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鐵軍走進八路軍、新四軍,一直走進解放軍

鐵軍走進八路軍、新四軍,一直走進解放軍

今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1周年、新四軍成立81周年,若追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支革命武裝,那可是建立94年的「建國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簡稱鐵甲車隊)!

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推動了全國革命形勢大發展。孫中山1923年2月在廣州建立革命政權﹐再任陸海軍大元帥統率各軍。經他同意,1924年11月底組建了「建國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簡稱鐵甲車隊),其所屬成員的配備與調動,都是由中共廣東區委書記陳延年和區委軍事部長周恩來決定的,所以說鐵甲車隊儘管屬大元帥府管轄,但實際上是中共直接領導的一支革命武裝。

1925年11月,中共廣東區委決定,以鐵甲車隊為基礎,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十二師第三十四團,由剛從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回國的共產黨員葉挺擔任該團團長。

1926年1月,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十二師第三十四團改稱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葉挺獨立團之名由此而生。葉挺率團作為北伐先鋒,孤軍突前,討伐軍閥,首戰碌田,長驅醴陵,力克平江,直入中伙鋪,奇襲鄂南門戶汀泗橋,奪占咸寧,大戰賀勝橋,取得一系列戰績。直至兵臨武昌城下,葉挺獨立團組成奮勇隊,率先攻入武昌城內。

葉挺獨立團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和卓著戰功感染了民眾,當時旅居武漢的一些廣東籍人士特意在漢陽兵工廠鑄造了一個高1米、寬0.5米的「鐵軍鐵盾牌」。

鐵軍鐵盾牌的正中鑄有「鐵軍」兩個隸書大字,上款寫「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全體同志作鑒」,下款寫「民國十六年一月十五日武漢粵僑聯誼社同仁敬賀」;背面刻有一首四言讚詞:

烈士之血,主義之花,

四軍偉績,威震邇遐。

能守紀律,能毋怠誇,

能愛百姓,能救國家。

摧鋒陷陣,如鐵之堅,

革命抱負,如鐵之肩。

功用若鐵,人民倚焉,

願壽如鐵,垂億萬年。

「鐵軍」稱號自此而起。葉挺對獨立團的將士們說:「我們為什麼能夠建立這樣的偉大的戰功呢?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獨立團是共產黨的軍隊,因為有了共產黨,我們才能成為鐵軍。」

《新四軍軍歌》歌詞中的「光榮北伐武昌城下,血染著我們的姓名,孤軍奮鬥羅霄山上,繼承了先烈的殊勛……」是鐵軍歷史的真實寫照。

此後,這支鐵軍在葉挺率領下打響南昌起義槍聲,在朱德、陳毅、王爾琢率領下走上井岡山(羅霄山脈),和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合,成為「朱毛」紅軍的發端,首創「支部建在連上」;中央蘇區反「圍剿」充當主力、戰績顯赫;長征路上,突破烏江、四渡赤水、攻佔遵義、飛奪瀘定橋、突破天險臘子口,屢為開路先鋒;抗日時期編入八路軍,首戰平型關,南下編入新四軍,湧現劉老莊八十二勇士「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被朱德總司令讚譽為「我軍革命英雄主義的最高表現」;參加「兩淮」戰役等威震蘇魯豫皖,被陳毅譽為「華中主力的主力,黨指到哪裡,就是哪裡的鋼鐵部隊」;東北戰場上打破了國民黨軍美械裝備不可戰勝的神話,四平攻堅,遼瀋戰役不丟一寸陣地;平津戰役切斷國民黨軍從塘沽南逃之路;摧枯拉朽解放全中國時,南征北戰八千里,橫掃頑敵如卷席,解放了自己的誕生地——廣州;解放海南島,用木船橫渡雷州海峽、衝上島嶼;桂東南追殲戰展現猛虎掏心。建設共和國時期,參加中越邊境反擊作戰,四戰四捷;國慶閱兵式上,展現機械化步兵雄風;長江抗洪,官兵血染的雙腳打成樁,血肉的身軀築成堤,……。鐵軍始終秉持著英雄氣概!

「鐵軍」誕生於鐵甲車隊,逐步改編為紅二師;長征後,改編為八路軍一個團,支援新四軍成為一個旅;解放戰爭時編為一個師,直至成為解放軍的一支機械化步兵師……「鐵軍」一路走來!這就是中共領導的第一支革命武裝艱辛、光榮、前赴後繼的94年歷程。

將「鐵軍」的編製沿革(建制改編)梳理如下:

建國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

(1924年11月底組建,實際上由中共領導)

(全隊150餘人)

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十二師第三十四團

(1925年11月擴編)

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葉挺獨立團)

(1926年5月改稱)

(全團2100多人,轄3個營及2個直轄隊。北伐先鋒,所向無敵,攻克武昌,獲得「鐵軍」稱號)

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二十五師

(1926年12月擴編,轄第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五團)

(所屬第七十三、第七十五團和第七十四團直屬重機槍連共3000餘人參加南昌起義)

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第二十五師

(1927年8月擴編)

國民革命軍第五縱隊

(1927年10月在天心圩整編)

(朱德、陳毅、王爾琢整編南昌起義部隊第九軍及第二十五師余部、潮汕起義第三師余部)

國民革命軍第十六軍第四十七師第一四〇團

(1927年11月與第十六軍軍長范石生達成協議而改編)

(朱德化名「王楷」任團長,胡少海任副團長)

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師

(1928年1月,朱德、陳毅率南昌起義余部脫離第十六軍後改稱)

(余灑度任師長,余賁民任副師長)

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

(1928年4月28日,朱德、陳毅率第一師與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師後組建)

(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紅二團在永新三灣進行改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一團,共700餘人;會師後成立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王爾琢任參謀長,陳毅任政治部主任;全軍下轄第十、第十一、第十二3個師;自此,南昌起義部隊余部和秋收起義部隊紅二團余部走到了一起。4月下旬至5月下旬,在拿山整編為軍直轄第二十八、第二十九、第三十一、第三十二團,其中第二十八團保持了北伐時期葉挺獨立團的老底子,後補充了南昌起義、湘南起義的精幹力量,全團1900多人,是紅四軍的中堅)

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紅四軍)

(1928年5月25日,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朱毛」紅軍發端)

(全軍仍轄4個團及1個教導大隊共6000餘人)

紅四軍長汀整編

(1929年3月中旬在福建長汀進行整編,全軍轄5個縱隊共3000餘人)

(其中第二十八團大部編為第一縱隊,第二十八團一部與特務營合編為第二縱隊。同時,軍建立政治部,毛澤東兼政治部主任。12月28日至29日,紅四軍在福建上杭古田鎮召開第九次黨代會,即「古田會議」)

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第一軍團第四軍

(1930年6月中旬,紅四軍編入紅一軍團,轄第一、第二、第三3個縱隊,林彪任軍長、羅榮桓代理政委。8月23日,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在湖南瀏陽縣永和市會師,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紅四軍隨紅一軍團編入紅一方面軍建制。朱德任方面軍總司令,毛澤東任政治委員。1930年10月,吉安整編,3個縱隊依次改為第十、第十一、第十二3個師:第十師下轄第二十八、第二十九、第三十團,第十一師下轄第三十一、第三十二、第三十三團,第十二師下轄第三十四、第三十五、第三十六團)

(此後紅一方面軍是中央蘇區反五次「圍剿」的主力之一,在第三次「圍剿」中第四軍傷亡較大,第十一、第十二2個師合編為第十一師)

中央紅軍第四軍

(1931年11月25日,紅一方面軍總部及所兼紅一軍團總指揮部撤銷,紅四軍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直接領導和指揮)

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第一軍團第四軍(重新編組)

(1932年3月,中革軍委決定重新編組第一、第三、第五軍團,紅四軍歸回紅一軍團建制)

(紅四軍軍長王良,軍政委羅榮桓,後為羅瑞卿;下轄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師)

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第一軍團第十、第十一師

(1932年12月,紅一方面軍整編,第四軍軍部和第十二師撤銷)

(第十、第十一師由第一軍團直轄)

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第一軍團第二師(紅二師)

(1933年6月,紅一軍團在江西永豐藤田整編,改小師小團為大師大團)

(以第十、第十一師與第六十四師合編為紅一軍團第二師,依次為第四、第五、第六團,師長徐彥剛,師政委胡阿林,參謀長曹里懷,政治部主任劉亞樓。1934年至1935年,紅二師在師長陳光、政委劉亞樓率領下,在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序列中參加長征,出髮長征時全師共4922人,屢次擔任先鋒)

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第一軍第二師

(1935年7月,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第一軍團改為第一軍)

(1935年6月12日北上途中,紅二師前衛第四團在四川達維與紅四方面軍先頭部隊勝利會師。7月,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三軍第九十八師第二九四團1000餘人編入紅二師第四團為第二營。師長劉亞樓、政委蕭華)

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第一縱隊第四、第五大隊

〔1935年9月18日,紅一、紅三軍和中央縱隊在甘肅省西固縣(今宕昌縣)哈達鋪正式改編為陝甘支隊,師部撤銷,紅二師所部改編為陝甘支隊第一縱隊第四、第五大隊〕

〔繼續北上陝北,到吳起鎮(今吳旗縣城),勝利結束長征。在長征路上「血戰湘江」「奪占婁山關」「強渡烏江天塹」「飛奪瀘定橋」「突破天險臘子口」皆有其身影。〕

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第一軍團第二師(恢復番號)

(1935年11月3日,恢復紅一方面軍番號同時恢復紅一軍團第二師建制)

〔劉亞樓任師長,蕭華任政委,李天佑任副師長,鍾學高任師參謀長,鄧華任政治部主任。此時,全師僅1382人,下轄第四、第五、第二團(老底子是秋收起義部隊一部和井岡山時期的部分赤衛隊),參加直羅鎮戰役、攻佔會寧、山城堡戰役、東征等;東征後,楊得志任師長〕

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一一五師第三四三旅第六八五團

(1937年8月,第二次國共合作時,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

(紅二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一一五師第三四三旅第六八五團,團長楊得志、政訓處主任鄧華;1938年6月彭明治接任團長)

八路軍蘇魯豫支隊

(1938年12月,第六八五團改為八路軍蘇魯豫支隊)

〔支隊下轄第一、第二、第三3個大隊,支隊長彭明治、支隊政委吳文玉(吳法憲);12月擴編,支隊為旅級,大隊為團級,支隊下轄第一、第二、第七(後改稱第三)大隊,共8869人〕

八路軍第五縱隊第一支隊

(1940年8月改稱八路軍第五縱隊第一支隊)

(南下華中,增援新四軍;支隊轄第一、第二、第三團,支隊長彭明治、政委朱滌新,共9000餘人)

八路軍第一一五師教導第一旅

(1940年11月支隊改為八路軍第一一五師教導第一旅)

(旅長彭明治,旅政治委員朱滌新)

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第三師第七旅

(1941年2月,八路軍第一一五師教導第一旅改編為新四軍第三師第七旅)

(皖南事變後,為加強新四軍力量,八路軍部隊改為新四軍部隊。第一旅原第一、第二、第三團依次改為第七旅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一團,共7966人。至此,由紅二師延續下來的這支部隊,在抗日戰爭時期,先後參加了平型關戰鬥、陳道口攻堅戰、血戰劉老莊和「兩淮」戰役等,威震蘇魯豫皖,被陳毅譽為「華中主力的主力,黨指到哪裡,就是哪裡的鋼鐵部隊」)

東北民主聯軍第六縱隊第十六師

(1946年10月,在進軍東北、參加四平保衛戰後,第七旅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六縱隊第十六師)

(第七旅原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一團依次改為第十六師第四十六、第四十七、第四十八團,師長梁興初)

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第十六師

(1948年1月改稱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第十六師)

(李作鵬兼任師長、政委張池明,馮精華任副師長兼參謀長,劉錦屏兼任政治部主任。在遼瀋戰役中,王東保指揮全師,該師付出巨大代價)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三軍第一二七師

(1948年11月按照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編製及部隊番號的命令,第六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三軍,隸屬第四野戰軍建制,第十六師改稱第一二七師)

(李作鵬兼任師長,張池明任師政治委員,馮精華任副師長兼參謀長,劉錦屏兼任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時期,這支部隊馳騁大半個中國,先後參加平津戰役,進軍兩廣、解放海南、廣西剿匪等屢建戰功)

廣州軍區獨立師(第127師)

(1961年8月,第43軍撤銷,第127師改為歸廣州軍區獨立師;1968年9月,歸建重建的陸軍第43軍)

武漢軍區第127師

(1969年10月,轉隸武漢軍區。1979年2月,師長張萬年率全師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攻克涼山、劍指河內,殲敵2234人)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4集團軍第127師

〔1985年,在合成集團軍整編中,第127師劃歸第54集團軍建制,同時編入裝甲旅、高炮旅等部隊,由陸軍師改為摩托化步兵師;1997年後,逐步改為輕型機械化步兵師,轄步兵第379團(葉挺獨立團)、第380團(秋收起義紅二團)、第381團(裝甲團)、火炮團和防空團;2016年,該師隨第54集團軍轉隸中部戰區陸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82集團軍第XXX旅

(2017年4月,中央軍委決定,以原18個集團軍為基礎,調整組建13個集團軍,步兵第127師將隸屬新組建的集團軍。據央視軍事頻道報導:葉挺獨立團在新組建的中部戰區陸軍第82集團軍)

由這一系列的沿革、改編可見,「鐵軍」稱號自北伐戰爭時起,一直傳承、延續至今。

行進在1999年國慶閱兵式上的一個方隊

行進在2009年國慶閱兵式上的一個方隊

當年,葉挺獨立團獲得「鐵軍」稱號的標誌是鐵軍鐵盾牌,而今,步兵第127師的臂章仍然是盾牌形式,最醒目的仍然是「鐵軍」二字。

跨越兩個世紀的93年來,領導這支鐵軍的風雲人物聞名遐邇:周恩來、葉挺、朱德、陳毅、毛澤東、王爾琢……在這支隊伍中,戰將如云:林彪、粟裕、王開湘、楊成武、楊得志、梁興初、張萬年……。

這支起家於廣州、馳騁於大半個中國的武漢、井岡山(羅霄山脈)、湘江河畔、川康藏區、雪山草地、黃土高原、蘇皖平原、白山黑水間、粵桂山區、瓊州海峽、中原大地的英雄部隊,擁有軍史上的十個第一

·中國共產黨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裝

·參加八一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誕生第一個「支部建在連上」的黨支部

·第一個建立士兵委員會的單位

·第一個試行「三大紀律、六項注意」的單位

·第一個設立「列寧室」(俱樂部)的單位

·第一個實行「政治課」制度的單位

·第一個實踐游擊戰「十六字訣」的單位

·全軍第一個設立紅軍醫院的師級單位

·全軍第一支輕型機械化步兵師

列舉這支部隊歷史上曾被授予光榮稱號的單位:

·紅二師五團——中革軍委授予「模範團」稱號

·紅二師四團——紅一軍團授予「英勇衝鋒」旗幟

·紅軍師、鐵軍——第127師

·葉挺獨立團——第127師第379團

·紅軍團——第127師第379團(葉挺獨立團)、第380團(秋收起義紅二團)

·劉老莊連——新四軍第三師七旅十九團二營四連(今第127師第379團第4連)

·能攻善守英雄連——第127師第379團第9連

·阻擊英雄連——第127師第379團第1連

·英雄偵察連——第127師偵察連

·渡海英雄營——第127師裝甲團裝甲步兵營

·渡海英雄連——第127師裝甲團裝步一連(原第127師第381團第1連)

·612高地英雄連——第127師裝甲團裝步三連(原第127師第381團第7連)

以上,就是鐵軍走過94年光輝歷程的簡史,短短的本文,難以描述。自上一個世紀20年代的大革命時期起,至今鐵軍輝煌仍在繼續。在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1周年、新四軍成立81周年之際,我們更不能忘記這支參加八一南昌起義、扛起井岡山紅旗、擔起華中抗日中流砥柱的英雄部隊!

(長按此二維碼即可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重走長征路 的精彩文章:

TAG:重走長征路 |