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嗅著桃花鹽的氣息,尋古探幽話啦井

嗅著桃花鹽的氣息,尋古探幽話啦井

嗅著桃花鹽的氣息,尋古探幽話啦井

圖&文:呂勝菊

(備註:以我為模特的為同行的牛魔王所拍)

古道古鎮

亞東

00:00/04:00

承載著悲壯歷史的英雄怒江,曾有一條鹽馬古道,它用辛勤汗水與歷史交融,用馬的嘶吼聲和人的吶喊聲在這條古道刻下了無言的碑文。當噠噠的馬蹄聲踏過這個叫做啦井的地方,在此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印記,也讓我有機會跟隨親愛的他回家鄉,看望啦井的老人,順路欣賞到了這座具有悠久歷史和獨特鹽馬古道文化的啦井鎮。

和他一起走在古鎮小街上,除了感謝時光靜好的清幽和浪漫,也忍不住義憤填膺地感嘆當年馬踏過的厚重石頭路已經被新的石板取代,幸喜在古道的入口處,還欣然見到有零零星星的幾顆石頭組成一條短小的路,孤獨地見證曾經的輝煌,讓走在路上的我獨自傷感和悲涼。無數坍塌的房屋,讓過去的輝煌和如今的蒼涼形成強烈對比,更讓我感慨今非昔比,一顆沉甸甸的心,喘不過氣來的感覺。正因為沉重感,讓我不想去觸碰有關此行的文字,如今過去了很久,自我調節得差不多了,才有了寫這篇文的動力。

人傑地靈的蘭坪縣地處世界自然遺產「三江併流」的腹地,是滇川藏鹽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自古以來,啦井因遍布鹽井、盛產桃花鹽而被稱為鹽都,啦井作為蘭坪縣的老縣城,也曾是蘭坪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85年,蘭坪縣城從啦井遷至金頂,這裡便成為一座寫滿故事的記憶之城,即便如今的啦井已經不復當年的繁華,但仍然保留著曾經的古風古貌,可喜的是,有的房子里還住著一部分喜歡它的居民,讓這個遭受一些損壞的古鎮仍然散發著人氣和溫暖,街上也有各種商店營業,伴隨著來來來往往的人潮,這裡依舊是人們尋古探幽的好地方。

啦井鎮子里四通八達,順著流淌著鹽水的小路走,不一會兒就可以拐到保留完好的古鎮老街,或長或短的階梯環繞著老舊的房屋,沿著一級一級地向上攀爬,高處的鋪面有些破舊,有些看起來很新,彷彿穿越在數十年前的時光里,給人以恍如隔世的感覺。我曾經在一棟非常完好的住戶家門口和一個上了年紀的不知道名字的老大媽攀談,她的慈祥面容和矍鑠精神,讓我忍不住一邊和她閑談,一邊還偷拍她,拍了之後給她看照片,對她說精神不錯,照片很好看,她卻說現在年紀大了,眼睛不太好,看不清楚照片。有趣的是,她告訴我,她一直居住在這裡,對這裡很有感情,還對桃花鹽如數家珍。

(不認識的一個老大媽,給她看偷拍她的照片)

斷斷續續地從她嘴裡聽說,啦井鎮原來叫「喇雞鳴」,最早叫老地盤村,道光23年(1843年),四川人李天有懷抱著一隻大公雞來到雲南,當他走到老地盤村的時候,雞叫了,他想雞叫的地方應該是個好地方,於是決定在此定居下來,並取了一個名字叫喇雞鳴村,後人簡稱啦(喇)井,它是蘭坪的老縣城,也是雲南省著名的鹽鄉,境內的「桃花鹽」在清同治年間就已開採。相傳在清道光元年(1821)年,啦井村民和壯美在放羊時發覺羊群總是跑到山谷底的河邊舔石頭上的一層薄冰,和壯美好奇地嘗了後發現水是鹹的,就通知村民一起找到了鹽泉,開啟了當地自煎食鹽的歷史,並通過鹽馬古道使之遠銷至緬甸北部,享有極高的聲譽。

據《新纂雲南通志·鹽務考》記載:「雲南各井鹽質礦鹵氣味最濃者,莫如喇雞鳴井」。在神奇壯闊的滇西北這塊土地上,鹽與茶几乎填滿了這裡的歷史,早在唐代就有若耶井、諱溺井;元、明代的蘭州七井;清初又開麗江井、老姆井,共有20多口鹽井。其中啦井是開發最晚的,但後來居上,到光緒年間,啦井的產量已是其他井的14.2倍,還有更主要的一點是啦井鹽的品質好。據民國19年(公元1930年)經雲南鹽務總局化驗,啦井鹽含氯化鈉93.3%,水分2.4%,夾雜質4.15%,每斤滷水可煎鹽3.7兩,居全國之首。此外,煎制後的鹽呈粉紅色,因此得名「桃花鹽」、「紅鹽」。桃花鹽因含有豐富的礦物元素、碘含量適中、口感佳、硬度強、滲透力強等特點,食用後不易得「大脖子病」(甲狀腺腫大),受到周邊地區民眾的青睞,熱銷麗江、大理、西藏、香格里拉以及緬甸北部等地區,1989年當地桃花鹽年產量超過萬噸。無論是從史書上的記載,還是到解放後歷次全省評比,啦井鹽都穩坐質量第一的寶座,贏得了不錯的口碑。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啦井人歷來都是聰明而有商業頭腦的,他們在不同的自然環境里總有一套適宜的生存法則。由於過去交通不便,桃花鹽被製成方便攜帶的桶鹽,交易流通全靠人背馬馱,形成了以啦井為中心的鹽馬古道交通網,包括滇藏古道、六庫保山古道、碧江古道等。1874年,啦井設鹽大使署,在距井硐東面半公里的地方建房,之後,在大使署周圍興建了天雞書院、本主廟,以及一些鹽商、灶戶的住宅,形成山谷中的小四方街。開發前的山箐小村老地盤,變成了500多戶,2000多人的啦井鎮;民國時期,以四方街為中心,向東西延伸,形成長坡形街道,街心向北橫插兩排鋪面至場署門前,呈丁字形;1950年,啦井作為蘭坪的經濟中心,算是一座工業城鎮,食鹽貿易造就了啦井鎮的繁華,也促使怒江州「邊四縣」開發集市貿易;2004年4月,國家對井鹽宏觀調控,迫使這個已經有183年歷史,享譽雲南的啦井鹽礦正式關閉了。幸運的是,還好關閉的是精製鹽廠,民間的傳統煮鹽仍然還在經營,這也使得桃花鹽依舊有人喜歡購買,人們喜歡用啦井鹽來泡腳、沐浴,或者清洗傷口、消炎,都是極好的選擇,桃花鹽依舊真實地存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回家時候,那個關心未來兒媳的老公公還給了一袋桃花鹽,讓我帶回去泡腳,當然也給了我一大瓶他用桃花鹽做出來的香噴噴的豆豉,使得桃花鹽的味道也鮮活地浸潤著我的平淡生活,回想時候又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與他在古鎮漫步,一邊聽他講述小時候調皮搗蛋的童年往事記憶里存留的啦井印象,一邊緩緩穿過老街,過橋就到了鹽礦,除了一根大煙囪以外,當年煮鹽的痕迹已經沒有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投產的年產1萬噸精鹽的真空製鹽廠房猶存,空空如也,沒有機器生產的轟鳴聲,河溝邊只有修路蓋房子的推土機來回穿梭於河畔,廠房後面的山坡上有一片破敗的建築依然保存著歲月的烙印,讓我回想起1932年,繆悔一先生曾經在《滄怒兩江見聞錄》中描寫的場景:「到喇井來,覺得最異樣的事物,便是板屋。所有全井房屋,除機關及一二間人住宅外,全是用板鋪蓋,上面或壓以石,或釘以釘;四壁亦用板連綴,很少築牆的。」雖然山坡上的土地廟都已經倒塌,但是寺廟裡的塑像和香火依舊,那星星點點的香煙繚繞依然在庇護著祈願神靈保佑的子民,我也慶幸這片老鹽井職工住宅區的建築猶在,依然還保留著1932年的景象,雖然陳舊,好歹還有有點一些東西可追尋和追憶。

總會情不自禁感慨人生際遇如夢幻,讓這個原本與我毫不相干的被譽為「古鎮鹽鄉」的小偏遠小鎮也與我有了牽連。啦井鎮位於蘭坪縣城中南部,是我省33個古鎮之一,也是怒江唯一產鹽之地,更是生養他的故鄉。因為遇見他,讓我有此機緣走進啦井,踏上這條有著沉澱厚重的鹽馬古道文化的石板路,也從他嘴裡知曉了啦井有東關和西關兩個出口。西關是啦井朝向瀾滄江的出口,兩山夾峙之間,鹽馬古道依河而過,跨越雕樑畫棟的西關橋,從這裡到達營盤鎮,然後或過江翻越碧羅雪山,西去怒江、緬甸;或順江南下,直達保山、德宏;或逆江北去,前往迪慶、西藏。難以計數的一馱馱鹽,從這裡離開,承載起「三江併流」區人民的生活,成就了一段歷史的輝煌。如今繁華落幕後,每年還有很多戶外旅遊者和攝影愛好者紛沓至來,無論是村內的西關橋、滇西北人民自衛軍啦井後勤分部遺址、投產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真空製鹽廠房、鹽井舊址,還是「為政以德」文化牆和啦井鹵史小贊等文化景觀,都成為了人們踏古尋芳的絕佳地點。

茫茫人海,總有一些難以預料的驚喜發生,也總會有一些無法預計的人和事會遇見,這個五一黃金周,欣喜有緣和他一起第一次走進這個素有怒江「春城」之美稱的啦井鎮,就被這個地處雲嶺深處雪盤山腹地,因氣候宜人、四季如春、水質甜美而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優勢的小鎮吸引,更因為此地有他和他的父母所在而變得更加親切,忍不住想談古論今,展望未來。從前,勤勞的啦井人賣鹽為生,靠鹽發家致富;現在,借力於優越的自然生態條件和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澱,它不僅是雲南茶馬古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開展古鎮探秘的文化旅遊體驗和發展康體養生的旅遊觀光農業的機遇,更為啦井打造健康養生的特色小鎮創造了有利條件。2016年,啦井鎮在保留原有建築的基礎上,利用鹽馬古道舊址資源,著力打造了民俗文化特色街、恢復東關關口城樓、創建民族文化廣場廊坊等多元景觀;還發揮傳統釀酒業優勢改造古酒坊,努力開發出更多元的遊覽路線,建設起集參觀體驗為一體的鹽馬古道起點地標。除了讓遊客從建築上感知古鎮風貌,還對當地遠近馳名的「桃花鹽」、鹽井古酒和馬道子酒進行旅遊開發,更讓遊客深入到生產地參觀、進行特色體驗。相信乘著發展文化旅遊的春風,藉助要把怒江貧困地區的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最好契機,這條飽經滄桑的鹽馬古道上用馬幫的蹄印和背鹽人汗水積澱鋪陳而成的鹽馬古道文化小鎮,一定能夠成為怒江開發豐富的旅遊資源和興辦旅遊經濟實體特色模式的「樣板村」,從而真正實現讓老百姓在自己守望的家園和土地上過上幸福小康生活的美好願望。

(鹽馬古道的入口處還有幾個石頭組成的一條小路)

(在他家房門前採摘金銀花的牛魔王)

(牛魔王家通往菜地的後門)

(牛魔王家的菜地)

作者簡介:呂勝菊,生於1971年,漢族,從1993年到2012年2月一直在瀘水的鄉鎮中學從事英語教學,任教期間有多篇教學論文獲得國家級和省級一等獎,中學高級教師,英語教育碩士;現在怒江州瀘水市文化館從事英語主持工作,副研究館員。因為喜歡文學,2007年涉足網路,在紅袖添香、好心情、江山文學、憶紅塵、今生我在等原創文學網站發表小說、詩歌、隨筆和散文,共計十萬字左右;也擔任過《若雨中文》編輯、《江山文學》新詩部落社團的編輯、天涯詩語社團編輯和執行社長、《江山文學》系統散文編輯、以及《今生我在》主編。2012年開始在報刊雜誌發表文章,散文詩歌等文學作品發表於全國各大報刊雜誌,共計400多篇(首),也有一些文學作品獲獎和攝影作品參展獲獎。現為瀘水市作協副主席。一直堅持做真實的自己,用悠悠心語記錄所遇見的溫暖和感動。

地址:雲南省怒江州瀘水市文體廣電和新聞出版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菊夢悠悠 的精彩文章:

TAG:菊夢悠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