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平壤城之戰:豐臣秀吉狂妄自大,妄圖以朝鮮為踏板征服明朝

平壤城之戰:豐臣秀吉狂妄自大,妄圖以朝鮮為踏板征服明朝

原標題:平壤城之戰:豐臣秀吉狂妄自大,妄圖以朝鮮為踏板征服明朝


作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李晨


一、戰爭背景

進入中世以後的日本,政權並不穩定,地方大名「尾大不掉」,天皇與公卿則如同擺設一般,已經沒有了昔日的權利,而只有馬上彎刀才能指揮天下,日本的大名豐臣秀吉經過數十年的東征西討基本初步的統一了日本的列島,或許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自己能夠有朝一日統一列島稱雄一時,突然的勝利沖昏了自己的頭腦,做起了白日夢,正如豐臣秀吉寫給朝鮮國王的信中所述「吾欲假道貴國(朝鮮),超越山海,直入於明,使其四百州盡化我俗,以施王政於億萬斯年,是秀吉宿志也。凡海外諸藩,役至者皆在所不釋。」



豐臣秀吉畫像


其實日本侵朝征明還有另外的目的,剛剛統一的日本社會矛盾依然尖銳,加上日本的資源極為貧乏,需要通過對外戰爭轉移國內矛盾,同時還能解決緊張的土地資源問題。但是朝鮮是中國的藩屬國,深沐於儒家文化千年,尊明朝為宗主國,稱明朝的軍隊為天軍,可見其仰慕程度。日本的這種無理要求自然不能接受。而明朝此時正在面臨對蒙作戰問題,面對朝鮮國王言辭懇切的上書陳實,萬曆皇帝認識到唇亡齒寒的重要道理,馬上下詔派出援兵,來援助朝鮮抗擊倭亂。雙方戰爭一觸即發。

二、戰爭過程


1592年4月戰爭正式爆發,日本方面派出了九個軍還有部分海軍參加作戰,4月14日在朝鮮的釜山登陸,5月2日攻破朝鮮首都漢城,6月15日攻陷平壤,朝鮮半島形勢岌岌可危。明朝馬上派出四萬餘人的軍隊援助朝鮮,由李如松為提督負責,在中朝兩國的聯手夾擊下,日軍不得已在小西行長帶領下撤出平壤城,平壤城的光復極大鼓舞了中朝兩國抗擊倭寇的信心,也迅速扭轉了朝鮮半島的局勢。



朝鮮半島圖片


三、戰爭的結果與意義

平壤城之戰以日軍的完敗為結果,縱觀整個戰事的發展,日軍的戰鬥力也超出了明朝的預判,以至於戰爭初期明均處於不利地位,但此時明朝與朝鮮在兵力上佔有優勢,在冷兵器時代,這是取勝的先決條件,此外,在這場戰爭中,雙方都使用當時先進武器,如日軍使用火繩槍,明朝則利用大炮等,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冷兵器時代即將宣告結束,此外這場戰鬥的勝利,對於日本來講,他看到自己依然無法撼動明朝作為東亞霸主的地位,對於侵朝與征明的「自信」已被現實所擊碎,對於朝鮮來講則更加鑒定自己的屬國地位,正如朝鮮方面所載「其軍(明軍)威之盛,戰勝之速,委前史所未有也」,對於明朝來講,明朝贏得了戰爭,鞏固了自己在東亞世界的霸主地位,但同時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無論是人力、物力還是財力,這也加速了自身衰敗滅亡的過程。但無論如何戰爭的勝利,打擊了豐臣秀吉的囂張氣焰,換來了東亞世界三百餘年的和平與穩定。



現在的平壤街景一瞥


參考文獻:


1)樊樹志:萬曆年間的朝鮮戰爭,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

2)松浦章: 鄭潔西:萬曆年間的壬辰倭亂和福建海商提供的日本情報,明史研究論叢,2010。


3)趙建民:文祿·慶長之役與朝鮮文化的傳播,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桂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發明「剝皮揎草」,僅僅是將其當作一種酷刑嗎?
痛定思痛,蔣介石如何解決國民革命軍在江西戰場上的尷尬境地?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