我害怕要付出那麼多的努力去練習,我害怕藝術終究是一門「理想」的學科,我沒辦法靠它養活自己。

嗯,我大學學的是幼師,我和自己說:天啊,我多幸福啊,唱歌、跳舞、鋼琴、畫畫......啥都學。我是一個有多項特長的人啊。但是我要上那麼多的課,我課後唯一想做的練習還是畫畫。

畢業之後,當了一個小學美術老師,下課還是想自己畫畫。心裏面就是痒痒啊,覺得工作好無聊好無聊,好不甘心只能用偷來的兩個小時畫畫。

最後我還是沒堅持住,在工作兩年後辭職去闖闖,說靠畫技混出個名堂。

呵呵噠,一出來,抓瞎了。原因只有一個:畫得太爛。

腦子裡有好多想表達的畫面,看到好的電影,聽到好的音樂,想到某些記憶,都馬上想提起畫筆畫出來。

可是一拿起筆就後悔啊。這張臉該怎麼畫?這個場景該怎麼畫?這個顏色到底該怎麼搭配啊!(當然,實際創作時遇到的問題可能更多)

這樣的挫敗多了,我不得不承認:我在畫畫這條路上太想當然了,太大小姐姿態了:以為自己可以以輕鬆優雅的姿態就能輕鬆自如的表達。(實際上這樣的表達都是大量的正確方法之下超量的刻意練習達到的)

這種感覺就像什麼呢,就像你輕輕鬆鬆的看了兩部美劇,就想流利和外國人說話一樣。

在認知心理學裡,任何技能都能被習得,但是一定要通過針對性的大量練習讓大腦形成新的突觸連接,形成特定的筋肉記憶。說人話就是:學任何技能都和健身一樣,哪裡都能練,練哪裡壯哪裡,只不過健身壯的是肌肉,大家容易看得出變化,而技能練習壯的是大腦的某個部分,比較難被察覺。

很明顯,我的「畫畫肌肉」弱得很,我必須經過大量的高密度練習形成「繪畫大腦區域的記憶」。我已經偷懶了25年,現在已經意識到了還偷懶,簡直就是白瞎長這麼大了。

說出來是與大家共勉:不要問我是不是要每天都畫才有進步,也不要問我每天畫多久才能成為職業插畫師。你自己什麼水平,摸摸胸口就知道了,有問這個廢話的時候還不如去練幾筆。)

那為什麼說要「雙倍奉還」。倒不是因為什麼錯過最佳年齡發展期(也就是所謂的童子功),少年時期固然手腳更靈感,新城代謝更快,記憶更好,但是成年人擁有的豐富經驗帶來的領悟力可以抵消少年的這些優勢。真正的分水嶺的是處境與心境。

當我們還是一個孩子時,我們有一個被所有人保護的使命:拚命學習。於是我們有大段大段不被打擾的時間進行學習,而長大以後,我們要為了生存去工作,我們身上有了照顧別人的責任,這些都會把我們的時間切割為無數碎片,讓我們根本只能從指甲縫中擠出時間去學習,還得練就大腦隨時被打斷後還能接線成功的能力。這就是處境的差別。

而在心境上,小孩子其實都是監護人身上的寄生蟲。不用愁吃、愁穿,思維沒有被眼前的「苟且」掐住喉嚨,做事情很多時候不屑談「實用」,而去談「夢想」。又由於有大量的時間能去積累,去試錯,所以根本不害怕。於是無知者無畏。但是長大了不一樣。害怕的事情那麼多:害怕明天沒飯吃,害怕突發事件,害怕付出那麼少的自由時間卻一無所獲......正如我現在拿出那麼大段的時間重頭來過,重學繪畫,其實是克服了內心的大量恐懼。

所以啊,我知道這是我的「黃金時代」。我為成年的自己爭取而來的新生,我知道每一天都很珍貴,於是心甘情願的「雙倍努力』。

我不知道在讀這篇文章的你的實際情況,可是我知道,如果你真的想畫好,你永遠都有辦法也都有時間去畫。

咱們就不說廢話了,早點睡,明早早點起來畫幾筆吧。

(另外,我發起了」21天繪畫挑戰「的活動,8.5——8.25帶著大家一起堅持一日一畫,如果你也想來,歡迎掃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刀刀插畫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十一封信讀後心得

TAG:刀刀插畫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