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備受推崇的「儀式感」,可能正是你生活焦慮的來源

備受推崇的「儀式感」,可能正是你生活焦慮的來源

編者按:自由散漫和紀律鮮明哪個更好?本文作者Ryan Holiday在「How Your Daily Routine Can Turn Into Your Biggest Enemy」一文中講述了日常安排的利與弊,那些習慣了生活按部就班進行的人們一旦發現節奏被打亂,就有可能出現失控情緒。因此,學會制定多個日常計劃才能就更好的自己。

幾周前,我收到了一封信,一封真正帶著信封的紙質信,它來自一位可能成為職業選手的(美國)全國大學生體育協會(NCAA)成員。信中提到:像許多籃球運動員一樣,他熱衷於按照自己在賽前的慣例安排行動,但是卻擔心這些環節一旦出錯就會打亂自己的節奏。如果團隊飛機晚點了,他該如何按時進行常規熱身呢?如果他的耳機壞掉了,又或者是忘記帶上自己的比賽專備襪子了又該怎麼辦呢?

一旦這些常規環節被打破,那麼他本應該從其中獲得的自信和寬慰是否搖身一變而成為一種負擔呢?

有這樣的擔憂完全合情合理。雖然儀式可能成為作家或者運動員的力量之源,但是稍有不慎就可能為其帶來負擔。拉塞爾·威斯布魯克的賽前準備工作一直令人津津樂道。在比賽開始前一個小時,韋斯特布魯克需要拜訪禮拜堂,然後吃掉教練為他精心準備的抹有花生醬的果凍三明治(黃油小麥麵包、烤過、草莓果凍、花生醬、斜切),並在距離比賽開始還剩6分17秒時開始做最後的熱身訓練。他擁有一個固定停車位;並喜歡在三號練習場上進行練習;而且在每天同一時間給自己的父母打電話。

問題在於,這些習慣雖然能令一個人在混亂且情緒化的比賽中平心靜氣獲得心安,但是也可能成為影響其表現的不穩定因素。如果是隊友或者是對手打亂了威斯布魯克的原定計劃,甚至是只要「墨菲定律」一直成立總有一天會對這個系統造成毀滅性影響,並進而影響個人情緒。比如說,「不小心」把車停在了錯誤的停車位上,或者是教練正好生病了而不能做三明治,又或者是由於天花板漏水導致禮拜堂關閉了該怎麼辦呢?

任何熱衷於儀式感的人都明白當一切被打亂時的滋味:腦子裡一團糟。感覺很沮喪。「我無法完成這個。感覺很不對。事情要脫離我的掌控了。」你會質疑自己。然後突然間,你就不能像尋常那樣完成熱身,或者是將自己投身於某件事情了。

如果你更加成功或者是在特定領域的專業程度更高,那麼問題也就更加複雜,因為你已經習慣於享受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進行。人們依賴於常規慣例是為了想讓自己變得更好,而一旦當事情偏離了原有的劇本就會令其更加沮喪和受驚。

我也面臨過同樣的窘境,2016年我的孩子出生了,是一個男孩。在他出生的幾個月前,我接受了《紐約時報》的採訪,作為採訪的一部分,記者需要了解我的日常生活狀態(包括起床時間、我的安排、選擇坐在哪裡、以及鍛煉情況等等)。她說,看著這一切如何在新生兒到來時發生改變是一件有趣的事。當時我頗為自信的告訴她,這一切都不會改變。

事實證明她是對的,如果你有孩子就會知道,他們是我們精心構建的生活秩序的破壞者。

在我的孩子剛剛出生的幾個月里,我嘗試努力掙扎出這種狀態。睡眠不足並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在於對於缺乏睡眠的不可預測性。有時我早上5點鐘起床,有時10點鐘起床。有時我的妻子在睡覺,而我在安靜照看著嬰兒;有時三人都沒有在睡覺;有時是他們兩個都睡了只有我一個人還沒有睡覺。在下午2點時他是想睡覺還是不想睡覺?我是否需要早點為他準備晚飯並帶他洗澡,或者是這一切打算都因為早上發生的事情而變得很難實現?

在早上偷得一份閑暇,不用查看電子郵件、在下午跑個步或者是游個泳,每天8點至12點作為自己的寫作時間,這都是天方夜譚。至少不可能每天都按規劃做完所有的事情。

這種狀況我以前也經歷過,當時我的事業還未有所成就。我已經習慣了在家辦公,然後突然需要出門。我的生活在不同航班,不同的手提箱,不同的會議和活動中度過。但是在當時,我可以通過間隔的旅行來彌補這種混亂,在某個城市中待上幾天,過著相對有條有理的生活。隨著我的年紀見長以及旅行次數的增加,這種方法已經變得不那麼有效,尤其是在我結了婚並擁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後。我對於日常安排的依賴成為了自己的弱點。

無論是早期的工作還是有了孩子之後,我所珍視的循規蹈矩的生活都不復存在。但是我依舊有需要做的工作,如果說與之前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風險變高了。也即意味著我需要花很多時間來處理關於常規安排出現「漏洞」時的問題。

雖然我所遭遇的問題可能不那麼深刻但是卻對我影響巨大:這與制定日常工作計劃無關。這與按部就班進行日常工作計劃有關。

我不再有固定的寫作計劃或者是晨起計劃。準確來說,我有數個工作計劃。在農場住時我的計劃如下,早起出門散步,回來後開始寫作,早餐準備好開始吃早餐,然後繼續寫作。在我出差時又執行另一個計劃,早起跑步或者選擇其他鍛煉方式,將寫作/工作安排放在當天其他活動的優先位置。每次演講時,我不會執著於穿同一件襯衫,有3至4件襯衫供我挑選。基於具體月份和我所在城市時間的不同,我制定了不同的晨起計劃和工作計劃。我在坐飛機時要麼選擇看書、要麼從標星的文件夾中回復舊文件,要麼選擇睡覺。我在上台前沒有吃東西的習慣,但是如果我選擇吃東西,就會吃同樣的東西。如果有什麼事情打亂了我一個早上或者是兩個早上的晨起計劃,我也不會太過在意,但是需要確保自己能夠儘快回到原有的計劃中去。諸如此類事情還有許多。

我的戰略靈活多變,基於不同情況進行調整。我的生活中不是沒有任何計劃,但是也不會成為習慣的奴隸,一旦計劃被打亂就變得驚慌失措。想想音樂音階,音符本身是固定的,但是它們卻可以以無限的組合方式進行演奏。音樂家在確保自己能夠即興發揮的同時,也能在自己熟悉的節奏中獲得自信和舒適感。這也許是你所需要的生活方式。不是那麼死板,否則你無法對突髮狀況做出回應,也不是完全自由,否則你會任由自己做任何事情。

超級碗冠軍比爾·沃爾說過一句話,類似於大多數人都像水,他們會自然去尋找更低的地方。他想表達的是,如果沒有紀律或者秩序的約束,我們就無法成為最好的自己。其實,這也即是日常計劃的意義:建立實踐、習慣和規則,迫使我們變得更好。

如果不存在任何形式的計劃安排,那麼阻力就擁有了大為施展的空間。質疑、混亂、懶惰,你往後退一尺,它們就會往前進一丈。

在創意、運動和創業領域,壓力和努力所帶來回報的不確定性令我們渴望著簡單和可靠。當拉塞爾·韋斯特布魯克被問及他的那些具體且繁瑣的行為背後的原因時,他這麼回答道,「我這麼做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我只是這麼做了。」實際上,這背後的確有跡可循。為求安心。作為一名球員,韋斯特布魯克是情緒化的、混亂的、緊張的。其所參加的比賽是隨機的、困難的且不容退縮的。那麼在同樣的時間以同樣的方式做著同樣的事情,是為了獲得舒適感和秩序,並取得卓越成績。

馬可·奧里利烏斯說過

「當你遭遇外界不可避免的震動,立刻找回你自己,盡你所能掌握節奏。如果你能做到,那麼就能體會到和諧。」

我也是我對待自己日常計劃的態度。我能夠打斷某些事情的發生嗎?如果我做出了某些改變有帶來哪些變化?我還是我嗎?我還能依舊做我所擅長的事情嗎?只有狗搖尾巴,沒有尾巴搖狗,是我在掌控著自己的計劃安排。要知道,人們最不想面對的局面就是事情陷入僵局,進而無法處理。

生活不是一成不變的。墨菲定律並非空穴來風,如果你認為自己能夠按部就班的完成計劃中的事情那麼很有可能會把自己逼瘋。

紀律是一種自由,不受約束則是一種暴政。因此,問題的關鍵是能夠根據日常需要,從一個計劃變動到另一個計劃,從遵守一條紀律變動至遵守另一條紀律。

否則,你不僅會覺得痛苦不堪,而且會令自己變得不再強大。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我不是葯神》首日票房達3.58億,投資方一日回本股價暴漲
蘋果手機總收到賭博網站簡訊,還以為上黃網被發現了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